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承载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82768发布日期:2023-04-26 23:5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承载座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封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承载座。


背景技术:

1、现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发展已趋于成熟,此导致其所采用的导线架大都承袭既有构造而未有进一步地改良,所以现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效能(如:散热效能)也无形中局限于形成既有构造的导线架。于是,本发明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承载座,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所可能产生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包括:承载座,承载座包括:一导线架,包含:第一电极垫,于相反两侧各凹设形成有第一凹口;两个第二电极垫,分别设置于第一电极垫的两个第一凹口之内;及金属垫,位于第一电极垫与两个第二电极垫的一侧,并且金属垫邻近于第一电极垫;其中,第一电极垫、两个第二电极垫及金属垫皆位于同一平面且彼此间隔设置而形成有多个间隙;及围墙,形成于导线架上并填满多个间隙,以接合第一电极垫、两个第二电极垫及金属垫;其中,围墙与导线架包围形成有配置槽,并且第一电极垫的局部与每个第二电极垫的局部皆位于配置槽内并暴露于外;围墙的内壁在金属垫上方形成有反射面;发光模块,位于配置槽内,并且发光模块安装于第一电极垫并打线连接于两个第二电极垫的至少其中之一;光学组件,设置于围墙上并覆盖配置槽的槽口;以及模制壳体,形成于导线架上并包覆于围墙与光学组件的外侧,并且光学组件的部分裸露于模制壳体之外;其中,发光模块能用来朝向反射面发出光线,以使光线经由反射面朝向光学组件反射、并穿过光学组件而投射至外部。

3、优选地,第一电极垫与金属垫沿一第一方向彼此相向,并且两个第二电极垫沿垂直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排列。

4、优选地,两个第二电极垫自彼此远离的一侧各沿第二方向凹设形成有第二凹口,并且围墙填满每个第二电极垫的第二凹口。

5、优选地,第一电极垫具有邻近于金属垫的一阶梯状边缘,其中一个间隙形成于阶梯状边缘与金属垫之间且其宽度由外而内逐步地递减;发光模块邻近于最为靠近金属垫的阶梯状边缘的区段。

6、优选地,第一电极垫具有邻近于金属垫的一固晶区,并且固晶区与两个第二电极垫相隔有同等距离,发光模块安装于固晶区。

7、优选地,发光模块包含有:基座,安装于固晶区;及两个发光单元,安装于基座并分别打线连接于两个第二电极垫。

8、优选地,每个发光单元包含有至少一个激光二极管。

9、优选地,围墙的反射面为一金属镀层,并且反射面相较于金属垫呈倾斜状,而金属垫的局部位于配置槽内。

10、优选地,围墙包含有:本体,形成于导线架上且具有反射面;及一环绕突起,突出形成于本体的顶缘,并且光学组件嵌合于环绕突起的外侧面。

11、优选地,围墙形成有连通于配置槽的至少一个气流通道,其自本体的顶缘延伸至环绕突起的外侧面;模制壳体封闭至少一个气流通道。

12、优选地,光学组件具有一透镜区及围绕于透镜区的一定位区,并且透镜区裸露于模制壳体之外,而定位区嵌合于围墙并位于模制壳体之内。

13、优选地,围墙的内壁形成有位于第一电极垫的一支撑部,并且支撑部的位置远离金属垫;定位区的顶面凹设形成有多个凹槽,并且其中一个凹槽的位置对应于支撑部。

14、优选地,多个凹槽与透镜区的中心相隔有同等距离,模制壳体形成有多个穿孔,并且多个凹槽分别连通于多个穿孔。

15、优选地,远离光学组件的导线架的外表面是裸露于围墙与模制壳体之外,并且导线架的外表面共平面于充填在多个间隙的围墙部位。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公开一种承载座,其包括:导线架,包含:第一电极垫,于相反两侧各凹设形成有一凹口;两个第二电极垫,分别设置于第一电极垫的两个凹口之内;及金属垫,位于第一电极垫与两个第二电极垫的一侧,并且金属垫邻近于第一电极垫;其中,第一电极垫、两个第二电极垫及金属垫皆位于同一平面且彼此间隔设置而形成有多个间隙;以及围墙,形成于导线架上并填满多个间隙,以接合第一电极垫、两个第二电极垫及金属垫;其中,围墙与导线架包围形成有一配置槽,并且第一电极垫的局部与每个第二电极垫的局部皆位于配置槽内并暴露于外,而围墙的内壁在金属垫上方形成有一反射面。

17、优选地,第一电极垫与金属垫沿一第一方向彼此相向,并且两个第二电极垫沿垂直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排列;其中,两个第二电极垫自彼此远离的一侧各沿第二方向凹设形成有一第二凹口,并且围墙填满每个第二电极垫的第二凹口。

18、优选地,围墙包含有:一本体,形成于导线架上且具有反射面;及一环绕突起,突出形成于本体的顶缘;其中,围墙形成有连通于配置槽的至少一个气流通道,其自本体的顶缘延伸至环绕突起的外侧面。

