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包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8645发布日期:2023-01-31 22:3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包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框架。


背景技术:

2.通常在汽车地板下方设置一个电池框架,电池框架被固定在车身横梁或者纵梁上,电池框架用于容纳电池组。
3.公告号cn213278288u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壳体加强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电池包壳体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包括两横梁和若干纵梁,且若干纵梁设于两横梁之间,且每一纵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横梁连接,电池包壳体加强结构还包括设于框架结构上的若干加强框架,每一加强框架均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的上侧的两端向外弯折形成两翻边结构;第一折耳,框架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折耳;第二折耳,框架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设有两第二折耳,每一翻边结构、每一第二折耳以及第一折耳上分别设有若干固定孔。
4.上述的电池包壳体加强结构中,主要是采用铝合金型材挤压后拼焊来实现框架的组装,安装电池的框架结构包括两横梁和若干纵梁,外圈的两个横梁和两个纵梁之间一般通过铝合金弧焊来实现,焊缝较多,影响电池框架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框架,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框架焊缝较多影响电池框架的结构强度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框架,包括:
7.弯曲呈框形的辊压梁,所述辊压梁的转角处圆弧过渡,所述辊压梁形成有凸起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呈框形的所述辊压梁的周向设置;
8.内置于所述辊压梁的内梁,所述内梁连接于所述辊压梁并与所述辊压梁的两端均相连接。
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梁包括横梁及至少一个纵梁,所述横梁的两端与所述辊压梁均相连接且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辊压梁的两端均相连接,所述纵梁连接于所述横梁及所述辊压梁。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纵梁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
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相互垂直。
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辊压梁,所述纵梁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梁。
1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梁相对所述横梁开设有缺口,所述纵梁经所述缺口套装于所述横梁并与所述横梁相连接。
1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梁的两端首尾连接。
1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梁的内部空心。
1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间隔分布,所述加强筋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加强筋为所述辊压梁向内辊压形成。
1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框形的所述辊压梁的内周壁和外周壁均设置有所述加强筋。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辊压梁弯曲形成框形结构,使得框架的外圈有一整根辊压梁组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多根梁焊接拼成框形结构,减少了焊缝,避免焊缝影响框架的结构强度;通过在辊压梁上设置加强筋,加强筋能加强辊压梁的结构强度,避免辊压梁受压时出现弯曲和扭曲;通过设置内梁并通过内梁连接辊压梁的两端,使得辊压梁的两端固定,使得辊压梁形成固定的框形结构,且内梁与辊压梁的两端的连接能进一步加强辊压梁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框架的三维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4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7是图6中e—e线的剖视图;
26.图8是图7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辊压梁1;
29.加强筋2;
30.内梁3;
31.横梁31;
32.纵梁32;
33.缺口32a。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5.如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框架,包括弯曲呈框形的辊压梁1、内置于辊压梁1的内梁,辊压梁1的转角处圆弧过渡,辊压梁1形成有凸起的加强筋2,加强筋2沿呈框形的辊压梁1的周向设置;内梁3连接于辊压梁1并与辊压梁1的两端均相连接。
36.通过辊压梁1弯曲形成框形结构,使得框架的外圈有一整根辊压梁1组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多根梁焊接拼成框形结构,减少了焊缝,避免焊缝影响框架的结构强度;通过在辊压梁1上设置加强筋2,加强筋2能加强辊压梁1的结构强度,避免辊压梁1受压时出现弯曲和扭曲;通过设置内梁3并通过内梁3连接辊压梁1的两端,使得辊压梁1的两端固定,使
得辊压梁1形成固定的框形结构,且内梁3与辊压梁1的两端的连接能进一步加强辊压梁1的结构强度。
3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辊压梁1的两端首尾连接。
38.通过将辊压梁1的两端首位连接,使得辊压梁1形成封闭的框体,有利于加强框架的结构强度。
3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辊压梁1的内部空心。
40.通过将辊压梁1的内部设置为空心,能减轻辊压梁1的重量,实现了动力电池包框架的轻量化,并进一步减轻电动汽车的重量,辊压梁1的截面可以呈方形、圆形等。
4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加强筋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强筋2间隔分布,加强筋2的截面呈圆弧形,加强筋2为辊压梁1向内辊压形成。
42.在对辊压梁1进行加工时,通过辊压的方式使得辊压梁1弯曲呈框形结构,且在对辊压梁1进行弯曲成型的过程中,在辊压梁1的上辊压形成加强筋2,通过辊压形成的加强筋2,能加强辊压梁1的结构强度,而且加强筋2为辊压梁1辊压形成,无需在辊压梁1上额外焊接加强筋2,节约成本,通过将加强筋2的截面设置呈圆弧形,一方面时,截面呈圆弧形的加强筋2可以直接辊压形成,加工简单,另一方面时,截面呈圆弧形的加强筋2的抗弯、抗扭性能较好。
4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框形的辊压梁1的内周壁和外周壁均设置有加强筋2。
44.通过在辊压梁1的内周壁及外周壁上均设置加强筋2,一方面,在进行辊压加工时,两侧辊压使得辊压梁1的受力均衡,便于加工,另一方面,两侧辊压形成加强筋2后,能加强辊压梁1的内外两侧的抗压、抗弯性能。
4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内梁3包括横梁31及至少一个纵梁32,横梁31的两端与辊压梁1均相连接且横梁31的一端与辊压梁1的两端均相连接,纵梁32连接于横梁31及辊压梁1。
46.通过将内梁3设置为横梁31和纵梁32,通过交叉分布的横梁31和纵梁32能加强框形的辊压梁1的横向及纵向的结构强度,增加辊压梁1的横向及纵向承受载荷的能力。
4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纵梁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纵梁32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
48.通过设置多个纵梁32,多个纵梁32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通过多个纵梁32承载载荷,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使得纵梁32受力更均匀。
4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纵梁32与横梁31相互垂直。
50.纵梁32和横梁31相互垂直,纵梁32和横梁31能承受两个方向的载荷,使得动力电池包框体承受横向和纵向载荷的能力增强。
5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纵梁32与辊压梁1相互垂直设置,横梁31与辊压梁1相互垂直设置。
52.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纵梁32和横梁31将辊压梁1内的空腔均匀的划分成多个固定电池的区域。
5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纵梁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辊压梁1,纵梁32的中部连接横梁31。
54.辊压梁1的两端之间为辊压梁1的结构的薄弱点,本技术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辊压梁1的两端与横梁31相连接,并能加强辊压梁1的两端的连接强度,当有力驱使横梁31的端
部向内或者相外移动时,横梁31能提供抵抗形变的结构力。
5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纵梁32相对横梁31开设有缺口32a,纵梁32经缺口32a套装于横梁31并与横梁31相连接。
56.纵梁32经缺口32a卡设与横梁31,通过缺口32a实现了横梁31与纵梁32的连接,减小的纵梁32占用的厚度,有利于减小动力电池包框架的厚度;纵梁32经缺口32a套装于横梁31,实现了纵梁32相对横梁31的定位,当纵梁32承受载荷时,纵梁32将部分载荷传递给横梁31的另一侧的纵梁32,将另一部分传递给横梁31,通过横梁31及多个纵梁32共同承受载荷。
57.可以理解的,纵梁32可以直接经缺口32a卡设于横梁31,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实现缺口32a处的纵梁32与横梁31的连接。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