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装置的接电组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8596发布日期:2023-03-07 19:5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端子装置的接电组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端子装置的接电组件结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制造、组装简便且结合稳固的端子装置的接电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2.应用被包覆在绝缘壳体(通常塑料材料制成)内的金属组件或金属弹片来压制进入端子的导线,形成电性联接的联接端子,并且使联接端子成排列型态的扣合在一接地轨道(或导电轨道)上,以建立一电器或机械设备的共享接地装置,来导出那些机器残存的电压或静电,已为现有技术技艺。
3.在us 2014/0127932 a1「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专利案中,揭露了在电子连接端子(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中,该夹紧弹片(clamping spring)一端的接触脚(contact leg)伸入该塑料壳(plastic houseing)内部的二凸部(projection)之间形成限位,进而可使该夹紧弹片另一端的夹脚(clamping leg)可配合该电流栅(current bar)抵顶夹持一伸入的导线,以使该导线经由该电流栅与前述的接地轨道(或导电轨道)形成导通;然而,此种结构中,由于该夹紧弹片仅利用该塑料壳内部的结构形成定位,而其接触脚与该电流栅之间并不具有任何连接及定位的结构,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常容易因该塑料壳的变形(特别是长期使用)而造成该夹紧弹片的接触脚与该电流栅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脱离的情形。
4.在us 2013/0143433 a1「connection terminal」专利案中,揭露了在壳座(housing)内部二旁设置导电弹片,该导电弹片利用该壳座内部的结构形成定位,且使该导电弹片的一端经由接触方式与一母线(bus bar)的二端部形成导通;此种结构容易因该塑料壳的变形而造成该导电弹片与该母线脱离断路的情形。
5.为了改善上述情形,现有技术技艺已揭露了一种弹片组合导电架(或电流栅)结构;所述实施例提供人员操作压缩和/或旋转弹片扣入导电架,形成电性连接的型态。不过就像那些熟习技艺的人士所知悉,上述结合操作模式是比较麻烦不便的。
6.代表性的来说,上述参考数据显示了在有关电连接端子中,利用塑料壳座内部的结构固定至少一位于电流栅(或母线)端部旁侧的导电弹片,使该导电弹片一端部抵触于电流栅(或母线)形成连通,且该导电弹片另一端可弹性接触抵顶于伸入的导线形成连通的结构,或使人员操作压缩、旋转弹片扣入导电架;在实际应用时,容易因该塑料壳的变形而造成该导电弹片的端部与该电流栅(或母线)之间产生脱离断路的安全性课题及组合操作麻烦等情形,产生使用上的缺失。
7.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端子装置的接电组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装置的接电组件结构,于一导电支架上设有被结合部,且于一金属弹片的一端设有能直接组合于该被结合部上的结合部,使该金
属弹片可被连接结合于该导电支架上,并以该金属弹片另一端的抵顶部弹性抵顶于一外部伸入的导线,达到使该导线与该导电支架形成导通的功效;在具备制造、组装简便的条件下,通过上述组合机制,可使该金属弹片无需经由外部的塑料壳座的定位,而保持与该导电支架形成牢固的连接结构,以有效改善因包覆的塑料壳座变形,造成该金属弹片与该导电支架产生松脱的缺失。
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装置的接电组件结构,其中该被结合部可为至少一镂空的插接孔,而该结合部具有一由该金属弹片端部向外凸出的插接片,于该插接片旁侧间隔设有肩部及挡止部,利用该插接片贯穿该插接孔,以该肩部及挡止部分别挡止于该插接孔的上、下方边缘部位,可使该金属弹片与该导电支架形成不易松脱的组合结构。
10.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装置的接电组件结构,其中该插接片外端部设有一具开口的中央槽道,使该插接片二侧受挤压时,具有向内收缩的弹性而易于贯穿该插接孔,且可依需要于该中央槽道内部(或旁侧)设置一定位片(或弹片),该定位片(或弹片)上设有副挡止部,利用该副挡止部与挡止部相互配合挡止于该插接孔的下方边缘不同部位,可使该金属弹片与该导电支架形成更稳固的组合结构。
11.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装置的接电组件结构包括:一种端子装置的接电组件结构,至少包括:一导电支架,设有至少一被结合部;一金属弹片,一端设有能组合于该被结合部上的结合部,使该金属弹片能被连接结合于该导电支架上,该金属弹片另一端形成一具有活动弹性的抵顶部,以供弹性抵顶于一导线并形成接触导通。
12.依上述结构,其中该被结合部为一镂空的插接孔,该结合部具有至少一挡止部,以该结合部贯穿该插接孔,该挡止部能配合挡止于该插接孔下方边缘部位,使该金属弹片与该导电支架形成不易脱离的组合。
13.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结合部于接近该金属弹片中段部位旁侧设有至少一肩部,该肩部能配合该挡止部挡止于该插接孔的上方边缘部位,使该金属弹片与该导电支架形成更稳固的组合。
14.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结合部具有一插接片,该挡止部设置于该插接片的至少一表侧。
15.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结合部具有一插接片,该挡止部设置于该插接片的至少一旁侧边缘。
16.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插接片朝远离该金属弹片中段的方向,设有一具开口且纵向延伸的中央槽道。
17.依上述结构,其中该中央槽道二旁侧边缘的形状选自平直、弧形等其中之一。
18.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插接片旁侧设有由该挡止部朝远离该金属弹片中段的一端形成宽度渐缩的导引斜边。
19.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导引斜边的形状选自平直斜削及弧形弯曲等其中之一。
