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片的制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0007发布日期:2023-03-24 20:02阅读:35来源:国知局
电池极片的制备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极片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池极片的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的锂电池电解质是有机液态电解质,而有机液态电解质组分具有易燃、易挥发特性,在电池滥用、过热或短路等极端情况下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已成为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的瓶颈。
3.半固态电池由于使用固态电解质部分替代现有锂离子电池中的有机电解液,从而能够大幅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4.现有的半固态电池极片制备方法,通常在极片制造阶段或电芯注液阶段加入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然后再经过加热引发聚合反应从而得到原位固化极片,在极片制造过程中加入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的制备方式存在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的吸附速率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在电芯注液阶段加入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的方式,存在原位固化反应过程中产气较难排出的问题以及原位聚合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分布均匀性差的问题,从而影响电池的整体性能。
5.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一定程度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至少一定程度地解决现有的半固态电池极片在制备过程中存在生产效率低、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分布均匀性差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制备设备,该制备设备包括:电池极片放卷装置,其用于将卷绕形态的所述电池极片打开并向其下游送出;第一喷涂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电池极片放卷装置的下游,用于朝所述电池极片的表面喷涂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第一复合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喷涂装置的下游,用于对经喷涂之后的电池极片的表面复合隔膜并对复合之后的所述电池极片和所述隔膜进行热压,以形成第一复合极片;第二喷涂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复合装置的下游,用于朝所述第一复合极片的表面喷涂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第二复合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涂装置的下游,用于对经喷涂之后的第一复合极片的表面复合隔离膜,以形成第二复合极片;以及收卷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复合装置的下游,用于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卷绕收起。
8.在上述制备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复合装置包括第一隔膜放卷机构、第二隔膜放卷机构、第一复合机构以及热压机构,所述第一隔膜放卷机构和所述第二隔膜放卷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喷涂装置和所述第一复合机构之间,所述第一隔膜放卷机构和所述第二隔膜放卷机构送出的所述隔膜分别位于所述电池极片的两侧,所述第一复合机构用于将所述隔膜分别贴合在经喷涂之后的所述电池极片的两侧,所述热压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复合机构的下游,用于将所述电池极片和贴合在所述电池极片表面的所述隔膜进行热压,以
形成第一复合极片。
9.在上述制备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复合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涂装置下游的隔离膜放卷机构和第二复合机构,所述隔离膜放卷机构用于将卷绕形态的隔离膜打开并朝所述第二复合机构输送,所述第二复合机构用于将所述隔离膜复合在经喷涂之后的所述第一复合极片的表面,以形成第二复合极片。
10.在上述制备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备设备还包括表面处理装置,其位于所述电池极片放卷装置和所述第一喷涂装置之间,用于对所述电池极片进行表面处理。
11.在上述制备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备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隔膜放卷机构和/或所述第二隔膜放卷机构输送到所述第一复合机构的所述隔膜进行加热。
12.在上述制备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机构和第二加热机构,所述第一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隔膜放卷机构和所述第一复合机构之间,所述第二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隔膜放卷机构和所述第一复合机构之间。
13.在上述制备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备设备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喷涂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喷涂装置。
14.在上述制备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设置于所述第一喷涂装置的外部,所述第二防护罩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涂装置的外部。
15.在上述制备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表面处理装置为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机。
16.在上述制备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极片为正极片或负极片。
1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设置电池极片放卷装置、第一喷涂装置、第一复合装置、第二喷涂装置、第二复合装置以及收卷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设备能够在电池极片放卷装置的作用下连续输送电池极片,第一复合装置将经第一喷涂装置喷涂之后的电池极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复合隔膜,形成第一复合极片,第二复合装置再将经第二喷涂装置喷涂之后的第一复合极片的表面复合隔离膜,形成第二复合极片,再通过收卷装置将第二复合极片卷绕收起,一方面,能够使电池极片充分地吸附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提高吸附效率,同时,能够实现连续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在电池极片的表面的分布均匀性,从而提高电池极片的生产质量。
