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与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9523发布日期:2023-03-14 22:0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与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与电池包。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电池模组中,连接片直接焊接在电芯的极柱上,当连接片承载的电流过高时,连接片产生热量,但是,连接片与电池模组的其他组件之间不发生热量交换,只能依靠自身散热,散热效果较差,进而影响电芯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与电池包,解决电池模组中连接片散热较差的问题。
4.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多个连接片,用于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电芯;托盘,形成有容纳腔,多个所述电芯和多个所述连接片均容纳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托盘具有冷却结构;及第一导热件,连接所述连接片和所述冷却结构。
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托盘包括边框、底板和顶板,所述边框呈环形,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分别连接在所述边框相背的两侧,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边框、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者集成有所述冷却结构。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具有流道,所述流道用于供冷却液流动,以形成所述冷却结构。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梁和第四边梁,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的两端各自与所述第三边梁和所述第四边梁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边梁至所述第四边梁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具有所述流道,以形成所述冷却结构。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的内部具有所述流道,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边梁至所述第二边梁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电芯的相背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连接片,所述电芯的两端的两个所述连接片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相对且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导热件连接在所述连接片背向所述电芯的一侧,并填充所述间隙,且所述第一导热件与所述第一边梁,以及所述第二边梁接触。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梁,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梁和所述第四边梁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梁位于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之间,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梁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多个子腔,每一所述子腔均用于容纳多个所述电芯和多个所述连接片,所述中间梁的内部具有所述流道,所述电芯的至少一端与所述中间梁相对,所述第一导热件与所述中间梁接触。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块状腔体,相邻两个所述块状腔体之间通过子流道连通。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具有连通外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液经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流道,并从所述出液口流出。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两者具有流道,且所述边框、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中至少两者的流道连通。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包括极芯、盖板和极柱,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极芯的端部,所述极柱与所述极芯连接并突出于所述盖板背向所述极芯的表面,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极柱背向所述极芯的端面连接且自所述极柱的侧面伸出,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二导热件与所述连接片和所述盖板均接触。
1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池模组。
