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防止电路板损坏的180度旋转电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3440发布日期:2023-03-29 09:3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防止电路板损坏的180度旋转电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电路板损坏的180度旋转电子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电子连接器是广泛应用于各种机电设备或电子通信设备的通信和/或电力传输配件。在采用可旋转枢纽的各种电子连接器中,由于铰接部位缺少对电路板的保护和支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损坏电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电路板损坏的180度旋转电子连接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提供的解决方案为:
5.一种能够防止电路板损坏的180度旋转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6.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和铰接轴;
7.第一连接头包括第一护鞘、第一电路板、第一端子组和第一端子组紧固件;第一护鞘上设置有第一线板腔、第一紧固件腔、第一支撑对;第一线板腔和第一紧固件腔之间互相连通,第一支撑对设置于第一紧固件腔的边沿部位;第一支撑对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对铰接孔;第一端子组紧固件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槽、第一pin针位,第一旋转槽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旋转槽侧壁,第一旋转槽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紧固件铰接孔;第一端子组紧固在第一pin针位内且电性连接到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部分固定于第一线板腔内;第一端子组紧固件部位位于第一紧固件腔内;
8.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二护鞘、第二电路板、第二端子组和第二紧固件;第二护鞘上设置有第二装配腔,第二装配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支撑对,第二支撑对上设置有第二支撑对铰接孔;第二端子组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第二电路板紧固在第二紧固件内,第二紧固件紧固在第二装配腔内,第二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路板铰接孔;
9.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之间通过第一支撑对铰接孔、第一紧固件铰接孔、第二支撑对铰接孔、第二电路板铰接孔与铰接轴之间的配合建立180度可转动连接。
10.作为优选,第一连接头还包括第一线板紧固件,第一线板紧固件设置在第一线板腔内,第一电路板部分通过第一线板紧固件固定于第一线板腔内。
11.作为优选,第一连接头还包括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的一端紧固在第一线板紧固件内且电性连接到第一电路板。
12.作为优选,第二连接头还包括第二电接口。进一步优选地,第二电接口为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13.作为优选,第一端子组包括若干根第一圆弧轨道端子和若干根第二圆弧轨道端子;第二端子组为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的圆弧导电轨道,包括第一圆弧导电轨道和第二圆
弧导电轨道,第一圆弧导电轨道和第二圆弧导电轨道同心设置;第一圆弧轨道端子、第二圆弧轨道端子分别和第一圆弧导电轨道、第二圆弧导电轨道电性连接。
14.作为优选,第一圆弧轨道端子包括第一a面圆弧轨道端子和第一b面圆弧轨道端子,第二圆弧轨道端子包括第二a面圆弧轨道端子和第二b面圆弧轨道端子;第一圆弧导电轨道包括第一a面圆弧导电轨道和第一b面圆弧导电轨道,第二圆弧导电轨道包括第二a面圆弧导电轨道和第二b面圆弧导电轨道;第一a面圆弧轨道端子、第一b面圆弧轨道端子分别从第二电路板的a面和b面电性连接到第一a面圆弧导电轨道和第一b面圆弧导电轨道;第二a面圆弧轨道端子、第二b面圆弧轨道端子分别从第二电路板的a面和b面电性连接到第二a面圆弧导电轨道和第二b面圆弧导电轨道。
15.作为优选,第一护鞘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
16.作为优选,第二支撑对位于第一支撑对之间。
17.作为优选,第一端子组包括8根pin针。
18.有益的技术效果:
19.本技术公开的能够防止电路板损坏的180度旋转电子连接器,通过采用第一支撑对、第一旋转槽侧壁和第二支撑对,能够对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形成辅助支撑,从而可以避免可旋转枢纽在扭动或掰动的时候损伤电路板。
2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21.图1:实施例中电子连接器示意图;
22.图2:实施例第一维度结构爆炸图;
23.图3:实施例第二维度结构爆炸图;
24.图4:第一第二端子组结构示意图;
25.图标说明:
26.10-第一连接头,20-第二连接头,30-铰接轴;
27.110-第一护鞘,120-第一电路板,130-第一端子组,140-第一端子组紧固件,150-第一线板紧固件,160-第一连接线;
28.1110-第一线板腔,1120-第一紧固件腔,1130-第一支撑对,1140-第一支撑对铰接孔,1150-第一防滑结构;
29.1410-第一旋转槽,1420-第一pin针位,1430-第一旋转槽侧壁,1440-第一紧固件铰接孔;
