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15273发布日期:2023-07-27 23:2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1、在继电器的在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将盖体装反,从而导致工人需要将盖体进行拆卸,然后再进行安装,从而导致一次安装的成功率较低,进而影响产品的装配效率,另外在装配过程中还会出现工人将所述静簧片装反的问题,当工人将所述静簧装反时,还需通过外部工具将所述静簧片拆卸下来,且由于所述底座为塑料件,因此人工在拆卸所述静簧片时,较容易导致形成所述安装槽的壁面开裂,从而导致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上的所述静簧片产生松动,因此需要在所述静簧片上设计防装反结构。

2、因此提供一种静簧片不易装反、盖体不易装反、结构简单、实用性高的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的需求是存在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其中,所述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能够有效地利用其自身的结构配置实现静簧片不易装反、盖体不易装反的优势。

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其中,所述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包括两静簧片,所述静簧片被设置能够防止装反,从而提高一次性安装成功率。

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其中,所述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包括一卡簧件,所述卡簧件具有一第五折弯部,所述第五折弯部被设置能够限定衔铁的摆动距离,从而使得动触点不会撞坏静触点。

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块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凸起,两所述第一凸块和两所述第二凸块被设置能够防止所述盖体装反。

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其中,所述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易于推广和使用。

6、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发明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其中所述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包括:

7、一底座;以及

8、一盖板,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卡接连接,且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块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凸块,且两所述第一凸块和两所述第二凸块靠近所述盖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凸块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凸块的长度。

9、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一第一腔体,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具有一第一隔板、一第二隔板和一延伸部,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延伸部将所述第一腔体分成一第一放置区和一第二放置区,形成所述第二放置区的壁面还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安装槽,两所述安装槽间隔预定距离,并贯穿所述底座。

10、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包括两静簧片,两所述静簧片分别被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每一所述静簧片均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挡块,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挡块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挡块的长度,且每一形成所述安装槽的其中一个侧壁具有一第一凸起,另一个侧壁具有一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正对所述第一挡块,所述第二凸起正对所述第二挡块。

11、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对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互背离的一侧与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相连,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还与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相连,且所述延伸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相连,所述延伸部具有一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放置区相连通,另外形成所述第二腔体的两侧壁均具有一第一卡槽,两所述第一卡槽均靠近形成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

12、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还包括一扼铁和一卡簧件,所述扼铁具有一第一插入部和一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连,并垂直于所述第一插入部,且所述第一插入部背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侧的壁面具有一第二卡槽,所述卡簧件具有一形变部,所述形变部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配合,以限定所述卡簧件的位置,所述扼铁还具有一抵靠部,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一端相连,且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插入部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所述抵靠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宽度。

13、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限位端,两所述限位端均靠近所述抵靠部,且两所述限位端分别被可滑动地设于两所述第一卡槽内,同时所述第一折弯部与形成所述第一放置区的底壁接触,且所述抵靠部位于所述延伸部的顶部。

14、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连处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缺口,另外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连处具有一圆角。

15、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入部靠近形成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卡槽,且所述第二卡槽靠近所述抵靠部,另外所述抵靠部背离所述第一插入部的一侧具有一装配槽,且形成所述装配槽的底壁还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弧槽,两所述弧槽分别靠近形成所述装配槽的两侧壁。

16、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簧件被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卡簧件具有一第三折弯部和一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第四折弯部相连,并且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第四折弯部呈预定角度,另外所述卡簧件还具有一贯穿所述卡簧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折弯部,另一端位于所诉第四折弯部,且形成所述第一凹槽并靠所述第四折弯部的壁面具有一延伸端和一第五折弯部,所述延伸端的一端与形成所述第一凹槽并靠所述第四折弯部的壁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折弯部相连,且所述第五折弯部与所述延伸端呈预定角度,并往背离所述第三折弯部的方向延伸。

17、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相连处还具有一两侧连通的第三缺口,且所述第三折弯部穿过所述第三缺口,并被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同时所述第五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二插入部的上侧,并间隔预定距离,所述第三折弯部抵靠在形成所述第三缺口并靠近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壁面上,所卡簧件的所述延伸端还具有一贯穿所述卡簧件的第二凹槽,所述形变部与形变所述第二凹槽并靠近所述第四折弯部的壁面相连。

18、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部具有一安装口,所述安装口贯穿所述第一折弯部,且所述继电器还包括一骨架和一线圈,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骨架上,且所述骨架的一端被设于所述第一折弯部上,所述骨架还具有一通槽,所述通槽贯穿所述骨架,其中所述通槽的一端正对所述安装口,另一端位于所述骨架的顶部,所述骨架的顶部还设有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还具有贯穿所述定位板的开口,所述开口正对所述通槽。

19、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铁芯,多个所述铁芯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开口和所述通槽,并被置于所述安装口内,另一端均抵靠在所述定位板背离所述骨架的一侧,另外形成所述第一放置区的壁面还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引脚插口,所述引脚插口贯穿所述底座,且所述继电器还包括两引线脚,两所述引线脚的一端分别穿过两所述引脚插口。

20、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一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折弯部背离所述第二插入部的一端卡接连接,所述推杆背离所述衔铁的一端还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推杆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