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2355发布日期:2023-03-10 22:0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开关调节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开关。


背景技术:

2.旋转开关是一种基础性机电元件,用于对电子设备的信号电路起选择和切换作用。
3.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6441653u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轴,所述控制轴的上端伸出壳体外,控制轴的下端设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上设有环形结构的动触片,动触片的动触头设置在安装盘的周面上,所述壳体沿安装盘的周向设有与动触片的动触头相配合的静触片。
4.在上述相关技术中,旋转开关通过上述静触片和动触片的结构实现档位的切换,且动触片和静触片直接通过抵接的形式形成电连接,该旋转开关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动触片和静触片之间的抵接可能出现松动,导致二者接触效果不佳,从而导致导电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开关,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旋转开关内的静触头和动触头之间的电连接接触效果不佳的问题。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旋转开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旋转开关,包括壳盖和底座,所述壳盖和底座之间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面套设有控制盘,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静触片和动触片,所述转动轴的外侧设有若干凸块,所述动触片的中部设有凸起,相邻所述凸块之间设有供凸起插入且滑动的滑槽,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卡位组件和限位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使用该旋转开关时,通过旋转转动轴进行档位的调节,当转动轴外侧的凸块与动触片中部的凸起抵触时,动触片和静触片之间的电连接断开,当动触片中部的凸起在滑槽内滑动时,动触片和静触片之间的电连接正常,线路连通,且若干凸块的大小不一,以此来控制档位的变化;同时在此过程中,通过动触片具有一定弹性形变和自身的复原性能,降低动触片和静触片之间接触不良的可能性,增强动触片和静触片的电连接性能。
9.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位于转动轴外侧的扇形块,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扇形块上开设供第一限位块插入且转动的第一扇形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在转动过程中,第一限位块在第一扇形槽的内部滑动,当转动轴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一限位块的两侧与第一扇形槽的两侧面抵触,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一扇形槽的设置,对转动轴的转动范围进行限位。
11.可选的,所述卡位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一钢珠,所述底座的侧面沿转动轴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供第一弹簧和第一钢珠置入的第一放置槽,所述控制盘的底侧均匀开设供第
一钢珠插入的若干凹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转开关的安装过程中,将第一弹簧和第一钢珠安装在第一放置槽内,安装完成后,在随着转动轴的转动过程中,第一钢珠在第一弹簧的抵触下分别嵌入到对应的凹槽内,以此形成卡合感,便于使用者清楚了解档位的调节变化。
13.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位于壳盖底侧的第二限位块,所述控制盘侧面开设有供第二限位块插入且转动的第二扇形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方案中第二限位块位于壳盖的底侧,同时在控制盘的侧面开设有供第二限位块插入且转动的第二扇形槽,通过第二限位块和第二扇形槽的设置,以此来对转动轴的转动范围进行限位。
15.可选的,所述卡位组件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二钢珠,所述转动轴的下侧开设有供第二弹簧和第二钢珠置入的第二放置槽,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设有转动齿,所述转动齿上均匀开设有供第二钢珠插入的若干齿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方案中的卡位组件包括第二钢珠和第二弹簧,在转动轴的下侧开设有供第二弹簧和第二钢珠置入的第二放置槽,且在底座内部的中部设置有转动齿,相邻的齿牙之间为供第二钢珠置入的齿槽;在转动轴的转动过程中,第二钢珠在第二弹簧的挤压下嵌入到相应的齿槽内,以此形成档位变化时的卡合感,便于使用者连接档位调节时的变化。
17.可选的,所述卡位组件包括第三弹簧和第三钢珠,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侧面沿转动轴径向开设有供第三弹簧和第三钢珠置入的第三放置槽,所述转动轴的下侧固定套设有卡位环,所述卡位环的外周面均匀开设有供第三钢珠插入的卡位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方案中第三放置槽沿转动轴的径向开设,同时在转动轴的侧面固定套设有卡位环,在卡位环的外周面均匀设置有供第三钢珠插入的若干卡位槽;当转动轴转动时,第三钢珠依次与卡位槽卡合,以此在转动轴的转动过程中形成卡合感,便于区分档位的变化。
19.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梯形卡块,所述壳盖的侧面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侧面开设有与梯形卡块卡接的卡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转开关的组装过程中,将壳盖与底座扣合,在此扣合过程中,梯形卡块嵌入到对应的卡槽内部,通过梯形卡块和卡槽的配合设置,使壳盖和底座的扣合更加的牢固。
21.可选的,所述动触片和静触片的两侧均设有插片,所述底座的上侧设有供动触片和静触片嵌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侧设有供插片插入的第一插槽,所述壳盖的底侧开设有供插片插入的第二插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动触片和静触片的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动触片和静触片置入到对应的安装槽内,同时先将插片插入到第一插槽,且在壳盖和底座的扣合过程中,将另一侧的插片插入到第二插槽内,以此增强动触片和静触片的安装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转动轴旋转过程中,当转动轴外侧的凸块与动触片中部的凸起抵触时,动触片和静触片之间的电连接断开,当动触片中部的凸起在滑槽内滑动时,动触片和静触片之间的电连接正常,以此来控制线路的通断,且动触片具有一定弹性形变和自身的复原性能,