20.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插接片设有一弹片,该弹片由该中央槽道接近该金属弹片中段的一端边缘分叉延伸,该弹片中段弯折一副挡止部,并由该副挡止部朝向远离该金属弹片中段的一端形成一导斜面。
21.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插接孔于接近该金属弹片的该抵顶部延伸部位的一端部边缘,设有一经由弯曲的导弧面连结的折边。
22.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插接孔内设有一横隔部,该横隔部将该插接孔接近该导弧面的一端区域分隔形成一收容孔洞。
附图说明
23.第1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24.第2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结构图;
25.第3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前视组合剖面图;
26.第4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27.第5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结构图;
28.第6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金属弹片及导电支架组合部位的侧视剖面图;
29.第7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30.第8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结构图;
31.第9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金属弹片及导电支架组合部位的侧视剖面图;
32.第10图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33.第11图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结构图;
34.第12图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前视组合剖面图;
35.第13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36.第14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结构图;
37.第15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前视组合剖面图;
38.第16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金属弹片及导电支架组合部位的侧视剖面图;
39.第17图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40.第18图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结构图;
41.第19图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前视组合剖面图;
42.第20图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金属弹片及导电支架组合部位的侧视剖面图。
43.附图标记:
44.1 导电支架
45.11 被结合部
46.111 端边缘
47.112 侧边缘
48.12 折边
49.120 收容孔洞
50.121 导弧面
51.13 横隔部
52.2 金属弹片
53.21 弯曲弧部
54.22 结合部
55.221 插接片
56.221a 插接部
57.222 挡止部
58.222a、227 副挡止部
59.223 肩部
60.223a 副肩部
61.224 中央槽道
62.224a 副中央槽道
63.225 导引斜边
64.225a 副导引斜边
65.226 弹片
66.228 导斜面
67.229 嵌槽
68.22a 定位片
69.22b 钩部
70.23 抵顶部
71.231 副导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7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73.请参第1至3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包括:导电支架1、金属弹片2等部份;其中该导电支架1设置于一绝缘壳座(未绘出)内部,可与一外部的接地轨道或导体(未绘出)相连通,于该导电支架1上设有至少一被结合部11;在实际应用时,该导电支架1可依需要于(左、右)二端分别设有一被结合部11。
74.该金属弹片2中段设有一弯曲弧部21,于该金属弹片2二端分别设有一结合部22及一抵顶部23,该结合部22能直接组配于该被结合部11上,使该金属弹片2可结合于该导电支架1上,形成不易松脱的组合结构;而该抵顶部23端部设有一弯曲的副导弧面231,可弹性抵顶于一外部伸入的导线(未绘出)并形成接触导通。
75.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该被结合部11可为一镂空的插接孔,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周侧位于纵向(对应该金属弹片2二端部延伸方向)位置的边缘可分别被界定为端边缘111,于该二端边缘111之间二旁侧(横向)位置的边缘则可分别被界定为侧边缘112,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于接近该副导弧面231延伸部位的端边缘111可经由一导弧面121连结一垂直延伸的折边12;该结合部22具有可贯穿并结合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的插接片221,以及横设于该金属弹片2的该弯曲弧部21与该插接片221衔接部位至少一旁侧的肩部223。
76.在本实施例中,该插接片221由该金属弹片2的弯曲弧部21端部向外(或朝向图中下方)延伸,且该插接片221于至少一表侧中段凸设有一挡止部222。
77.组装时,利用该插接片221直接贯穿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使该肩部223可挡止
