一种电力线路用拉紧绝缘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2620发布日期:2022-12-28 10:2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线路用拉紧绝缘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紧绝缘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力线路用拉紧绝缘子。


背景技术:

2.绝缘子是安装在不同电位的导体或导体与接地构件之间的能够耐受电压和机械应力作用的器件。绝缘子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不同类型绝缘子的结构和外形虽有较大差别,但都是由绝缘件和连接金具两大部分组成的。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能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重要作用。早年间绝缘子多用于电线杆,慢慢发展于高型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的,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就叫绝缘子。绝缘子不应该由于环境和电负荷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各种机电应力而失效,否则绝缘子就不会产生重大的作用,就会损害整条线路的使用和运行寿命。在电力线路中需使用一种拉紧绝缘子。
3.然而,现有的拉紧绝缘子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公开号为cn211455405u的一种电力线路用拉紧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绝缘子本体的内部与连接环的底端固定连接,且连接环延伸至绝缘子本体的外部,连接环与绝缘子本体连接的两个第一接口处均固定设有第一防水块,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线路用拉紧绝缘子,通过绝缘子本体开设的连接螺孔与螺杆连接,螺杆通过轴承和轴承安装座与拉环连接,螺杆连接有转动杆,使该拉紧绝缘子在拉紧时更加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上述的专利中存在以下的不足:采用转动杆来进行拉紧作业,这样子操作调节的时候费时费力,增加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防护效果不是很理想,两端容易受到撞击损伤,进而造成使用寿命的降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路用拉紧绝缘子,具备拉紧省力、防护效果好、调节便捷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拉紧省力、防护效果好、调节便捷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电力线路用拉紧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和拉环,所述绝缘子本体内部中间位置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部顶端两侧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部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两端表面中间位置对称设有第一绕线辊,所述第一绕线辊一端贯穿绝缘子本体一侧与转动筒相连接,所述第一绕线辊外周缠绕有缆绳,所述缆绳底端连接有第二绕线辊,所述第二绕线辊之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贯穿绝缘子本体一侧与拉环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子本体两端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一侧表面中间位置设有供密封连接绝缘子本体所使用的凹槽,所述防护罩两端表面中间位置对称设有滤孔。
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腔两端位于绝缘子本体内部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环。
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由耐腐蚀材质构成。
13.进一步的,所述缆绳由钢索构成。
14.进一步的,所述拉杆底端外周表面位置套接有密封垫圈。
1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筒表面位置均匀环绕设有若干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部位置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杆。
16.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子本体顶端一侧表面位置设有供定位孔使用的通道。