30.1310-第一圆弧轨道端子,1311-第一a面圆弧轨道端子,1312-第一b面圆弧轨道端子;
31.1320-第二圆弧轨道端子,1321-第二a面圆弧轨道端子,1322-第二b面圆弧轨道端子;
32.210-第二护鞘,220-第二电路板,230-第二端子组,240-第二紧固件,250-第二电接口;
33.2110-第二装配腔,2120-第二支撑对,2140-第二支撑对铰接孔;
34.2210-第二电路板铰接孔;
35.2310-第一圆弧导电轨道,2320-第二圆弧导电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36.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公开的能够防止电路板损坏的180度旋转电子连接器,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接头10、第二连接头20和铰接轴30。
37.第一连接头10包括第一护鞘110、第一电路板120、第一端子组130、第一端子组紧固件140、第一线板紧固件150和第一连接线160。
38.第一护鞘110上设置有第一线板腔1110、第一紧固件腔1120、第一支撑对1130;第一线板腔1110和第一紧固件腔1120之间互相连通,第一支撑对1130设置于第一紧固件腔1120的边沿部位;第一支撑对1130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对铰接孔1140;第一端子组紧固件140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槽1410、第一pin针位1420,第一旋转槽1410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旋转槽侧壁1430,第一旋转槽侧壁1430上设置有第一紧固件铰接孔1440;第一端子组130紧固在第一pin针位1420内且电性连接到第一电路板120;第一电路板120部分固定于第一线板腔1110内;第一端子组紧固件140部位位于第一紧固件腔1120内;第一线板紧固件150设置在第一线板腔1110内,第一电路板120部分通过第一线板紧固件150固定于第一线板腔1110内;第一连接线160的一端紧固在第一线板紧固件150内且电性连接到第一电路板120。第一护鞘110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1150。
39.第二连接头20包括第二护鞘210、第二电路板220、第二端子组230、第二紧固件240和第二连接口250。第二护鞘210上设置有第二装配腔2110,第二装配腔2110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支撑对2120,第二支撑对2120上设置有第二支撑对铰接孔2140;第二端子组230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20上,第二电路板220紧固在第二紧固件240内,第二紧固件240紧固在第二装配腔2110内,第二电路板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路板铰接孔2210。第二电接口250可以为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40.第一连接头10和第二连接头20之间通过第一支撑对铰接孔1140、第一紧固件铰接孔1440、第二支撑对铰接孔2140、第二电路板铰接孔2210与铰接轴30之间的配合建立180度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对2120位于第一支撑对1130之间。
41.通过第一支撑对、第一旋转槽侧壁和第二支撑对对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辅助支撑作用,可以避免可旋转枢纽在扭动或掰动的时候损伤电路板。
42.可以采用任何结构的端子组建立第一连接头10和第二连接头20之间的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端子组130包括4根第一圆弧轨道端子1310和4根第二圆弧轨道端子1320。第二端子组230为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20上的圆弧导电轨道,包括第一圆弧导电轨道2310和第二圆弧导电轨道2320,第一圆弧导电轨道2310和第二圆弧导电轨道2320同心设置。第一圆弧轨道端子1310、第二圆弧轨道端子1320分别和第一圆弧导电轨道2310、第二圆弧导电轨道2320之间电性连接。
43.为提高第一端子组130和第二端子组230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双排多点电性连接的端子配置。第一圆弧轨道端子1310包括2根第一a面圆弧轨道端子1311和2根第一b面圆弧轨道端子1312,第二圆弧轨道端子1320包括2根第二a面圆弧轨道端子1321和2根第二b面圆弧轨道端子1322。第一圆弧导电轨道2310包括第一a面圆弧导电轨
道和第一b面圆弧导电轨道,第二圆弧导电轨道包括第二a面圆弧导电轨道和第二b面圆弧导电轨道。第一a面圆弧轨道端子1311、第一b面圆弧轨道端子1312分别从第二电路板220的a面和b面电性连接到第一a面圆弧导电轨道和第一b面圆弧导电轨道;第二a面圆弧轨道端子1321、第二b面圆弧轨道端子1322分别从第二电路板220的a面和b面电性连接到第二a面圆弧导电轨道和第二b面圆弧导电轨道。
44.通过采用双排多点电性连接的端子配置,可以令第一圆弧轨道端子1310和第二圆弧轨道端子1320同时从第二电路板220的a面和b面夹紧第二电路板220上的导电轨道,以保证电子连接器在转动过程中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45.以上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应该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其他的实施例;任何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新理念的简单变形和等同替换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