18.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复合装置设置成第一隔膜放卷机构、第二隔膜放卷机构、第一复合机构以及热压机构,便于第一复合机构将第一隔膜放卷机构送出的第一隔膜复合在电池极片的上表面,将第二隔膜放卷机构送出的第二隔膜复合在电池极片的下表面,同时在热压机构的作用下制成第一复合极片,从而提高第一复合极片的复合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池极片的制备效率。
19.又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二复合装置设置成依次设置在第二喷涂装置下游的隔离膜放卷机构和第二复合机构,在隔离膜放卷机构的作用下,将隔离膜打开并送出,以便使隔离膜与经过喷涂之后的第一复合极片经过第二复合机构复合,形成第二复合极片,隔离膜能够防止第二复合极片上的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发生聚合反应时出现隔膜粘连的现象,提升第二复合极片的质量。
20.又进一步地,通过在电池极片放卷装置和第一喷涂装置之间设置表面处理装置,
便于对喷涂之前的电池极片进行表面处理,能够增强电池极片的表面活化能,有利于提高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在电池极片上的浸润性能,从而提高电池极片对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的吸附效率,进而提升原位固化复合极片的质量。
21.又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加热机构和第二加热机构,便于对经第一隔膜放卷机构输送到第一复合机构的第一隔膜和经第二隔膜放卷机构输送到第一复合机构的第二隔膜进行加热,从而使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表面的涂胶受热而使胶的粘性提高,从而便于提高电池极片、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之间的复合效果,进而提高极片的质量。
22.又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喷涂装置的外部设置第一防护罩以及在第二喷涂装置的外部设置第二防护罩,一方面,能够在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的喷涂过程以及吸附过程中,避免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中的溶剂挥发到环境中而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的吸附效率。
23.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设备能够适用于对正极片进行喷涂、复合,从而制备得到原位固化复合正极片,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设备同样适用于对负极片进行喷涂、复合,从而制备得到原位固化复合负极片,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极片的制备设备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极片的制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列表:
27.1、电池极片放卷装置;2、表面处理装置;3、第一喷涂装置;31、第一喷涂机构;32、第二喷涂机构;33、第一防护罩;41、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0、第一隔膜;411、第一导辊;412、第二导辊;413、第三导辊;42、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0、第二隔膜;43、第一复合机构;44、热压机构;441、第一热压辊;442、第二热压辊;5、第二喷涂装置;51、第三喷涂机构;52、第四喷涂机构;53、第二防护罩;61、隔离膜放卷机构;610、隔离膜;62、第二复合机构;7、收卷装置;81、第一加热机构;82、第二加热机构;9、导向辊;10、电池极片;11、第一复合极片;12、第二复合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应作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极片的制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极片的制备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电池极片放卷装置1、第一喷涂装置3、第一复合装置、第二喷涂装置5、第二复合装置以及收卷装置7,其中第一喷涂装置3位于电池极片放卷装置1的下游。
3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极片放卷装置1用于将卷绕形态的电池极片10打开并向其下游送出,第一喷涂装置3用于朝电池极片10的表面喷涂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第一复合装置能够在经喷涂之后的电池极片10的表面复合隔膜并对复合之后的电池极片和隔膜进行热压,以形成第一复合极片11。
34.如图1所示,第二喷涂装置5用于朝第一复合极片11的表面喷涂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第二复合装置能够在经喷涂之后的第一复合极片11的表面复合隔离膜610,以形成第二复合极片12,收卷装置7用于将复合完成的第二复合极片12卷绕收起。
35.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在原位固化复合极片的制备过程中,首先,通过电池极片放卷装置1将成卷的电池极片10打开并朝第一喷涂装置3的方向送出,经过第一喷涂装置3在电池极片10的表面喷涂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第一复合装置在经喷涂之后的电池极片10的两侧复合隔膜,形成第一复合极片11,再经过第二喷涂装置5在第一复合极片11的表面喷涂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第二复合装置在经喷涂之后的第一复合极片11的表面复合隔离膜610,形成第二复合极片12,再经收卷装置7将制成的第二复合极片12卷绕收起,制备完成的成卷的第二复合极片12经过热处理进行原位固化反应,得到原位固化复合极片。
36.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通过将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喷涂在电池极片10和第一复合极片11的表面,能够使电池极片10和第一复合极片11充分地吸附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提高吸附效率,同时,能够实现连续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在电池极片的表面的分布均匀性,从而提高电池极片的生产质量。
37.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电池极片放卷装置1设置成使电池极片10以一定的速度匀速朝第一喷涂装置3输送,或者,也可以将电池极片放卷装置1设置成使电池极片间歇式地朝第一喷涂装置3输送,等等,这种对电池极片放卷装置1的具体放卷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8.优选地,将电池极片放卷装置1设置成使电池极片10以一定的速度匀速朝第一喷涂装置3输送。
39.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电池极片放卷装置1连续放卷,提高电池极片的制备效率。
40.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设备还包括表面处理装置2,表面处理装置2设置在电池极片放卷装置1和第一喷涂装置3之间,用于对电池极片进行表面处理。
41.通过这样的设置,即通过表面处理装置2对电池极片10进行表面处理,能够增强电池极片10的表面活化能,有利于提高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在电池极片10上的浸润性能,从而提高电池极片10对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的吸附效率,进而提升原位固化复合极片的质量。