17.(三)有益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路用拉紧绝缘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了调节筒、紧固螺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员可以将需要相互拉紧的两端物体分别与连接环以及拉环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将人员携带的电机插入到转动筒内部进行转动可以带动调节筒进行旋转,以此来将与其进行连接的缆绳进行收缩,从而带动拉环进行移动收缩,实现对物体的拉紧作业,接着将紧固螺杆插入到定位孔可以实现拉紧固定作业,通过机械调整取代人工作业,能够在降低劳动强度的时候提高作业效率,在后续需要调整拉紧程度的时候,只需要将紧固螺杆拆下,通过拉环自身的重力就可以将拉紧程度进行调整,非常的便捷,具有拉紧省力、调节便捷的优点。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了防护罩,在长时间使用的时候,通过防护罩可以对绝缘子本体两端进行笼罩遮挡,避免外界物质的碰撞损坏,保证绝缘子本体的完好性,而且还可以对雨水进行抵挡,避免装置进水造成损坏,并且通过表面的滤孔可以及时的将水分进行排出,进一步保证防水效果,具有防护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线路用拉紧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筒和转动筒的连接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绝缘子本体;2、连接环;3、调节腔;4、缆绳;5、第一绕线辊;6、固定环;7、调节筒;8、定位孔;9、紧固螺杆;10、转动筒;11、防护罩;12、滤孔;13、拉杆;14、拉环;15、第二绕线辊。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路用拉紧绝缘子。
2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力线路用拉紧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1和拉环14,绝缘子本体1内部中间位置设有调节腔3,调节腔3内部顶端两侧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固定环6,固定环6内部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调节筒7,调节筒7两端表面中间位置对称设有第一绕线辊5,第一绕线辊5一端贯穿绝缘子本体1一侧与转动筒10相连接,第一绕线辊5外周缠绕有缆绳4,缆绳4底端连接有第二绕线辊15,第二绕线辊15之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拉杆13,拉杆13一端贯穿绝缘子本体1一侧与拉环14相连接。
30.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子本体1两端表面位置对称安装有防护罩11,防护罩11一侧表面中间位置设有供密封连接绝缘子本体1所使用的凹槽,防护罩11两端表面中间位置对称设有滤孔12,通过防护罩11可以对绝缘子本体1两端进行笼罩遮挡,避免外界物质的碰撞损坏,保证绝缘子本体1的完好性,而且还可以对雨水进行抵挡,避免装置进水造成损坏,并且通过表面的滤孔12可以及时的将水分进行排出,进一步保证防水效果。
31.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腔3两端位于绝缘子本体1内部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环2,连接环2方便了绝缘子本体1固定使用。
32.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罩11由耐腐蚀材质构成,防护罩11可以采用耐腐蚀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构成,具体材质人员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只要能够起到耐腐蚀以及绝缘即可,在此仅作参考,保证在防雨的时候不会被轻易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33.在一个实施例中,缆绳4由钢索构成,通过缆绳4可以对拉杆13进行拖拽,以此来起到拉紧的作用。
34.在一个实施例中,拉杆13底端外周表面位置套接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证整体的密封效果,避免在拉杆13移动的时候产生空隙,防止水分进入内部,保证整体的使用安全。
35.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筒7表面位置均匀环绕设有若干组定位孔8,定位孔8内部位置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杆9,通过紧固螺杆9可以插入到定位孔8内部来对调节筒7进行固定,避免其继续转动,保证整体的拉紧强度。
36.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子本体1顶端一侧表面位置设有供定位孔8使用的通道,通道的设置方便了紧固螺杆9插入定位孔8内部使用,保证了在拉杆13在拉紧之后能够被束缚固定,避免其移动,保证整体的拉紧效果。
37.工作原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连接环2以及拉环14可以对需要作业的区域的两侧物体进行连接,然后人员可以将外界的电机输出端插入到转动筒10内部,然后通过外界电机的转动带动转动筒10进行旋转,在转动筒10旋转的时候可以同步将动力传递到调节筒7处,此时调节筒7持续转动带动第一绕线辊5将缆绳4进行收束,此时收束的缆绳4会将拉杆13进行牵引,使其收回到调节腔3内部,进而将拉环14处固定的物体进行拉紧,在拉紧的
程度达到所需的范围时通过将紧固螺杆9插入到定位孔8内部可以将调节筒7进行固定束缚,避免其继续转动,实现对拉紧的固定,转动采用外置的电机驱动来替代人员手动进行转动调节作业,不仅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还能够明显的缩短作业时间,使得单位时间内能够拉紧更多的绝缘子本体1,并且在后续的释放调整过程中,只需要将紧固螺杆9转出,通过拉杆13的自身重力下坠就可以将装置进行一定程度的恢复,便于拆卸使用,非常的方便,而且在装置长时间使用的时候通过两端的防护罩11可以对绝缘子本体1两端进行笼罩遮挡,避免外界物质的碰撞损坏,保证绝缘子本体1的完好性,而且还可以对雨水进行抵挡,避免装置进水造成损坏,并且通过表面的滤孔12可以及时的将水分进行排出,进一步保证防水效果,装置整体具有拉紧省力、防护效果好、调节便捷的优点。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