进一步降低动触片和静触片之间接触不良的可能性,增强动触片和静触片的电连接性能。
25.2.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对转动轴的转动范围进行限位,增强旋转开关在使用时的安全性能;通过卡位组件的设置,在转动轴的转动过程中,使其出现卡合感,便于使用者区分出档位调节的变化。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体现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动触片的凸起与滑槽之间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体现插片、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配合安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体现转动轴与卡接组件安装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壳盖;11、第一安装孔;12、挡板;121、卡槽;13、第二插槽;2、底座;21、第二安装孔;22、安装腔;23、梯形卡块;24、静触片;241、静触点;242、插片;25、动触片;251、动触点;252、凸起;26、安装槽;261、第一插槽;27、第一放置槽;28、第一限位块;29、转动齿;291、齿槽;3、转动轴;31、控制盘;311、凹槽;312、第二扇形槽;32、凸块;33、滑槽;34、第二放置槽;35、卡位环;351、卡位槽;4、卡位组件;41、第一弹簧;42、第一钢珠;43、第二弹簧;44、第二钢珠;45、第三弹簧;46、第三钢珠;47、固定块;471、第三放置槽;5、限位组件;51、扇形块;511、第一扇形槽;52、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实施例1:
37.参照图1,一种旋转开关,包括壳盖1和底座2,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3,底座2与壳盖1卡接固定。
38.参照图2,壳盖1的上侧开设有供转动轴3贯穿的第一安装孔11,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22,底座2的底侧开设有供转动轴3插入的第二安装孔21;底座2的侧面设置有梯形卡块23,壳盖1的两侧设置有挡板12,挡板12的侧面开设有供梯形卡块23嵌入的卡槽121。
39.参照图3、图4,转动轴3的外侧固定套设有控制盘31,转动轴3的下侧绕轴线设置有三块大小不同的凸块32,相邻凸块32之间为滑槽33,三个凸块32之间构成三个滑槽33,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动触片25和两个的静触片24,动触片25的中部设置有凸起252,动触片25和静触片24的材质均为具有一定弹性形变且自动恢复的导电金属。动触片25和静触片24背向底座2的端部均设有与外界线缆连接的接线孔,转动轴3在转动过程中,当动触片25中部的凸起252在滑槽33内滑动时,动触片25端部的动触点251与静触片24端部的静触点241抵触,动触片25与静触片24二者连通;当凸起252与凸块32抵触时,动触点251与静触点241断开,使动触片25与静触片24的电连接断开,以此通过控制动触片25和静触片24之间的通
断来调节档位的变化。
40.参照图5,动触片25和静触片24的两侧均设置有插片242,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26,安装槽26的底侧开设有供插片242嵌入的第一插槽261,壳盖1的底侧设置有供插片242嵌入的第二插槽13,以此进一步增强动触片25和静触片24的安装稳定性。
41.参照图2、图5,底座2的内侧设置有卡位组件4,卡位组件4包括第一弹簧41和第一钢珠42,底座2的侧壁上设置有供第一弹簧41和第一钢珠42置入的第一放置槽27,控制盘31的底侧绕转动轴3的轴线均匀开设有八个供第一钢珠42嵌入的凹槽311。转动轴3每转动一定角度,第一钢珠42插入到对应位置的凹槽311内,形成一次卡合感,便于使用者了解转动至哪一档位。
42.参照图2、图3,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5,限位组件5包括固定于转动轴3外侧的扇形块51,扇形块51上开设有第一扇形槽511,底座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8,旋转开关组装过程中,第一限位块28插入到第一扇形槽511内部,当转动轴3转动至最小档位和最大档位时,第一限位块28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扇形槽511的两侧边抵触,以此对转动轴3的转动范围进行限位。
43.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44.组装旋转开关的过程中,首先将动触片25和静触片24安装到对应的安装槽26内,然后将第一弹簧41和第一钢珠42置入到对应的第一放置槽27内,再将转动轴3插入到第二安装孔21内,同时将第一钢珠42与对应的凹槽311抵触,最后转动轴3的上端贯穿第一安装孔11,将壳盖1与底座2扣合,完成旋转开关的组装。
45.实施例2:
46.参照图3、图4,本技术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卡位组件4和限位组件5的组装配合方式不同,其中卡位组件4包括第二弹簧43和第二钢珠44,转动轴3的下侧开设有供第二弹簧43和第二钢珠44置入的第二放置槽34,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于安装腔22的底侧转动齿29,该转动齿29上开设有周向均匀分布的八个供第二钢珠44嵌入的齿槽291,以此使旋转开关使用时具有卡合感,使用者能够明显感受到旋转开关的档位变化。
47.参照图3,限位组件5包括位于控制盘31上侧的第二扇形槽312,壳盖1的底侧开设有位于第一安装孔11边沿的第二限位块52,旋转开关组装完成之后,第二限位块52插入到对应的第二扇形槽312内,当使用者控制转动轴3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二限位块52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二扇形槽312的两侧壁抵触,以此对转动轴3的转动范围进行限位。
48.实施例3:
49.参照图8,本技术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卡位组件4的安装方式不同,其中卡位组件4包括第三弹簧45和第三钢珠46,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安装腔22侧壁上的两个固定块47,固定块47的侧面沿转动轴3的径向开设有供第三弹簧45和第三钢珠46置入的第三放置槽471,转动轴3的下侧固定套设有卡位环35,卡位环35的外周面均匀开设有八个供第三钢珠46嵌入的卡位槽351,以此形成旋转开关使用时的卡合感。
5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