19、优选地,第一电极垫具有邻近于金属垫的一阶梯状边缘,其中一个间隙形成于阶梯状边缘与金属垫之间且其宽度由外而内逐步地递减。

20、优选地,第一电极垫具有邻近于金属垫的一固晶区,并且固晶区与两个第二垫极垫相隔有同等距离,固晶区邻近于最为靠近金属垫的阶梯状边缘的区段。

21、优选地,围墙的反射面为一金属镀层,并且反射面相较于金属垫呈倾斜状,而金属垫的局部位于配置槽内。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公开一种承载座,其包括:导线架,包含:第一电极垫;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垫,对应第一电极垫配置;及金属垫,位于第一电极垫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垫的一侧,并且金属垫邻近于第一电极垫;其中,第一电极垫、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垫及金属垫皆位于同一平面且彼此间隔设置而形成有多个间隙;以及围墙,形成于导线架上并填满多个间隙,以接合第一电极垫、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垫及金属垫;其中,围墙与导线架包围形成有一配置槽,并且第一电极垫的局部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垫的局部皆位于配置槽内并暴露于外,而围墙的内壁在邻近金属垫的一侧形成有相连接且呈一预定夹角的多个反射区块。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承载座,其通过导线架自身的结构配置及其与围墙之间的结构搭配,以提供有别于以往的架构,并能在第一电极垫、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垫及金属垫被围墙稳定结合的前提之下,有效地提升产品的稳固、散热效能和可靠度。

24、再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通过在承载座与光学组件之外进一步形成有模制壳体,此一体式的结构可据以有效地提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可靠度及其防电磁干扰的能力。

25、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垫与所述金属垫沿一第一方向彼此相向,并且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垫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排列。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垫自彼此远离的一侧各沿所述第二方向凹设形成有第二凹口,并且所述围墙填满每个所述第二电极垫的所述第二凹口。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垫具有邻近于所述金属垫的一阶梯状边缘,其中一个所述间隙形成于所述阶梯状边缘与所述金属垫之间且其宽度由外而内逐步地递减;所述发光模块邻近于最为靠近所述金属垫的所述阶梯状边缘的区段。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垫具有邻近于所述金属垫的一固晶区,并且所述固晶区与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垫相隔有同等距离,所述发光模块安装于所述固晶区。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包含有: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含有至少一个激光二极管。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的所述反射面为一金属镀层,并且所述反射面相较于所述金属垫呈倾斜状,而所述金属垫的局部位于所述配置槽内。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包含有: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形成有连通于所述配置槽的至少一个气流通道,其自所述本体的所述顶缘延伸至所述环绕突起的所述外侧面;所述模制壳体封闭至少一个所述气流通道。

11.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具有一透镜区及围绕于所述透镜区的一定位区,并且所述透镜区裸露于所述模制壳体之外,而所述定位区嵌合于所述围墙并位于所述模制壳体之内。

12.依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的所述内壁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垫的一支撑部,并且所述支撑部的位置远离所述金属垫;所述定位区的顶面凹设形成有多个凹槽,并且其中一个所述凹槽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支撑部。

13.依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与所述透镜区的中心相隔有同等距离,所述模制壳体形成有多个穿孔,并且多个所述凹槽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穿孔。

1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导线架的外表面是裸露于所述围墙与所述模制壳体之外,并且所述导线架的所述外表面共平面于充填在多个所述间隙的所述围墙部位。

15.一种承载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包括:

16.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承载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垫与所述金属垫沿一第一方向彼此相向,并且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垫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排列;其中,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垫自彼此远离的一侧各沿所述第二方向凹设形成有一第二凹口,并且所述围墙填满每个所述第二电极垫的所述第二凹口。

17.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承载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包含有:

18.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承载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垫具有邻近于所述金属垫的一阶梯状边缘,其中一个所述间隙形成于所述阶梯状边缘与所述金属垫之间且其宽度由外而内逐步地递减。

19.依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承载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垫具有邻近于所述金属垫的一固晶区,并且所述固晶区与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垫相隔有同等距离,所述固晶区邻近于最为靠近所述金属垫的所述阶梯状边缘的区段。

20.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承载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的所述反射面为一金属镀层,并且所述反射面相较于所述金属垫呈倾斜状,而所述金属垫的局部位于所述配置槽内。

21.一种承载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承载座。承载座包含导线架与围墙。导线架包含第一电极垫、两个第二电极垫及金属垫。第一电极垫于相反两侧各凹设形成凹口,两个第二电极垫分别设置于两个凹口之内。金属垫位于第一电极垫与两个第二电极垫的一侧,并位于同一平面且形成多个间隙。围墙填满多个间隙以接合导线架、并共同包围形成配置槽。第一电极垫的局部与每个第二电极垫的局部位于配置槽内并暴露于外,围墙的内壁在金属垫上方形成反射面。据此,提供有别于以往的承载座架构,并能有效地提升产品的稳固、散热效能和可靠度。

技术研发人员:宋广力,李伟斌,林生兴,陈恒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光宝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