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8309发布日期:2023-03-29 13:4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灯带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led照明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led柔性灯带也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用于灯带的接插头在插入端设置有延伸块以及紧贴延伸块的导电端子。当将接插头插入灯带的灯管时,延伸块和导电端子一起插入灯管。然而,这样的设计,当接插头插入灯管时,导电端子不仅容易发生形变,而且也容易发生接触不全面、松动等现象。
3.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利用接触臂和延伸臂来包覆延伸部以增强插接端子的强度,从而使得插接端子不会发生形变,进而避免出现接触不全面、松动等现象。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6.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壳体和导电端子;以及
7.插头,所述插头用以与所述插座相对接,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插接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沿背离所述插座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插接端子包括与所述导电端子相对接的对接部以及与灯带电连接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与灯带电连接的接触臂以及自所述接触臂的一端弯折延伸的延伸臂;所述延伸部至少部分被所述接触臂和所述延伸臂包覆。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臂设置有两个,并对称设置于所述接触臂的两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的朝向所述灯带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延伸的第一引导面,以引导所述插头插入所述灯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延伸臂的延伸高度与所述延伸部的延伸高度相同,所述延伸臂的朝向所述灯带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延伸的第二引导面,且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第二引导面共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端子还包括连接所述对接部与所述接触臂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倾斜延伸,以使得所述接触臂所在平面低于所述对接部所在平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插接端子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基部还设有沿背离所述插座的方向延伸的骨位,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延伸臂与所述骨位相贴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臂和所述延伸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灯带过盈配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上还开设有受力槽,以便拆卸时通过所述受力槽将所述插头顶出。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基座、自所述基座朝向所述插头延伸的固定座以及与所述固定座相配合的端盖,所述基座内设有收容槽,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收容槽内,并使得所述受力槽暴露在所述固定座内。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壁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壁两侧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所述端盖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配合的第二卡扣部。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的外壁面上还设置有围骨。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利用接触臂和延伸臂来包覆延伸部以增强插接端子的强度,从而使得插接端子不会发生形变,进而避免出现接触不全面、松动等现象。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是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1.图3是图2中电源线与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22.图4是图2中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23.图5是图4所示插头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24.图6是图4所示插头的分解图。
25.图7是图6中插接端子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与灯带相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27.图9是图8去掉灯管后的立体示意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的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0.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连接器组件100,包括插座10以及与所述插座10相对接的插头20。
31.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所述插座10包括壳体11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1内的导电端子12。所述壳体11包括基座111、自所述基座111朝向所述插头20延伸形成的固定座112以及与所述固定座112相配合的端盖113。所述端盖113与所述固定座112一体注塑成型,并形成翻盖结构,从而所述端盖113可以向下翻折实现与所述固定座112的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端盖113与所述固定座112也可以为相互独立的部件,从而直接将所述端盖113与所述固定座112扣合连接即可。
32.所述基座111包括基体1111以及自所述基体1111朝向所述插头20延伸形成的对接体1112。所述对接体1112内形成有收容槽1113,以收容所述插头20。所述基座111还设有在所述收容槽1113内突伸形成的舌板1114。所述舌板1114内设置有收容腔1115。所述舌板
1114优选为塑料隔离环。
