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2742发布日期:2023-01-25 01:5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设备的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


背景技术:

2.随着监控系统的逐步普及,监控电缆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监控电缆是传输电信号或光信号的各种缆线的总称。监控电缆通常是一种被覆线,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外裹以绝缘材料构成,抗拉耐磨,便于收放和反复使用。
3.但是,现有的监控设备用的电缆会因为高温或火灾引发监控电缆的绝缘层破损造成监控视频受到干扰,以至于无法使用,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监控设备用阻燃电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包括电缆导体,所述电缆导体的外表面包裹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的外侧设有卡条,所述卡条的外侧包裹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内壁与卡条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填充层的外侧壁沿轴线外侧均匀设有三组限位槽,所述填充层的表面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表面与限位槽的内壁之间均匀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内端面与限位环表面接触,所述限位块的外端面贯穿填充层与限位槽的内壁连接。
6.优选的,所述卡条的外侧壁体上均布设有三个弧形槽,所述散热层内包裹的电缆导体贴合于弧形槽的内侧壁。
7.优选的,所述卡条与弧形槽对应的外侧设有卡紧扣,所述卡紧扣沿卡条长度的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卡紧扣的内壁呈弧形,所述卡紧扣与弧形槽一起构成c形的卡紧槽。
8.优选的,所述卡条的一端沿长度方向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贯穿卡条的两端,所述卡条由尼龙材料制成。
9.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表面设有内防护管套,所述内防护管套的内侧壁与限位环的表面连接,所述内防护管套的表面设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内壁与内防护管套的表面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内防护管套的外表面沿内防护管套的径向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表面与定位孔的内壁接触,所述定位杆的外端面与阻燃层内壁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阻燃层的外表面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内壁与阻燃层的表面连接,所述隔热层表面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内壁与隔热层的表面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防火层和隔热层,使监控电缆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将外界热量
进行隔绝,在隔热层的内侧设置有阻燃层,使监控电缆具有阻燃效果,可以防止内部电缆导体因火灾受到损坏,提高监控设备的使用寿命。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条外侧的卡紧扣可将电缆导体固定于卡条内部,通过在填充层和内防护管套上分别开设有限位槽和定位孔,在限位块和定位杆的作用下使监控电缆有良好的抗移位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正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二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电缆导体;2、散热层;3、防火层;4、卡条;5、填充层;6、限位槽;7、限位环;8、限位块;9、隔热层;10、阻燃层;11、定位杆;12、内防护管套;13、定位孔;14、散热孔;15、卡紧扣;16、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包括电缆导体1,电缆导体1的外表面包裹有散热层2,散热层2的外侧设有卡条4,卡条4的外侧包裹有填充层5,填充层5的内壁与卡条4的外侧壁连接,填充层5的外侧壁沿轴线外侧均匀设有三组限位槽6,填充层5的表面设有限位环7,限位环7的内表面与限位槽6的内壁之间均匀设置有限位块8,限位块8内端面与限位环7表面接触,限位块8的外端面贯穿填充层5与限位槽6的内壁连接。
22.进一步,卡条4的外侧壁体上均布设有三个弧形槽16,散热层2内包裹的电缆导体1贴合于弧形槽16的内侧壁。
23.进一步,卡条4与弧形槽16对应的外侧设有卡紧扣15,卡紧扣15沿卡条4长度的方向间隔分布,卡紧扣15的内壁呈弧形,卡紧扣15与弧形槽16一起构成c形的卡紧槽。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条4外侧的卡紧扣15可将电缆导体1于卡条4内部。
25.进一步,卡条4的一端沿长度方向设有散热孔14,散热孔14贯穿卡条4的两端,卡条4由尼龙材料制成。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孔14可将电缆导体1产生的热量排出。
27.进一步,限位环7的表面设有内防护管套12,内防护管套12的内侧壁与限位环7的表面连接,内防护管套12的表面设有阻燃层10,阻燃层10的内壁与内防护管套12的表面连接。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燃层10可使监控电缆具有阻燃效果。
29.进一步,内防护管套12的外表面沿内防护管套12的径向开设有定位孔13,定位孔13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11,定位杆11的表面与定位孔13的内壁接触,定位杆11的外端面与
阻燃层10内壁连接。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防护管套12上开设的定位孔13,通过限定位杆11的作用下可使监控电缆有良好的抗移位效果。
31.进一步,阻燃层10的外表面设有隔热层9,隔热层9的内壁与阻燃层10的表面连接,隔热层9表面设置有防火层3,防火层3的内壁与隔热层9的表面连接。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火层3和隔热层9可使监控电缆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将外界热量进行隔绝。
33.使用时,通过防火层3和隔热层9,使监控电缆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将外界热量进行隔绝,在隔热层9的内侧设置有阻燃层10,使监控电缆具有阻燃效果,可以防止内部电缆导体1因火灾受到损坏,提高监控设备的使用寿命。卡条4外侧的卡紧扣15可将电缆导体1于卡条4内部,通过在填充层5和内防护管套12上分别开设有限位槽6和定位孔13,通过限位块8和定位杆11的作用下使监控电缆有良好的抗移位效果。
3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包括电缆导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导体(1)的外表面包裹有散热层(2),所述散热层(2)的外侧设有卡条(4),所述卡条(4)的外侧包裹有填充层(5),所述填充层(5)的内壁与卡条(4)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填充层(5)的外侧壁沿轴线外侧均匀设有三组限位槽(6),所述填充层(5)的表面设有限位环(7),所述限位环(7)的内表面与限位槽(6)的内壁之间均匀设置有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内端面与限位环(7)表面接触,所述限位块(8)的外端面贯穿填充层(5)与限位槽(6)的内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4)的外侧壁体上均布设有三个弧形槽(16),所述散热层(2)内包裹的电缆导体(1)贴合于弧形槽(16)的内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4)与弧形槽(16)对应的外侧设有卡紧扣(15),所述卡紧扣(15)沿卡条(4)长度的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卡紧扣(15)的内壁呈弧形,所述卡紧扣(15)与弧形槽(16)一起构成c形的卡紧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4)的一端沿长度方向设有散热孔(14),所述散热孔(14)贯穿卡条(4)的两端,所述卡条(4)由尼龙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7)的表面设有内防护管套(12),所述内防护管套(12)的内侧壁与限位环(7)的表面连接,所述内防护管套(12)的表面设有阻燃层(10),所述阻燃层(10)的内壁与内防护管套(12)的表面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护管套(12)的外表面沿内防护管套(12)的径向开设有定位孔(13),所述定位孔(13)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11),所述定位杆(11)的表面与定位孔(13)的内壁接触,所述定位杆(11)的外端面与阻燃层(10)内壁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10)的外表面设有隔热层(9),所述隔热层(9)的内壁与阻燃层(10)的表面连接,所述隔热层(9)表面设置有防火层(3),所述防火层(3)的内壁与隔热层(9)的表面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监控设备的阻燃电缆,包括电缆导体,所述电缆导体的外表面包裹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的外侧设有卡条,所述卡条的外侧包裹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内壁与卡条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填充层的外侧壁沿轴线外侧均匀设有三组限位槽,所述填充层的表面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表面与限位槽的内壁之间均匀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内端面与限位环表面接触,所述限位块的外端面贯穿填充层与限位槽的内壁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防火层和隔热层,使监控电缆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将外界热量进行隔绝,在隔热层的内侧设置有阻燃层,使监控电缆具有阻燃效果,可以防止内部电缆导体因火灾受到损坏。因火灾受到损坏。因火灾受到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鹏 俞志琴 姚丽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智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6
技术公布日:2023/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