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81293发布日期:2023-07-25 13:19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铜质母线,具体为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


背景技术:

1、铜母线是铜加工材中的一个主要品种,铜母线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优良的抗腐蚀性、电镀性、钎焊性,美观漂亮的金属光泽及良好的成形加工性能等,因此用它制作的各种输变电、电器装备等在电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铜母线产量和消费量也大幅度提高,同时对铜母线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2、常见的铜母线在进行通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铜母线一般均靠增大铜母线的面积或将其设计成异形,来提升散热速度,但这种单一的散热方式无法进行快速的散热,不能满足铜母线的工作要求,为此提出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包括铜母线本体,所述铜母线本体的后部插接有左侧安装框,所述铜母线本体的前部插接有右侧安装框,所述左侧安装框的顶部右侧固定装设有安装块,所述右侧安装框的顶部左侧高度安装有限位插座,所述右侧安装框和左侧安装框的内部上侧均固定安装有散热块,所述安装块的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杆,且插接杆的右端插接于限位插座的内部。

5、优选的,所述左侧安装框的底部右侧开设有限位插槽,所述右侧安装框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插板,且固定插板插接于限位插槽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限位插座的内腔上部固定连接有上棘齿板,所述限位插座的内腔下部插接有下棘齿板。

7、优选的,所述上棘齿板和下棘齿板的长度相同,且下棘齿板和上棘齿板的齿峰朝向相同。

8、优选的,所述限位插座的底部中间位置旋接有螺杆,且螺杆的底端与下棘齿板的对应位置通过滚珠轴承活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插接杆位于限位插座内部的一端固定套设有匚形传动块,所述匚形传动块顶部前后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卡齿。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通过将左侧安装框和右侧安装框在铜母线两侧进行并和,来带动插接杆和匚形传动块的运动,且由于有卡齿的存在,从而完成对左侧安装框和右侧安装框的限位固定,进而可使得在铜母线内部产生较大的热量时通过散热块加速其内部热量的散出,提升了铜母线的散热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包括铜母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母线本体(1)的后部插接有左侧安装框(2),所述铜母线本体(1)的前部插接有右侧安装框(3),所述左侧安装框(2)的顶部右侧固定装设有安装块(4),所述右侧安装框(3)的顶部左侧高度安装有限位插座(5),所述右侧安装框(3)和左侧安装框(2)的内部上侧均固定安装有散热块(6),所述安装块(4)的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杆(8),且插接杆(8)的右端插接于限位插座(5)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安装框(2)的底部右侧开设有限位插槽,所述右侧安装框(3)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插板(7),且固定插板(7)插接于限位插槽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插座(5)的内腔上部固定连接有上棘齿板(9),所述限位插座(5)的内腔下部插接有下棘齿板(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棘齿板(9)和下棘齿板(10)的长度相同,且下棘齿板(10)和上棘齿板(9)的齿峰朝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插座(5)的底部中间位置旋接有螺杆(13),且螺杆(13)的底端与下棘齿板(10)的对应位置通过滚珠轴承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8)位于限位插座(5)内部的一端固定套设有匚形传动块(11),所述匚形传动块(11)顶部前后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卡齿(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铜质母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所述铜母线本体的前部插接有右侧安装框,所述左侧安装框的顶部右侧固定装设有安装块,所述右侧安装框的顶部左侧高度安装有限位插座,所述右侧安装框和左侧安装框的内部上侧均固定安装有散热块,所述安装块的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杆,且插接杆的右端插接于限位插座的内部。该高效自散热型铜质母线,通过将左侧安装框和右侧安装框在铜母线两侧进行并和,来带动插接杆和匚形传动块的运动,且由于有卡齿的存在,从而完成对左侧安装框和右侧安装框的限位固定,进而可使得在铜母线内部产生较大的热量时通过散热块加速其内部热量的散出。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男,刘晓龙,王暖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六和方盛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