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0837发布日期:2023-03-24 22:2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作方法
一种透明导电膜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


背景技术:

2.透明导电膜是一种既具有高的导电性,又对可见光有很好的透光性的优良性能的导电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已经成功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触控面板、电磁波防护、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透明表面发热器及柔性发光器件等领域中。
3.透明导电膜是触摸屏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透明导电膜一般包括基底以及设置于基底之上的导电材料。目前,透明导电膜主要是以ito(氧化铟锡)通过真空镀膜-图形化蚀刻的工艺直接形成于绝缘基底。其中,基底一般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玻璃、石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中的任一种。但是在后续其它工序过程中,或者制成导电膜成品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形成导电层的导电材料容易从基底上脱落,从而影响到导电膜的导电性。为了避免导电材料从基底上脱落,现有的导电膜生产时,在涂覆导电层的凹槽内先涂覆一层增粘层,增加导电层与基底之间的粘结力,如专利申请号:cn201320307306.2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膜,在第一网格凹槽与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一层增黏层,但是由于第一凹槽的深度仅2微米到6微米,为了保证导电层的导电性能,即为了保证导电层的高度导致增粘层的厚度300nm~800nm,在凹槽底部涂覆增粘层,由于增粘层厚度较薄,无法精准的管控增粘层厚度,导致此类生产工艺复杂。
4.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透明导电膜。
6.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一侧设置有胶层,所述胶层两侧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分布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侧面分布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限位柱,所述导电层与限位柱连接位置形成限位结构,所述导电层两侧的胶层上设置有引线,所述引线通过连接部与导电层连接。通过在胶层一侧面设置导电层,在胶层另一侧面设置与导电层连通的限位柱,通过限位柱与导电层粘结一起增加导电层在胶层上稳定性,避免导电层脱落,并且在薄膜两侧涂覆物质为常规工艺,工艺成熟简单。
8.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为网格状结构。
9.优选的,所述基材层为pet、pc或柔性玻璃。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柱截面为上端小下端大的梯形结构,所述限位柱上端与导电层连通。
11.优选的,所述限位柱为方形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位置的导电层底部一部分与限位
柱上端一部分连通。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位置的导电层下端与限位柱上端端面一部分重叠。
13.优选的,所述连接部设置在第二侧面上。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5.通过限位柱与导电层粘结一起增加导电层在胶层上稳定性,避免导电层脱落,并且胶层固化成型后在胶层两侧涂覆导电物质为常规工艺,无需管控涂覆厚度,工艺成熟简单。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1中限位结构截面示意图;
20.图4为实施例2中限位结构截面示意图;
21.图5为实施例3中限位结构截面示意图;
22.图中:1、胶层;2、导电层;3、限位柱;4、连接部;5、引线;6、基材层;7、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24.实施例1:
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基材层6,基材层6一侧设置有胶层1,胶层1两侧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分布有第一凹槽,第二侧面分布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部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2,第二凹槽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限位柱3,导电层2与限位柱3连接位置形成限位结构7,导电层2两侧的胶层1上设置有引线5,引线5通过连接部4与导电层2连接。通过在胶层1一侧面设置导电层2,在胶层1另一侧面设置与导电层2连通的限位柱3,通过限位柱3与导电层2粘结一起增加导电层2在胶层1上稳定性,避免导电层2脱落,并且胶层1固化成型后在胶层1两侧涂覆导电物质为常规工艺,工艺成熟简单。