33.所述导电端子12包括第一导电部121以及第二导电部122,所述第一导电部121收容在所述收容腔1115内,从而可以通过所述舌板1114将所述第一导电部121隔离起来,避免用户触电。所述第一导电部121用于与所述插头20相对接,以传递电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121呈圆筒状设置。所述第二导电部122固持于所述基体1111内,并用于与电源线30电连接,从而获取电力。
34.所述固定座112包括底壁112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壁1121两侧的侧壁1122。所述底壁1121、侧壁1122围设形成容纳腔1123,以收容灯带40(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侧壁1122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11221。所述端盖113用以与所述固定座112相配合,以将所述灯带40固定在所述容纳腔1123内。所述端盖113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11221相配合的第二卡扣部1131,从而可通过第一卡扣部11221与第二卡扣部1131的相互卡扣配合将所述端盖113固定在所述固定座112上。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部11221为突起,所述第二卡扣部1131为与所述突起相配合的凹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部11221亦可以为凹槽,所述第二卡扣部1131为与凹槽相配合的突起;或者,第一卡扣部11221和第二卡扣部1131也可以为其他相互配合的结构,此处不作限制。
36.所述端盖113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若干抵持部1132,以抵持压紧所述灯带40,使得所述灯带40牢牢固定在所述容纳腔1123内。优选地,所述抵持部1132的末端呈尖锐状,如此,当所述抵持部1132抵持所述灯带40时,所述抵持部1132可以刺入所述灯带40的灯管,从而在所述灯带40的轴向上将所述灯带40固定、定位。
37.进一步地,所述侧壁1122的外壁面上还设置有若干围骨11222,能够防止用户徒手拆卸,进而避免用户触电的风险。
38.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所述插头20用以与所述插座10相对接,包括绝缘本体21以及插接端子22,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21与所述插接端子22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绝缘本体21包括基部211、自所述基部211朝向所述插座10延伸形成的插接部212以及自所述基部211沿背离所述插座10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213。所述插接部212设置有供收容所述插接端子22和所述舌板1114的插接腔2121。当所述插头20与所述插座10插接配合时,所述插接部212位于所述对接体1112的内侧壁与所述舌板1114之间。
39.所述插接端子22包括与所述导电端子12相对接的对接部221以及与所述灯带40电连接的接触部222。所述对接部221呈空心针状,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导电部121,以使得所述对接部221和所述第一导电部121电性连接。所述接触部222包括接触臂2221以及自所述接触臂222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延伸臂2222。所述延伸部213至少部分被所述接触臂2221和所述延伸臂2222所包覆。
40.简单来讲,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端子22由钣金折弯而成,从而可以根据灯带40的不同截面调整折弯尺寸,方便制造;所述对接部221为圆针结构,方便插入所述收容腔1115内与所述第一导电部121电性接触,所述接触部222为方形结构,由所述接触臂2221和所述延伸臂2222将所述延伸部213紧紧包覆,从而可以有效增强接触部222的刚性,进而避免插接端子22发生形变,避免发生接触不全面、松动等现象。优选地,所述延伸臂2222设置有两个,并对称设置于所述接触臂2221的两侧。
41.结合图8与图9所示,所述插接端子22还包括连接所述对接部221与所述接触臂2221的连接部223,所述连接部223倾斜延伸,以使得所述接触臂2221所在平面低于所述对接部223所在平面,从而可以根据灯带40的底部厚度来调整接触部222的高度,进而使得所述延伸臂2222能够将所述灯带40的灯管支撑起来,同时所述接触臂2221能够紧密贴合所述灯带40的电路板41,进行有效接触。当然,如果灯带40的灯管足够厚,也可以将所述连接部223设置成水平延伸,此处不作限制。
42.进一步地,所述延伸臂2222和所述延伸部213上均设置有倒角,以利于所述延伸臂2222和所述延伸部213插入所述灯带40的灯管内。具体来讲,所述延伸部213的朝向所述灯带40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延伸的第一引导面2131,以引导所述插头20插入所述灯带40;在所述绝缘本体21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延伸臂2222的延伸高度与所述延伸部213的延伸高度相同,所述延伸臂2222的朝向所述灯带40的一侧也设置有倾斜延伸的第二引导面2223,且所述第一引导面2131与所述第二引导面2223共面。如此设置,可以利用所述第一引导面2131和所述第二引导面2223的共同引导,将所述插头20顺利的插入所述灯带40的灯管内。
43.进一步地,所述延伸臂2222和所述延伸部213被配置为与所述灯带40的灯管过盈配合,从而使得所述接触臂2221可以紧密贴合所述灯带40的电路板41,进而有效避免接触不良的问题。较佳的,可以选择适当提升所述延伸臂2222和所述延伸部213的高度来实现所述插头20与所述灯带40的过盈配合,以在提高电接触可靠性的同时还能防止所述插头20在安装的过程中脱落。
44.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21上还开设有受力槽2111,当插头20插入到收容槽1113内后,所述受力槽2111暴露在固定座112内,从而在拆卸时,用户可以通过所述受力槽2111将所述插头20顶出。
45.请参阅图10所示,在所述插头20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21与所述插接端子22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基部211还设有沿背离所述插座10的方向延伸的骨位2112。在所述绝缘本体2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延伸臂2222与所述骨位2112相贴合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骨位2112和所述延伸部213之间。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所述插头20与所述灯带40的紧配效果。
46.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00时,首先将所述插头20插入所述灯带40,然后将所述插头20和所述灯带40整体插入所述插座10,最后,将所述端盖113与所述固定座112卡扣连接即可。
47.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00利用接触臂2221和延伸臂2222将延伸部213包覆来增强插接端子22的强度,从而使得插接端子22不会发生形变,进而避免出现接触不全面、松动等现象。
4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