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储能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8427发布日期:2023-03-22 08:52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储能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储能领域,特别是一种光伏储能箱。


背景技术:

2.光伏储能箱包括箱体以及装设于箱体内的支撑框架和电池组件,其中,支撑框架用于支撑箱体,电池组件用于储能,由于现有的光伏储能箱中的电池组件一般采用螺钉固定于箱体的一侧,固定效果比较差,所以结构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储能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储能箱中的电池组件一般采用螺钉固定于箱体的一侧,固定效果比较差,所以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光伏储能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围合形成有安装腔;支撑框架,其包括均装设于所述安装腔中的侧支撑框,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侧支撑框顶底两侧的顶支撑板和底支撑板,所述侧支撑框、所述顶支撑板和所述底支撑板三者共同支撑所述箱体;电池组件,其包括均装设于所述安装腔中的电池和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电池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固定框架靠近所述顶支撑板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顶支撑板,所述固定框架靠近所述底支撑板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底支撑板。
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包括侧固定框和装设于所述侧固定框底部的底固定板;所述侧固定框远离所述底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一螺件,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部上,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于所述顶支撑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一螺件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
6.进一步地,所述侧固定框包括依序首尾相连的第一侧固定板、第二侧固定板、第三侧固定板和第四侧固定板;所述第一侧固定板与所述第三侧固定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折弯部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固定板与所述第三侧固定板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对应地至少设有两组。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弯部设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折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固定板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固定板靠近所述第二侧固定板和所述第四侧固定板的位置上,另外两个所述第一折弯部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固定板上,并与所述第一侧固定板上的两个所述第一折弯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对应地设有四组。
8.进一步地,所述侧固定框远离所述底固定板的一侧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远离所述底固定板的方向延伸并凸出所述电池,所述第一折弯部连接于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底固定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折弯部朝靠近所述电池的方向折弯延伸。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以及第二螺件,所述第
三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底固定板上,所述第四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底支撑板上并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二螺件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固定板靠近所述底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设有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二螺件还插接于所述第五安装孔。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固定板上设有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三折弯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对应地设置有两组。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三折弯部均朝远离所述电池的方向折弯延伸。