42.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表面处理装置2设置成等离子体处理机,例如,常压大气式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机、低压真空式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机,或者,也可以将表面处理装置2设置成其它能够对电池极片10进行表面处理的形式,等等,这
种对表面处理装置2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3.优选地,将表面处理装置2设置成等离子体处理机。
44.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表面处理装置2设置成仅能够对电池极片10的上表面进行表面处理,或者,也可以将表面处理装置2设置成仅能够对电池极片10的下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再或者,还可以将表面处理装置2设置成能够同时对电池极片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表面处理,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5.优选地,如图1所示,表面处理装置2能够同时对电池极片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46.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对电池极片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进行表面处理,进一步增强电池极片10的表面活化能,提高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在电池极片10上的浸润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极片10对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的吸附效率。
47.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喷涂装置3包括第一喷涂机构31和第二喷涂机构32,第一喷涂机构31和第二喷涂机构32之间设置有电池极片通道,其中,第一喷涂机构31位于电池极片通道的上方且其喷头朝下,用于对电池极片10的上表面喷涂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第二喷涂机构32位于电池极片通道的下方且其喷头朝上,用于对电池极片10的下表面喷涂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
48.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一喷涂机构31和第二喷涂机构32设置成相对设置,或者,也可以将第一喷涂机构31和第二喷涂机构32设置成错位设置,等等,这种对第一喷涂机构31和第二喷涂机构32的具体设置位置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9.优选地,如图1所示,将第一喷涂机构31和第二喷涂机构32设置成相对设置。
50.通过这样的设置,与将第一喷涂机构31和第二喷涂机构32设置成错位设置的形式相比,将第一喷涂机构31和第二喷涂机构32设置成相对设置能够使电池极片10的两侧的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的吸附情况保持一致,从而有助于提高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在电池极片10上的分布均匀性,进而提高极片的性能。
51.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喷涂装置5包括第三喷涂机构51和第四喷涂机构52,第三喷涂机构51和第四喷涂机构52之间设置有供第一复合极片11通过的第一复合极片通道,其中,第三喷涂机构51位于第一复合极片通道的上方且其喷头朝下,用于对第一复合极片11的上表面喷涂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第四喷涂机构52位于第一复合极片通道的下方且其喷头朝上,用于对第一复合极片11的下表面喷涂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
52.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三喷涂机构51和第四喷涂机构52设置成相对设置,或者,也可以将第三喷涂机构51和第四喷涂机构52设置成错位设置,等等,这种对第三喷涂机构51和第四喷涂机构52的具体设置位置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3.优选地,如图1所示,将第三喷涂机构51和第四喷涂机构52设置成相对设置。
54.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复合装置包括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第一复合机构43以及热压机构44,其中,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和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位
于第一喷涂装置3和第一复合机构43之间,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送出的隔膜记为第一隔膜410,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送出的隔膜记为第二隔膜420,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位于电池极片10的上方,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位于电池极片10的下方,第一复合机构43用于将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分别贴合在经喷涂之后的电池极片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热压机构44位于第一复合机构43的下游,热压机构44用于将复合之后的电池极片10、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进行热压,以形成第一复合极片11。
55.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第一复合机构43将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输送来的第一隔膜410复合在电池极片10的上表面,将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输送来的第二隔膜420复合在电池极片10的下表面,同时在热压机构44的作用下制成第一复合极片11,从而提高第一复合极片11的复合效率,进而提高电池极片的制备效率。
56.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为表面涂胶的隔膜,且涂胶设置在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与电池极片10贴合的一侧。
57.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在将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与电池极片10进行复合时,提高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与电池极片10之间的粘接牢度,从而提高复合效果。
58.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于将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均设置成表面涂胶的隔膜,例如,还可以仅将第一隔膜410设置成表面涂胶的隔膜,或者,也可以仅将第二隔膜420设置成表面涂胶的隔膜,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优选地,将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为表面涂胶的隔膜。