16.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中,包括多个电芯和多个连接片,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以使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导通,托盘围合形成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于容纳多个电芯和多个连接片,通过使托盘具有冷却结构,且第一导热件连接冷却结构与连接片,有利于连接片与冷却结构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使连接片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结构,提升连接片的散热效果,进而解决连接片散热较差的问题,有利于电芯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19.图2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芯及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导热件及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导热件及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托盘,2-电芯,3-连接片;
30.11-边框,111-第一边梁,112-第二边梁,113-第三边梁,114-第四边梁,115-中间梁,12-底板,13-顶板,14-容纳腔,15-流道,151-进液口,152-出液口,153-子流道,154-块状腔体;
31.21-极芯,22-集流体,23-盖板,24-极柱;
32.41-第一导热件,42-第二导热件,43-第三导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请参阅图1、图2、图4、图5、图6和图10,该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2和多个连接片3,优选的,多个电芯2依次设置,呈阵列排布;每相邻的两个电芯2之间通过连接片3连接,以使相邻的两个电芯2之间导通,可选的,每相邻的两个电芯2之间通过同一连接片3连接,以使相邻的两个电芯2之间串联,或者相邻的两个电芯2之间通过两个连接片3连接,以使相邻的两个电芯2之间并联。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多个连接片3可根据电池模组的使用需求对所述多个电芯2进行电性连接,以实现所述多个电芯2预定的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混合连接关系。其中,电芯2为可充电的二次电芯2,包括但不限于磷酸电芯2或者三元锂电芯2,多个电芯2可以为相同种类的电芯2,也可以为不同种类的电芯2的组合;连接片3的材料可以为铝合金,且连接片3与电芯2通过焊接连接。
38.电芯2的结构包括壳体、极芯21、集流体22、盖板23和极柱24,电芯2的壳体构成电芯2的主体部分,壳体通常为矩形板,壳体的一端依次设置有极芯21、集流体22、盖板23和极柱24,连接片3与电芯2的极柱24焊接连接。
39.电池模组还包括托盘1,托盘1围合形成容纳腔14,多个电芯2和多个连接片3均容纳于容纳腔14,托盘1可以采用合金材料制成,合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合金或者钢,托盘1亦可采用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制成,以使托盘1的结构具有一定抗形变的稳定性;托盘1具有冷却结构,优选的,冷却结构始终保持低于电池模组中各个组件正常工作的温度,以使电池模组的组件发热高于正常工作温度时与冷却结构之间能发生热传递,且提高热量传递的效率。
40.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一导热件41,第一导热件41的材料可以为导热结构胶、导热硅胶、导热硅脂或者其他适用于导热的材料,且第一导热件41采用的材料为绝缘材料,第一导热件41连接冷却结构和连接片3,以使连接片3处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结构,提升连接片3的散热效果,维持连接片3工作时的正常温度,可选的,单个第一导热件41连接冷却结构与单个连接片3,或者单个第一导热件41连接冷却结构与多个连接片3。
41.可选的,连接片3为高散热连接片3,当连接片3与冷却结构连接进行散热时,可以同时带走极柱24与集流体22处的热量,降低电芯2与连接片3的整体温度,实现更好的散热
效果,此时的散热路径为,热量自集流体22传递至极柱24,再自极柱24传递至连接片3,最终连接片3处的热量由第一导热件41传递至冷却结构。
42.可选的,冷却结构为液冷板,液冷板的内部为中空,存在空腔,该空腔用于容纳冷却管路,冷却管路中用于容纳流动的冷却液,以维持冷却管路始终具有较低的温度,保证实现热量传递所需的温差,优选的,冷却管路在液冷板的内部呈网状分部,且交叉的管路连通,以使液冷板均匀分布有冷却管路,避免冷却管路分布不均,导致液冷板整体的温度分布不均,影响散热效果。
43.通过使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2、多个连接片3和托盘1,每相邻的两个电芯2之间通过连接片3连接,托盘1围合形成容纳腔14,多个电芯2和多个连接片3均容纳于容纳腔14中,且托盘1具有冷却结构,第一导热件41连接冷却结构与连接片3,有利于连接片3通过第一导热件41的连接与冷却结构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使连接片3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结构,提升连接片3的散热效果,进而解决连接片3散热较差的问题,有利于电芯2的正常使用。
44.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8,托盘1包括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边框11呈环形,底板12和顶板13分别连接在边框11相背的两侧,并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腔14,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中的至少一者集成有冷却结构。
45.优选的,冷却结构集成在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的内部,避免冷却结构占用容纳腔14的空间,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与质量能量密度,同时,还有利于冷却结构破损时对电芯2造成影响,有利于维持电池模组结构的稳定性。
46.可选的,底板12和顶板13均为平板,边框1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四个平板,并围合一矩形,多个电芯2与多个连接片3与底板12连接固定,连接片3通过第一导热件41与集成有冷却结构的边框11、底板12或顶板13连接。
