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7055发布日期:2023-04-29 17:2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连接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人们提供极其丰富的物质条件,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正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各种电子产品的需求量日益旺盛,从而为电子产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其中,在电子产品中,到处都能见到数据连接线的身影,这是由于数据连接线的使用会相对的缩短电子产品的设计周期、节省设计成本及便于装拆及维护等优点,故数据连接线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产品和各种用电设备中。

2、现有的数据线大多都具有充电功能,同时,为了方便用户在充电时也可以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游戏,且线材不妨碍用户的手部,厂家特地研发出可旋转的数据线。但是,现有的可旋转数据线长期使用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会因插接头多次旋转所产生的摩擦力发生位置偏移,导致端子模块的接触部与插接头的接触部接触不良,导致数据线的信号不稳定;并且,接触不良的数据线不能稳定为用户的电子设备提供电能,给用户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可旋转数据线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可旋转数据线端子模块会因插接头多次旋转而发生位置偏移,导致端子模块的接触部与插接头的接触部接触不良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包括有绝缘本体、插接头、pcb板、上端子模块、下端子模块、线材、外壳以及指示灯;该绝缘本体具有一旋转槽,该旋转槽中设置有旋转轴;该插接头的后端可旋转地设置于旋转槽内,该插接头的后端开设有旋转孔,前述旋转轴插入旋转孔中,该插接头后端的上下表面均具有第一接触部;该pcb板设置在绝缘本体内,该pcb板前端的上下表面均具有第一焊接部;该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均设置在绝缘本体内,且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上下叠设;该上端子模块具有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接触部与对应的第一接触部接触导通,该第二焊接部与对应的第一焊接部焊接导通,且该上端子模块内设有第一磁铁;该下端子模块具有第三接触部和第三焊接部,该第三接触部与对应的第一接触部接触导通,该第三焊接部与对应的第一焊接部焊接导通,且该下端子模块内设有第二磁铁,该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附,从而增大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的结合力,增大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的静摩擦力,进而使得插接头多次旋转所产生的摩擦力也难以使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发生位置偏移;该线材设置在绝缘本体内并与pcb板导通连接;该外壳设置在绝缘本体上,该外壳开设有通孔;该指示灯设置在绝缘本体上并与pcb板连接,且指示灯通过通孔外露于外壳,当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或第三接触部接触不良时,指示灯会不断闪烁,为用户提供提醒作用。

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为铜铸件,增强外壳的抗拉性,延长使用寿命。

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cb板的前端开设有定位槽,该上端子模块的后端凸设有上定位凸部,该下端子模块的后端凸设有下定位凸部,该上定位凸部和下定位凸部均与定位槽定位配合,有效防止端子模块与pcb板焊接时产生误差。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绝缘座、上绝缘件与下绝缘件;该绝缘座设置于上绝缘件与下绝缘件的后端,该上绝缘件与下绝缘件相互拼合并形成有前述旋转槽,该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均设置于上绝缘件与下绝缘件之间。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端子模块的底面开设有定位腔,该下绝缘件凸设有定位柱,该定位柱插入定位腔中定位,确保端子模块的精准安装。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端子模块的底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该下端子模块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柱,该第一限位柱插入第一限位孔中限位,有效缩短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的偏移距离,也使得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的配合更加精准。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端子模块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孔,该上端子模块的底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柱,该第二限位柱插入第二限位孔中限位,有效缩短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的偏移距离,也使得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的配合更加精准。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为稀土强磁,进一步增大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的结合力,使得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不易发生位置偏移。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圆形。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3、通过在上端子模块内设有第一磁铁,下端子模块内设有第二磁铁,该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附,从而增大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的结合力,增大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的静摩擦力,进而使得插接头多次旋转所产生的摩擦力也难以使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发生位置偏移,避免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或第三接触部接触不良,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延长了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本体、插接头、pcb板、上端子模块、下端子模块、线材、外壳以及指示灯;该绝缘本体具有一旋转槽,该旋转槽中设置有旋转轴;该插接头的后端可旋转地设置于旋转槽内,该插接头的后端开设有旋转孔,前述旋转轴插入旋转孔中,该插接头后端的上下表面均具有第一接触部;该pcb板设置在绝缘本体内,该pcb板前端的上下表面均具有第一焊接部;该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均设置在绝缘本体内,且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上下叠设;该上端子模块具有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接触部与对应的第一接触部接触导通,该第二焊接部与对应的第一焊接部焊接导通,且该上端子模块内设有第一磁铁;该下端子模块具有第三接触部和第三焊接部,该第三接触部与对应的第一接触部接触导通,该第三焊接部与对应的第一焊接部焊接导通,且该下端子模块内设有第二磁铁,该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附;该线材设置在绝缘本体内并与pcb板导通连接;该外壳设置在绝缘本体上,该外壳开设有通孔;该指示灯设置在绝缘本体上并与pcb板连接,且指示灯通过通孔外露于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铜铸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前端开设有定位槽,该上端子模块的后端凸设有上定位凸部,该下端子模块的后端凸设有下定位凸部,该上定位凸部和下定位凸部均与定位槽定位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绝缘座、上绝缘件与下绝缘件;该绝缘座设置于上绝缘件与下绝缘件的后端,该上绝缘件与下绝缘件相互拼合并形成有前述旋转槽,该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均设置于上绝缘件与下绝缘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子模块的底面开设有定位腔,该下绝缘件凸设有定位柱,该定位柱插入定位腔中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模块的底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该下端子模块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柱,该第一限位柱插入第一限位孔中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子模块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孔,该上端子模块的底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柱,该第二限位柱插入第二限位孔中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为稀土强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圆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耐用型可旋转连接线,包括有绝缘本体、插接头、PCB板、上端子模块、下端子模块、线材、外壳以及指示灯;绝缘本体具有一旋转槽;插接头的后端可旋转地设置于旋转槽内;PCB板、线材、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均设置在绝缘本体内;外壳和指示灯均设置在绝缘本体上。通过在上端子模块内设有第一磁铁,下端子模块内设有第二磁铁,该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附,从而增大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的结合力,增大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的静摩擦力,进而使得插接头多次旋转所产生的摩擦力难以使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发生位置偏移,避免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或第三接触部接触不良,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延长了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姜华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华宝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