59.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第一复合装置设置成通过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和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输送的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复合在电池极片10的两侧,例如,还可以直接将片状的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贴合在电池极片10的两侧,以实现第一隔膜410、第二隔膜420与电池极片10的复合,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0.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设备还包括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用于封闭第一喷涂装置3和第二喷涂装置5。
61.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防护装置设置成用于封闭第一喷涂装置3和第二喷涂装置5,例如,还可以将防护装置设置成仅用于封闭第一喷涂装置3,或者,也可以将防护装置设置成仅用于封闭第二喷涂装置5,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2.优选地,如图1所示,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罩33和第二防护罩53,其中,第一防护罩33设置于第一喷涂装置3的外部,用于封闭第一喷涂装置3,第二防护罩53设置于第二喷涂装置5的外部,用于封闭第二喷涂装置5。
63.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在第一防护罩33和第二防护罩53的作用下,一方面,能够在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的喷涂过程以及吸附过程中,避免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中的溶剂挥发到环境中,从而避免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的吸附效率。
64.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第一防护罩33内设置自然吸附走料路径,或者,也可以在第二防护罩53内设置自然吸附走料路径,再或者,还可以同
时在第一防护罩33和第二防护罩53内设置自然吸附走料路径,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5.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防护罩33内设置有第一自然吸附走料路径l1,第二防护罩53内设置有第二自然吸附走料路径l2,其中,l1设置为能够使涂布到电池极片10上的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在自然状态下充分吸附到电池极片10上,l2设置为能够使涂布到第一复合极片11上的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在自然状态下充分吸附到第一复合极片11上。
66.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使经涂布之后的电池极片10在第一防护罩33和第二防护罩53内走料,在走料的长度达到自然吸附走料路径时,能够使喷涂到电池极片10和/或第一复合极片11上的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充分地吸附到电池极片10和/或第一复合极片11上,提高吸附效率,同时避免因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的溶剂挥发到生产环境中。
67.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l1和l2的具体设置长度。
68.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对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和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输送到第一复合机构43的隔膜进行加热。
69.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加热装置设置成同时对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和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输送到第一复合机构43的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进行加热,例如,还可以将加热装置设置成仅用于对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输送到第一复合机构43的第一隔膜410进行加热,或者,也可以将加热装置设置成仅对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输送到第一复合机构43的第二隔膜420进行加热,等等,这种对加热装置的具体设置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70.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机构81和第二加热机构82,第一加热机构81用于对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输送到第一复合机构43的第一隔膜410进行加热,第二加热机构82用于对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输送到第一复合机构43的第二隔膜420进行加热。
71.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在第一加热机构81和第二加热机构82的作用下,对经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输送到第一复合机构43的第一隔膜410和经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输送到第一复合机构43的第二隔膜420进行加热,从而使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表面的涂胶受热而使胶的粘性提高,进而便于提高电池极片10、第一隔膜410和第二隔膜420之间的复合效果。
72.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将第一加热机构81设置在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和第一复合机构43之间,将第二加热机构82设置在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和第一复合机构43之间,以便第一加热机构81和第二加热机构82直接对从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和第二隔膜放卷机构送出的隔膜进行加热,或者,也可以在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和第一复合机构43之间以及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和第一复合机构43之间分别设置输送辊组,将第一加热机构81和第二加热机构82设置成与输送辊组相邻设置,以便使第一加热机构81和第二加热机构82对行走在输送辊组的隔膜进行加热,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73.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下游以及设置于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下游的输送辊组,输送辊组用于将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和第二隔膜
放卷机构42送出的隔膜传输到第一复合机构43。
74.下面以位于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下游的输送辊组为例来介绍输送辊组的具体结构。