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的侧边缘112上方边缘部位,配合该挡止部222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的端边缘111下方边缘部位,可使该金属弹片2稳固的组合于该导电支架1上;同时,该副导弧面231可与该导弧面121形成二相对的导引弧面,以利于导线(未绘出)由外部伸入,并受夹持于该副导弧面231、导弧面121之间形成接触导通。
78.请参第4至6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包括:导电支架1、金属弹片2等部份;其中该导电支架1具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而该金属弹片2中段与一端分别设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弯曲弧部21及抵顶部23,其差异在于:该金属弹片2于远离该抵顶部23的一端设有能直接组配于该被结合部11上的结合部22,该结合部22具有可贯穿并结合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的插接片221,以及横设于该金属弹片2的该弯曲弧部21与该插接片221衔接部位至少一旁侧的肩部223。
79.在本实施例中,该插接片221由该金属弹片2的弯曲弧部21端部向外(或朝向图中下方)延伸,于该插接片221的至少一旁侧边缘设有挡止部222。
80.组装时,利用该插接片221直接贯穿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使该肩部223可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的侧边缘112的上方边缘部位,而该挡止部222可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的侧边缘112的下方边缘部位,使该金属弹片2能稳固的组合于该导电支架1上。
81.在实际应用时,该插接片221旁侧设有由该挡止部222朝向外端部(或图中下方)形成宽度渐缩的导引斜边225,该导引斜边225为具有平直斜削的边缘形状,以便于导引该插接片221端部伸入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内;且该插接片221朝远离该金属弹片2中段(或弯曲弧部21)方向设有一具开口且纵向(或朝向图中下方)延伸的中央槽道224,该中央槽道224二旁侧呈平直的边缘形状,使该插接片221二侧受挤压时,具有向内(朝向该中央槽道224)收缩的弹性,以使该插接片221更易于贯穿并组合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内。
82.可了解的是,该结合部22和被结合部11的结构型态是可以相互对应修改的;例如:该结合部22形成插接孔结构,而该被结合部11对应形成插接片结构。
83.请参第7至9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包括:导电支架1、金属弹片2等部份;其中该导电支架1具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而该金属弹片2中段与一端分别设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弯曲弧部21及抵顶部23,且该金属弹片2于远离该抵顶部23的一端设有能直接组配于该被结合部11上的结合部22,该结合部22具有可贯穿并结合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的插接片221,以及横设于该金属弹片2的该弯曲弧部21与该插接片221衔接部位至少一旁侧的肩部223。
84.在本实施例中,该插接片221由该金属弹片2的弯曲弧部21端部向外(或朝向图中下方)延伸,于该插接片221的至少一旁侧边缘设有挡止部222;其差异在于:该插接片221旁侧设有由该挡止部222朝向外端部(或图中下方)形成宽度渐缩的导引斜边225,该导引斜边225为具有弧形弯曲的边缘形状,以便于导引该插接片221端部伸入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内;且该插接片221朝远离该金属弹片2中段(或弯曲弧部21)方向设有一具开口且纵向(或朝向图中下方)延伸的中央槽道224,该中央槽道224二旁侧呈弧形的边缘形状,使该插接片221二侧受挤压时,具有向内(朝向该中央槽道224)收缩的弹性,以使该插接片221更易于贯穿并组合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内。
85.请参第10至12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包括:导电支架1、金属
弹片2等部份;其中该导电支架1上设有至少一被结合部11,该被结合部11可为一镂空的插接孔,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周侧位于纵向位置的边缘分别被界定为端边缘111,于该二端边缘111之间二旁侧横向位置的边缘分别被界定为侧边缘112,且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其中一端边缘111经由一导弧面121连结一垂直延伸的折边12;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于二侧边缘112中段之间横设有一横隔部13,该横隔部13可将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接近该导弧面121的一侧分隔形成一收容孔洞120。
86.该金属弹片2中段与一端分别设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弯曲弧部21及抵顶部23,该金属弹片2于远离该抵顶部23的一端设有能直接组配于该被结合部11上的结合部22,该结合部22具有可贯穿并结合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的插接片221,以及横设于该金属弹片2的该弯曲弧部21与该插接片221衔接部位至少一旁侧的肩部223。
87.在本实施例中,该插接片221具有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挡止部222、导引斜边225及中央槽道224等结构;其差异在于:该插接片221具有一分叉设置的弹片226,该弹片226由接近该金属弹片2中段(或弯曲弧部21)的一端沿该中央槽道224(或朝向图中下方)延伸,该弹片226中段弯折一副挡止部227,且由该副挡止部227朝向远离该金属弹片2的弯曲弧部21方向形成一导斜面228。