13.进一步地,所述侧固定框远离所述底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四折弯部,所述第四折弯部朝靠近所述电池的方向折弯延伸,以限位安装所述电池。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箱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箱包括箱体、支撑框架以及电池组件,支撑框架包括侧支撑框,以及分别连接于侧支撑框顶底两侧的顶支撑板和底支撑板,侧支撑框、顶支撑板和底支撑板三者共同支撑箱体,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和固定框架,电池装设于固定框架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中,具体地,固定框架靠近顶支撑板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顶支撑板,固定框架靠近底支撑板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底支撑板,这样就能在顶底两侧共同对电池组件进行限位安装,从而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箱省略箱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箱省略箱体与电池组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21.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22.1000、光伏储能箱;
23.100、箱体;
24.200、支撑框架;210、侧支撑框;220、顶支撑板;230、底支撑板;
25.300、电池组件;310、电池;320、固定框架;321、侧固定框;3211、第一折弯部;3212、凸起部;3213、第一侧固定板;32131、第二折弯部;32132、第五安装孔;3214、第二侧固定板;3215、第三侧固定板;32151、第三折弯部;3216、第四侧固定板;3217、第四折弯部;322、底固定板;
26.400、第一连接结构;410、第一安装孔;420、第二安装孔;
27.500、第二连接结构;510、第三安装孔;520、第四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箱1000,如图1-图5所示,光伏储能箱1000包括箱体100、支撑框架200和电池组件300。箱体100围合形成有安装腔,支撑框架200包括均装设于安装腔中的侧支撑框210,以及分别连接于侧支撑框210顶底两侧的顶支撑板220和底支撑板230,侧支撑框210、顶支撑板220和底支撑板230三者共同支撑箱体100,这样支撑框架200就能与箱体100配合共同保护箱体100内部装设的部件。电池组件300包括均装设于安装腔中的电池310和固定框架320,固定框架320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电池310装设于容置空间中,固定框架320靠近顶支撑板220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00连接于顶支撑板220,固定框架320靠近底支撑板230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结构500连接于底支撑板230。
30.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利用第一连接结构400,将电池组件300的固定框架320靠近顶支撑板220的一侧连接于顶支撑板220上,利用第二连接结构500,将电池组件300的固定框架320靠近底支撑板230的一侧连接于底支撑板230上,这样就能在顶底两侧共同对电池组件300进行限位安装,从而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相较于电池组件300仅一侧连接于箱体100的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能有效地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31.光伏储能箱1000在组装时,先将电池组件300装至未安装顶支撑板220的支撑框架200中,随后再安装顶支撑板220。其中,顶支撑板220、底支撑板230与侧支撑框210三者可以通过螺件连接在一起,螺件连接结构比较简单,连接也比较可靠。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顶支撑板220与底支撑板230也可以通过卡扣或其它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还可以多种连接方式共同配合,从而达到加强连接关系,提高结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例如既采用卡扣加螺件的连接方式。
32.参考图1-图5,在具体实施例中,固定框架320包括侧固定框321和装设于侧固定框321底部的底固定板322;侧固定框321远离底固定板322的一侧设有第一折弯部3211,第一连接结构400包括第一安装孔410、第二安装孔420以及第一螺件,第一安装孔410设置于第一折弯部3211上,第二安装孔420设置于顶支撑板220上并与第一安装孔410相对,第一螺件用于插接于第一安装孔410与第二安装孔420。
33.本实施例利用第一螺件与侧固定框321上的第一安装孔410以及顶支撑板220上的第二安装孔420配合,以将侧固定框321靠近顶支撑板220的一侧连接于顶支撑板220上。采用第一螺件进行连接的优点在于,螺件的连接结构比较简单,连接也比较可靠。具体地,由于侧固定框321是设置在侧方的,为了能利用第一螺件去连接侧固定框321与顶支撑板220,本实施例在侧固定框321远离底固定板322的一侧设置了第一折弯部3211,这样第一折弯部3211就会与顶支撑板220相对,此时在第一折弯部3211上开设第一安装孔410,在顶支撑板220上开设与第一安装孔410对应的第二安装孔420,使第一螺件能同时插接于第一安装孔410与第二安装孔420中,由此达到利用第一螺件去连接侧固定框321与顶支撑板220的目的。
34.为了能顺利安装第一螺件,第一折弯部3211的折弯方式主要分为有两种。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部3211朝远离电池310的方向折弯,这样第一折弯部3211与电池310在重力方向上的投影不会重合,第一螺件可以顺利安装。参考图4,在另一实施例中,侧固定框
321远离底固定板322的一侧设有凸起部3212,凸起部3212朝远离底固定板322的方向延伸并凸出电池310,第一折弯部3211连接于凸起部3212远离底固定板322的一侧,且第一折弯部3211朝靠近电池310的方向折弯延伸,这样能在第一折弯部3211与电池310之间形成一个避空区域,从而在重力方向上避开电池310,以顺利安装第一螺件。