47.通过使托盘1包括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边框11呈环形,底板12和顶板13分别连接在边框11相背的两侧,并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腔14,有利于多个电芯2与多个连接片3被容纳在容纳腔14中,使托盘1保护电芯2与连接片3,使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中的至少一者集成有冷却结构,有利于简化增加冷却结构后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还方便了连接片3通过第一导热件41与冷却结构的连接,同时,使托盘1上集成冷却结构还有利于增加冷却结构与电芯2和连接片3的接触面积,提升冷却结构对电芯2和连接片3的散热效果。
48.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图7、图8和图9,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具有流道15,流道15用于供冷却液流动,以形成冷却结构。
49.优选的,流道15在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均匀分布,以使边框11、底板12或顶板13整体的温度分布均匀,避免因流道15分布不均,使边框11、底板12或顶板13内部发生热量传递,有利于实现对连接片3更好的散热效果。
50.可选的,当边框11的内部具有流道15形成冷却结构时,第一导热件41连接边框11与连接片3,使连接片3处的热量传递至边框11处。
51.可选的,当底板12或者顶板13的内部具有流道15形成冷却结构时,设置第三导热件43连接底板12或者顶板13与电芯2的表面,以使底板12或者顶板13用于冷却电芯2的整体,同时,边框11采用导热能力较好的材料,第一导热件41连接边框11与连接片3,连接片3处的热量先传递至边框11,再自边框11传递至底板12或者顶板13,12或者顶板13形成的冷却结构间接对连接片3进行冷却。
52.通过使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具有流道15,流道15用于供冷却液流动,以形成冷却结构,使流道15设置于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有利于避免冷却结构占用容纳腔14的空间,简化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采用流动的冷却液有利于维持冷却结构始终具有较低的温度,保证实现热量传递所需的温差,实现对连接片3良好的散热效果。
53.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9,边框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两端各自与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的两端连接,可选的,第一边梁111、第二边梁112、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均为直梁,且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均与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垂直。
54.第一边梁111至第四边梁114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具有流道15,以形成冷却结构,即连接片3通过第一导热件41与第一边梁111、第二边梁112、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中的至少一者连接。
55.通过使边框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两端各自与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的两端连接,第一边梁111至第四边梁114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具有流道15,以形成冷却结构,即在边框11上设置冷却结构,使边框11在围合形成容纳腔14容纳电芯2与连接片3的同时,还能用于集成冷却结构,有利于简化电池组件的内部结构,同时,连接片3位于电芯2的端部,电芯2和连接片3容纳在容纳腔14中时,连接片3与边框11距离较近,有利于连接片3与冷却结构之间的连接。
56.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9,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内部具有流道15,电芯2沿第一边梁111至第二边梁112的方向延伸,且电芯2的相背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片3,电芯2的两端的两个连接片3分别与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相对且具有间隙,第一导热件41连接在连接片3背向电芯2的一侧,并填充间隙,且第一导热件41与第一边梁111,以及第二边梁112接触。
57.可选的,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的内部具有流道15,且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内部的流道15分别用于输入冷却液和排出冷却液,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内部的流道15均用于形成冷却结构,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内部的流道15均匀分布,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内部的流道15可以为一根直径较粗的管道,便于冷却液的输送;当冷却液在边框11中的流道15流动时,冷却液自第三边梁113的一侧进入第三边梁113内部的流道15,并流向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内部的流道15,冷却液再汇集至第四边梁114内部的流道15,自第四边梁114的一侧排出,冷却液排出的位置可以与进液的位置位于同侧,也可以位于相反的一侧。