88.组装时,利用该导引斜边225可导引该插接片221通过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而该导斜面228可导引该弹片226通过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当该插接片221与该弹片226同时贯穿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后,该肩部223可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对应该侧边缘112的上方边缘部位,该挡止部222可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对应该侧边缘112的下方边缘部位,而该副挡止部227可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对应该端边缘111的下方边缘部位,能使该金属弹片2稳固的组合于该导电支架1上;同时,该抵顶部23的副导弧面231可延伸至该收容孔洞120靠近该导弧面121的旁侧部位,使外部的导线(未绘出)伸入该收容孔洞120的过程中,可通过该副导弧面231与该导弧面121之间形成一导引与夹持的机制。
89.请参第13至16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包括:导电支架1、金属弹片2等部份;其中该导电支架1具有与前述第四实施例相同的结构;而该金属弹片2中段与一端分别设有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弯曲弧部21及抵顶部23等结构,该金属弹片2于远离该抵顶部23的一端设有能直接组配于该被结合部11上的结合部22,该结合部22具有可贯穿并结合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的插接片221,以及横设于该金属弹片2的该弯曲弧部21与该插接片221衔接部位至少一旁侧的肩部223。
90.在本实施例中,该插接片221具有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挡止部222、导引斜边225及中央槽道224等结构;其差异在于:该插接片221于该中央槽道224接近该金属弹片2中段(或弯曲弧部21)的一端设有一嵌槽229,以供嵌合夹设一定位片22a,该定位片22a具有至少一插接部221a,该插接部221a至少一旁侧设有副挡止部222a,以及至少一与该副挡止部222a相对应的副肩部223a,该插接部221a朝远离该金属弹片2中段(或弯曲弧部21)的方向(或朝向图中下方)设有一具开口的副中央槽道224a,该插接部221a旁侧设有由该副挡止部222a朝向外端部(或图中下方)形成宽度渐缩的副导引斜边225a;当该定位片22a经由该嵌槽229固定于该中央槽道224内,该插接部221a可与该插接片221平行延伸。
91.组装时,当该定位片22a与该插接片221同时贯穿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后,该肩
部223可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对应该侧边缘112的上方边缘部位,并以该挡止部222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对应该侧边缘112的下方边缘部位;而该定位片22a以该副肩部223a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对应该端边缘111的上方边缘部位,并以该副挡止部222a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对应该端边缘111的下方边缘部位,使该金属弹片2可更稳固的组合于该导电支架1上。
92.请参第17至20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结构包括:导电支架1、金属弹片2等部份;其中该导电支架1具有与前述第四实施例相同的结构;而该金属弹片2中段与一端分别设有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弯曲弧部21及抵顶部23等结构,该金属弹片2于远离该抵顶部23的一端设有能直接组配于该被结合部11上的结合部22,该结合部22具有可伸入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内的插接片221,以及横设于该金属弹片2的该弯曲弧部21与该插接片221衔接部位至少一旁侧的肩部223。
93.在本实施例中,该插接片221具有由该金属弹片2的弯曲弧部21端部向外(或朝向图中下方)形成较短长度地延伸,于该插接片221朝远离该金属弹片2中段(或弯曲弧部21)方向设有一具开口的中央槽道224,该中央槽道224接近该金属弹片2中段(或弯曲弧部21)的一端设有一嵌槽229,以供嵌设一定位片22a。
94.该定位片22a具有至少一插接部221a,于该插接部221a至少一旁侧设有相对应的副肩部223a、副挡止部222a,且该插接部221a旁侧设有由该副挡止部222a朝向外端部(或图中下方)形成宽度渐缩的副导引斜边225a,该插接部221a朝远离该金属弹片2中段(或弯曲弧部21)的方向(或朝向图中下方)设有一具开口的副中央槽道224a,该嵌槽229与该中央槽道224之间至少一旁侧设有钩部22b,该钩部22b能卡钩于该副中央槽道224a接近该金属弹片2中段(或弯曲弧部21)的一端部,以使该定位片22a结合定位于该金属弹片2的中央槽道224内。
95.组装时,当该插接片221伸入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内,并以该肩部223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对应该侧边缘112的上方边缘部位的后;该定位片22a则可同时贯穿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并以该副肩部223a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对应该端边缘111的上方边缘部位,同时以该副挡止部222a挡止于该被结合部11(插接孔)对应该端边缘111的下方边缘部位,使该金属弹片2可被组合于该导电支架1上。
96.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结构,该结合部22及被结合部11的结构配合型态,提供了人员在组装过程,不需要如现有技术技艺压缩和/或旋转金属弹片的操作模式,即可直接完成插入结合的动作,达到简化制造程序及提升组装速率等功效。
97.实用新型的的的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的的实用新型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达成组装便利且结合稳固的功效。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98.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