75.优选地,如图1所述,输送辊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辊411、第二导辊412和第三导辊413,其中,第一导辊411位于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的下游,第三导辊413位于第一复合机构43的上游。
76.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输送辊组设置成上述介绍的三个导辊,例如,还可以将输送辊组设置成一个导辊,或者,也可以将输送辊组设置成两个导辊,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77.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一加热机构81设置在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和第一导辊411之间,或者,也可以将第一加热机构81设置在第一导辊411和第二导辊412之间,再或者,还可以将第一加热机构81设置在第二导辊412和第三导辊413之间,等等,这种对第一加热机构81的具体设置位置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78.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加热机构81设置在第一导辊411和第二导辊412之间。
79.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设置在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下游的输送辊组为例进行介绍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上述输送辊组同样适用于将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送出的第二隔膜420输送到第一复合机构43,输送辊组和第一加热机构81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同样适用于输送辊组和第二加热机构82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80.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复合机构43包括第一对辊,经喷涂之后的电池极片10、经第一隔膜放卷机构41送出的第一隔膜410以及经第二隔膜放卷机构42送出的第二隔膜420同时从第一对辊的中间经过,使第一隔膜410复合在电池极片10的上表面,第二隔膜420复合在电池极片10的下表面,实现对电池极片10进行复合。
81.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第一复合机构43设置成一组对辊,例如,还可以将第一复合机构43设置成多组对辊,等等,这种对第一复合机构43的具体结构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82.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压机构4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热压辊441和第二热压辊442,其中,经复合之后的电池极片从第一热压辊441和第二热压辊442之间穿过,第一热压辊441和第二热压辊442对复合之后的电池极片进行热压,以形成第一复合极片11。
83.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热压机构44设置成相对设置的第一热压辊441和第二热压辊442,例如,还可以将热压机构44设置成热压板和热压辊的形式,等等,这种对热压机构44的具体结构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优选地,将热压机构44设置成相对设置的第一热压辊441和第二热压辊442。
84.优选地,将第一热压辊441和第二热压辊442的温度设置为25℃至120℃,进一步优
选地,将第一热压辊441和第二热压辊442的温度设置为50℃至60℃。
85.通过这样的设置,防止因第一热压辊441和第二热压辊442的温度过低而影响复合效果,同时,防止因第一热压辊441和第二热压辊442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电池极片10上喷涂的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提前进行原位固化反应,影响极片的性能。
86.优选地,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复合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于第二喷涂装置5下游的隔离膜放卷机构61和第二复合机构62,隔离膜放卷机构61位于第一复合极片11的一侧,用于将卷绕形态的隔离膜610打开并朝第二复合机构62输送,第二复合机构62用于将隔离膜610复合在经喷涂之后的第一复合极片11的表面,以形成第二复合极片12。
87.通过这样的设置,在隔离膜放卷机构61的作用下,将隔离膜610打开并送出,以便使隔离膜610与经过喷涂之后的第一复合极片11经过第二复合机构62复合,形成第二复合极片12,隔离膜610能够防止第二复合极片12上的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发生聚合反应时出现隔膜粘连的现象,提升第二复合极片12的质量。
88.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隔离膜放卷机构61设置在第一复合极片11的上方位置,使经隔离膜放卷机构61输送到第二复合机构62的隔离膜610位于第一复合极片11的上表面,或者,也可以将隔离膜放卷机构61设置在第一复合极片11的下方位置,使经隔离膜放卷机构61输送到第二复合机构62的隔离膜610位于第一复合极片11的下表面,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89.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隔离膜放卷机构61设置在第一复合极片11的上方位置,以使经隔离膜放卷机构61送出的隔离膜610复合在第一复合极片11的上表面。
90.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膜610为表面惰性的聚合物膜,以防止隔离膜610与喷涂到第一复合极片11上的原位固化前驱体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极片的性能。
91.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复合机构62包括第二对辊,经第二喷涂装置5喷涂之后的第一复合极片11以及经隔离膜放卷机构61送出的隔离膜610同时从第二对辊的入口端输入,复合形成的第二复合极片12从第二对辊的出口端输出。
92.通过这样设置,便于在第二复合机构62的作用下将隔离膜610复合在经涂布之后的第一复合极片11的上表面,从而形成第二复合极片12,进一步提高极片的生产效率。
93.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设备还包括导向辊9,导向辊9设置于第二复合机构62和收卷装置7之间,以便对将经第二复合机构62复合形成的第二复合极片12导向并使第二复合极片12顺利、稳定地输送到收卷装置7进行收卷。
94.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电池极片10设置成正极片,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设备适用于正极片的制备,或者,也可以将电池极片10设置成负极片,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设备适用于负极片的制备,等等,这种对电池极片10的具体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95.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设备能够适用于对正极片进行喷涂、复合,从而制备得到原位固化复合正极片,本实用新型的制备设备同样适用于对负极片进行喷涂、复合,从而制备得到原位固化复合负极片,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极片的制备设备的适用范围。
96.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
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