58.可选的,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的内部具有流道15,且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内部的流道15同样用于形成冷却结构,优选的,第一边梁111、第二边梁112、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内部的流道15均匀分布,冷却液可以自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进出,也可以自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进出,电芯2可以沿第一边梁111至第二边梁112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导热件41与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接触,也可以沿第三边梁113至第四边梁114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导热件41与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接触。
59.通过使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的内部具有流道15,电芯2沿第一边梁111至第二边梁112的方向延伸,且电芯2的相背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片3,电芯2的两端的两个连接片3分别与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相对且具有间隙,第一导热件41连接在连接片3背向电芯2的一侧,并填充间隙,且第一导热件41与第一边梁111,以及第二边梁112接触,使得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形成冷却结构,电芯2连接有连接片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对应且距离较近,便于第一导热件41连接冷却结构与连接片3,使连接片3通过第一导热件41的连接与冷却结构之间进行热量交换,连接片3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结构,提升连接片3的散热效果,进而解决连接片3散热较差的问题,有利于电芯2的正常使用。
60.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9,边框11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梁115,至少一个中间梁1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连接,至少一个中间梁115位于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之间,至少一个中间梁115将容纳腔14分隔为多个子腔,每一子腔均用于容纳多个电芯2和多个连接片3,中间梁115的内部具有流道15,电芯2的至少一端与中间梁115相对,第一导热件41与中间梁115接触。
61.可选的,边框11包括一个中间梁115,第三边梁113与第四边梁114平行,第一边梁111、第二边梁112和中间梁115平行,且该中间梁115位于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之间,中间梁115将容纳腔14分隔为两个子腔,其中,第一边梁111与中间梁115围合的子腔中,电芯2沿第一边梁111至中间梁115的方向延伸,电芯2的两端的两个连接片3分别与第一边梁111和中间梁115相对且具有间隙,第一导热件41连接在连接片3背向电芯2的一侧,并填充间隙,且第一导热件41与第一边梁111,以及中间梁115接触;与之对应,第二边梁112与中间梁115围合的子腔中,电芯2沿第二边梁112至中间梁115的方向延伸,电芯2的两端的两个连接片3分别与第二边梁112和中间梁115相对且具有间隙,第一导热件41连接在连接片3背向电芯2的一侧,并填充间隙,且第一导热件41与第二边梁112,以及中间梁115接触。
62.可选的,边框11包括两个以上的中间梁115,多个中间梁115均与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平行,且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之间存在多个中间梁115,则在两个中间梁115围合的子腔中,电芯2沿第一边梁111至第二边梁112的方向延伸,电芯2的两端的两个连接片3分别与邻近两个中间梁115相对且具有间隙,第一导热件41连接在连接片3背向电芯2的一侧,并填充间隙,且第一导热件41与邻近的两个中间梁115接触。
63.通过使边框11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梁115,至少一个中间梁1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连接,至少一个中间梁115位于第一边梁111和第二边梁112之间,至少一个中间梁115将容纳腔14分隔为多个子腔,每一子腔均用于容纳多个电芯2和多个连接片3,中间梁115的内部具有流道15,电芯2的至少一端与中间梁115相对,第一导热件41与中间梁115接触,使中间梁115形成冷却结构,有利于通过增加中间梁115的数量,适用于不同规格和数量的电芯2和连接片3,并构成不同大小的电池组件,同时,设置中间梁115形成冷却结构还有利于第一导热件41连接冷却结构与连接片3,使连接片3通过第一导热件41的连接与冷却结构之间进行热量交换,连接片3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结构,提升连接片3的散热效果,进而解决连接片3散热较差的问题,有利于电芯2的正常使用。
64.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和图9,流道15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块状腔体154,相邻两个块状腔体154之间通过子流道153连通。具体的,在流道15流动的方向上,流道
15由多个间隔设置的子流道153构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子流道153之间还设有与之交叉连接的子流道153,以使多个间隔设置的子流道153之间连通,多个间隔设置与交叉设置的流道15形成多个块状腔体154,有利于增加流道15在托盘1上的分部面积,使形成冷却结构的托盘1区域的温度分布均匀,进而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65.可选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子流道153互相平行,与多个间隔设置的子流道153交叉的子流道153与之垂直交叉,共同构成网状结构,并在托盘1上均匀分布。
66.通过使流道15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块状腔体154,相邻两个块状腔体154之间通过子流道153连通,有利于增加流道15在托盘1上的分部面积,使形成冷却结构的托盘1区域的温度分布均匀,避免因流道15分布不均,使边框11、底板12或顶板13内部发生热量传递,进而影响冷却结构与连接片3之间的热量传递,有利于实现对连接片3更好的散热效果。