26.其中,第一凹槽为网格状结构。
27.其中,基材层6为柔性玻璃。
28.其中,限位柱3截面为上端小下端大的梯形结构,限位柱3上端与导电层2连通。胶层1的第二侧面覆盖在基材层6上后,限位柱3截面为上端小下端大,限位柱3与导电层2固化后,限位柱3无法从第二凹槽内滑出,进一步避免与限位柱3一体的导电层2与第一凹槽分离,从而避免导电层2脱落。
29.其中,连接部4设置在第二侧面上。连接部4设置在第二侧面上,第二侧面覆盖在基材层6上后,连接部4上端一部分被胶层1覆盖阻挡,连接部4与导电层2连接后,进一步避免导电层2脱落。
3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本实施例的透明导电
膜,该方法为:
31.第一步,在第一模具上涂布固化胶,第一模具上面固定有多个第一凸起和第三凸起;
32.第二步,将第二模具压在固化胶上表面,第二模具下表面固定有第二凸起和第四凸起;
33.第三步,固化胶固化后形成胶层1,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与胶层1分离,胶层1上与第一凸起对应位置形成第一凹槽,与第三凸起对应位置形成引线5的凹槽,胶层1上与第二凸起对应位置形成第二凹槽,与第四凸起对应位置形成连接部4凹槽;
34.第四步,在胶层1两侧涂覆导电材料,胶层1表面形成导电层2、限位柱3、引线5和连接部4;
35.第五步,将胶层1压合在基材层6上。
36.实施例2:
3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基材层6,基材层6一侧设置有胶层1,胶层1两侧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分布有第一凹槽,第二侧面分布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部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2,第二凹槽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限位柱3,导电层2与限位柱3连接位置形成限位结构7,导电层2两侧的胶层1上设置有引线5,引线5通过连接部4与导电层2连接。通过在胶层1一侧面设置导电层2,在胶层1另一侧面设置与导电层2连通的限位柱3,通过限位柱3与导电层2粘结一起增加导电层2在胶层1上稳定性,避免导电层2脱落,并且胶层1固化成型后在胶层1两侧涂覆导电物质为常规工艺,工艺成熟简单。
38.其中,第一凹槽为网格状结构。
39.其中,基材层6为柔性玻璃。
40.如图4所示,限位柱3为方形结构,限位结构7位置的导电层2底部与限位柱3上端左侧一部分连通。限位柱3上端一部分与导电层2连通,限位柱3上端另一部分被胶层1阻挡,限位柱3与导电层2固化后,胶层1的第二侧面覆盖在基材层6上后,限位柱3无法从第二凹槽内滑出,进一步避免与限位柱3一体的导电层2与第一凹槽分离,从而避免导电层2脱落。
41.其中,连接部4设置在第二侧面上。连接部4设置在第二侧面上,第二侧面覆盖在基材层6上后,连接部4上端一部分被胶层1覆盖阻挡,连接部4与导电层2连接后,进一步避免导电层2脱落。
42.实施例3:
4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基材层6,基材层6一侧设置有胶层1,胶层1两侧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分布有第一凹槽,第二侧面分布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部填充导电物质形成导电层2,第二凹槽内填充导电物质形成限位柱3,导电层2与限位柱3连接位置形成限位结构7,导电层2两侧的胶层1上设置有引线5,引线5通过连接部4与导电层2连接。通过在胶层1一侧面设置导电层2,在胶层1另一侧面设置与导电层2连通的限位柱3,通过限位柱3与导电层2粘结一起增加导电层2在胶层1上稳定性,避免导电层2脱落,并且胶层1固化成型后在胶层1两侧涂覆导电物质为常规工艺,工艺成熟简单。
44.其中,第一凹槽为网格状结构。
45.其中,基材层6为柔性玻璃。
46.如图5所示,限位柱3为圆柱形结构,限位结构7位置的导电层2下端与限位柱3上端端面一部分重叠。导电层2底部与限位柱3上端一部分重叠,即限位柱3上端一部分被胶层1阻挡,限位柱3与导电层2固化后,胶层1的第二侧面覆盖在基材层6上后,限位柱3无法从第二凹槽内滑出,进一步避免与限位柱3一体的导电层2与第一凹槽分离,从而避免导电层2脱落。
47.其中,连接部4设置在第二侧面上。连接部4设置在第二侧面上,第二侧面覆盖在基材层6上后,连接部4上端一部分被胶层1覆盖阻挡,连接部4与导电层2连接后,进一步避免导电层2脱落。
48.在以上实施例中,导电材料可以为金属导电材料、化合物导电材料或者有机导电材料中一种或者两者以上的组合;金属例如为金、铜、铁、镍、铝等;化合物例如为ito;有机导电材料例如为pedot。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