35.参考图1-图5,在一实施例中,侧固定框321包括依序首尾相连的第一侧固定板3213、第二侧固定板3214、第三侧固定板3215和第四侧固定板3216。第一侧固定板3213与第三侧固定板3215相对设置,第一折弯部3211至少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折弯部3211对称地设置于第一侧固定板3213与第三侧固定板3215上,第一连接结构400对应地至少设有两组。
36.具体地,本实施例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一折弯部3211,且两个第一折弯部3211对称地设置于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固定板3213与第三侧固定板3215上,即相对设置于固定框架320两侧的第一侧固定板3213与第三侧固定板3215都会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00去连接顶支撑板220,相较于仅有第一侧固定板3213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00连接顶支撑板220的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的固定效果更好,结构稳定性更强。
37.参考图1-图5,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部3211设有四个;其中两个第一折弯部3211设置于第一侧固定板3213上,且分别位于第一侧固定板3213靠近第二侧固定板3214和第四侧固定板3216的位置上,另外两个第一折弯部3211设置于第三侧固定板3215上,并与第一侧固定板3213上的两个第一折弯部3211对称设置,第一连接结构400对应地设有四组。
38.通过实施本实施例,第一侧固定板3213靠近第二侧固定板3214与靠近第四侧固定板3216的位置都会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00去连接顶支撑板220,由于第三侧固定板3215上的两个第一折弯部3211与第一侧固定板3213上的两个第一折弯部3211对称设置,所以第三侧固定板3215靠近第二侧固定板3214与靠近第四侧固定板3216的位置也都会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00去连接顶支撑板220,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固定效果,进一步地加强了结构稳定性。
39.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结构500包括第三安装孔510、第四安装孔520以及第二螺件,第三安装孔510设置于底固定板322上,第四安装孔520设置于底支撑板230上,并与第三安装孔510相对,第二螺件用于插接于第三安装孔510与第四安装孔520。
40.本实施例利用第二螺件与底固定板322上的第三安装孔510以及底支撑板230上的第四安装孔520配合,以将底固定板322连接于底支撑板230上,采用第二螺件进行连接的优点在于,螺件的结构比较简单,连接也比较可靠。
41.参考图1-图5,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侧固定板3213靠近底固定板322的一侧设有第二折弯部32131,第二折弯部32131上设有第五安装孔32132,第二螺件还插接于第五安装孔32132。
42.通过实施本实施例,第二螺件不仅用于连接底固定板322与底支撑板230,还能同时连接第一侧固定板3213,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对侧固定框321的固定效果,进一步地加强了结构稳定性。
43.参考图1-图5,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三侧固定板3215上设有第三折弯部32151,第二折弯部32131与第三折弯部32151对称设置,第二连接结构500对应地设置有两组。
44.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二折弯部32131与第三折弯部32151对称设置,第二连接结构500对应地设置有两组。即相对设置于固定框架320两侧的第一侧固定板3213与第三侧固
定板3215都会通过第二连接结构500去连接底支撑板230与底固定板322,相较于仅有第一侧固定板3213通过第二连接结构500连接底支撑板230与底固定板322的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的固定效果更好,结构稳定性更强。
45.参考图1-图5,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折弯部32131与第三折弯部32151均朝远离电池310的方向折弯,这样第二折弯部32131与第三折弯部32151在重力方向上的投影不会重合。这样第二螺件就可以顺利安装,电池310的底面也能完全承载于底固定板322上。
46.参考图1-图5,在一实施例中,侧固定框321远离底固定板322的一侧设有第四折弯部3217,第四折弯部3217朝靠近电池310的方向折弯延伸,以限位安装电池310。
47.参考图1-图5,在具体实施例中,第四折弯部3217设有四个,四个第四折弯部3217分布于侧固定框321远离底固定板322的一侧的四个角上,从而在四个角上对电池310进行限位,达到了更好的限位效果。
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示了一种光伏储能箱1000,如图1-图5所示,光伏储能箱1000包括箱体100、支撑框架200以及电池组件300,支撑框架200包括侧支撑框210,以及分别连接于侧支撑框210顶底两侧的顶支撑板220和底支撑板230,侧支撑框210、顶支撑板220和底支撑板230三者共同支撑箱体100,电池组件300包括电池310和固定框架320,电池310装设于固定框架320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中,具体地,固定框架320靠近顶支撑板220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00连接于顶支撑板220,固定框架320靠近底支撑板230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结构500连接于底支撑板230,这样就能在顶底两侧共同对电池组件300进行限位安装,从而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4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的固定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