67.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9,流道15具有连通外部的进液口151和出液口152,冷却液经进液口151进入流道15,并从出液口152流出。
68.可选的,托盘1中设置的流道15均为一个整体,该流道15具有多个连通外部的进液口151和出液口152,优选的,多个进液口151位于托盘1的同一侧,多个出液口152位于托盘1的同一侧,且进液口151与出液口152不位于同侧并具有间隔距离,以使冷却液自进液口151进入流道15后,能充分填充流道15再自出液口152流出。
69.可选的,托盘1中设置有多个独立的流道15,单个流道15可以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单个进液口151和单个出液口152,单个流道15也可以设有多个进液口151和多个出液口152。
70.通过使流道15具有连通外部的进液口151和出液口152,冷却液经进液口151进入流道15,并从出液口152流出,有利于流道15中容纳流动的冷却液,以维持冷却管路始终具有较低的温度,保证实现热量传递所需的温差,有利于连接片3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结构,提升连接片3的散热效果,进而解决连接片3散热较差的问题,有利于电芯2的正常使用。
71.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图8和图9,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中的至少两者具有流道15,且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中至少两者的流道15连通。
72.可选的,底板12的内部具有流道15,底板12形成冷却结构,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的内部具有流道15,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内部的流道15与底板12内部的流道15连通,且第三边梁113和第四边梁114内部的流道15分别用于输入冷却液和排出冷却液,底板12作为冷却结构与电芯2接触,用于冷却电芯2,同时,边框11采用导热良好的材料,底板12与边框11连接,连接片3通过第一导热件41与边框11连接,底板12形成的冷却结构间接对连接片3进行散热。可以理解的是,顶板13的内部具有流道15与底板12的内部具有流道15类似。
73.可选的,相连通的流道15采用相同的进液口151和出液口152,不相通的流道15采用不同的进液口151和出液口152,并根据不同流道15覆盖面积的不同调整不同进液口151处冷却液的流速,以使冷却结构的整体温度分布更为均匀。
74.可选的,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中的至少两者具有流道15,且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中至少两者的流道15独立。
75.通过使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中的至少两者具有流道15,且边框11、底板12和顶板13中至少两者的流道15连通,有利于增加冷却结构的面积,使得第一导热件41连接冷却结构与连接片3,连接片3通过第一导热件41的连接与冷却结构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使连接
片3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结构,提升连接片3的散热效果,进而解决连接片3散热较差的问题,有利于电芯2的正常使用。
76.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图3、图4、图5、图6和图10,电芯2包括极芯21、盖板23和极柱24,盖板23盖设于极芯21的端部,极柱24与极芯21连接并突出于盖板23背向极芯21的表面,连接片3与极柱24背向极芯21的端面连接且自极柱24的侧面伸出,连接片3与盖板23之间具有容置空间。
77.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导热件42,第二导热件42的材质与第一导热件41类似,第二导热件42容置在容纳腔14,且第二导热件42的面积大小由电芯2的盖板23处空余大小决定,需要避开电芯2的防爆阀与注液口的位置,避免第二导热件42遮挡防爆阀与注液口,且第二导热件42与连接片3和盖板23均接触。
78.具体的,电芯2的盖板23用于带走热量,且此时的散热路径为,热量自集流体22传递至极柱24,再自极柱24传递至连接片3,最终连接片3处的热量由第二导热件42传递至盖板23。
79.通过使电芯2包括极芯21、盖板23和极柱24,盖板23盖设于极芯21的端部,极柱24与极芯21连接并突出于盖板23背向极芯21的表面,连接片3与极柱24背向极芯21的端面连接且自极柱24的侧面伸出,连接片3与盖板23之间具有容纳腔14;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导热件42,第二导热件42容置在容纳腔14,且第二导热件42与连接片3和盖板23均接触,有利于电芯2处的热量通过电芯2的盖板23处进行散热,有利于电芯2的正常使用。
8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请参阅图1、图2、图3、图9和图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池模组。
81.通过使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2、多个连接片3和托盘1,每相邻的两个电芯2之间通过连接片3连接,托盘1围合形成容纳腔14,多个电芯2和多个连接片3均容纳于容纳腔14中,且托盘1具有冷却结构,第一导热件41连接冷却结构与连接片3,有利于连接片3通过第一导热件41的连接与冷却结构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使连接片3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结构,提升连接片3的散热效果,进而解决连接片3散热较差的问题,有利于电芯2的正常使用。
8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标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8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