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弧触头组件及敞开式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83492发布日期:2023-06-28 14:5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引弧触头组件及敞开式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高压开关引弧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引弧触头组件及敞开式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1、敞开式隔离开关具有静触头和动触头,通过动、静触头的闭合和分离实现合闸和分闸。利用敞开式隔离开关开合母线转换电流时的工况特点是:敞开式隔离开关断口电压(母线转换电压)较低,约几百伏,而被开断的母线转换电流较高,达数百至数千安培,由于敞开式隔离开关的触头运动速度较慢,开合闸时会在静触头和动触头之间产生较长时间的燃弧,燃弧不仅会烧蚀动、静触头,而且由于烧损所产生的积累效应,也会使接通或开断空载母线时的预击穿距离增加。

2、为避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会在敞开式隔离开关的动端和静端上设置由耐烧蚀合金制成的引弧触头组件,通过合闸时引弧触头组件先于动静触头接通、分闸时晚于动静触头分离的方式进行引弧。具体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6133814u、授权公告日为2022年03月25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高参数母线转换电流的剪刀式隔离开关及其开断装置,该隔离开关在其动端和静端分别设置了分闸动辅助触头、分闸静辅助触头,以及合闸动辅助触头、合闸静辅助触头,所设置的辅助触头作为引弧触头,在合闸和分闸时进行引弧,避免在动触头和静触头上产生燃弧而导致动触头和静触头烧蚀。

3、虽然引弧触头采用耐烧蚀材料制成,但经过多次分合闸之后,不免会出现引弧触头因烧蚀而需要更换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诸多敞开式隔离开关的引弧触头组件结构形式与上述专利文件中的引弧触头组件的结构形式相似,即,更换动端引弧触头或者静端引弧触头时,需进行整体更换,由于引弧触头由合金材料制成,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导致维修更换成本高。除此以外,由于动端引弧触头和静端引弧触头都具有专用性,在仓储和运输时要进行分类,导致仓储运输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弧触头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引弧触头组件更换成本高、仓储运输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引弧触头组件的敞开式隔离开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引弧触头组件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引弧触头组件,包括动引弧触头和静引弧触头,动引弧触头用于安装在敞开式隔离开关的动端,静引弧触头用于安装在敞开式隔离开关的静端,所述动引弧触头包括动安装座,动安装座包括动端安装结构和动引弧部安装结构,动端安装结构用于与敞开式隔离开关的动端配合,以实现动引弧触头在敞开式隔离开关动端上的安装,所述动引弧部安装结构上可拆安装有至少两个由耐烧蚀材料制成的引弧单元件,各引弧单元件并排布置拼组成动引弧触头的引弧部,所述静引弧触头包括静安装座,静安装座包括静端安装结构和静引弧部安装结构,静端安装结构用于与敞开式隔离开关的静端配合,以实现静引弧触头在敞开式隔离开关静端上的安装,所述静引弧部安装结构与动引弧部安装结构相同,静引弧部安装结构上可拆安装有至少两个由耐烧蚀材料制成的引弧单元件,各引弧单元件并排布置拼组成静引弧触头的引弧部。

4、有益效果是:动引弧触头的引弧部和静引弧触头的引弧部采用引弧单元件拼组而成,在引弧触头组件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局部烧蚀而需要进行维修更换时,只需更换被烧蚀的引弧单元件即可,无需对动引弧触头和静引弧触头进行整体更换,降低引弧触头组件维修更换的成本,更进一步地,由于动引弧触头的引弧部和静引弧触头的引弧部采用相同的引弧单元件拼组而成,使得引弧单元件在动引弧触头和静引弧触头上通用,提高引弧触头组件仓储和运输的方便性。

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引弧单元件为引弧单元管,所述静引弧部安装结构和动引弧部安装结构为安装杆,引弧单元管并排套装在对应的安装杆上。

6、有益效果是:引弧部安装结构和引弧单元件采用杆管配合形式,组装引弧部时,只需将引弧单元管套装在安装杆上即可,使得引弧部的组装操作方便易进行。

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引弧单元管上开设有螺纹孔通孔,螺纹通孔内旋装有顶丝,通过顶丝顶紧安装杆实现引弧单元管在安装位的固定。

8、有益效果是:采用顶丝固定的方式将引弧单元管固定在安装杆上,松动顶丝,可以对引弧单元管的位置进行任意的调整,便于根据实际工况调整引弧触头的结构,提高因弧触头组使用的方便性。

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动安装座和静安装座其中一个为y形,y形结构的两个分支杆构成相应的引弧部安装结构,动安装座和静安装座中另一个包括两直杆状安装杆,该两直杆状安装杆垂直于y形结构的各分支并间隔平行布置,以与y形结构的两分支的相对侧配合。

10、有益效果是:动引弧触头与静引弧触头采用y形结构与两平行杆状结构配合,两平行杆状结构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可与y形结构的两分支进行配合的配合位置,如此保证两引弧触头能够可靠的配合。

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敞开式隔离开关的技术方案是:

12、一种敞开式隔离开关,包括动端和静端,动端设置有动触头,静端设置有静触头,通过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和分离实现合闸和分闸,所述敞开式隔离开关还包括设置在动端上的动引弧触头以及设置在静端上的静引弧触头,所述动引弧触头包括动安装座,动安装座包括动端安装结构和动引弧部安装结构,动端安装结构与敞开式隔离开关的动端配合,以实现动引弧触头在敞开式隔离开关动端上的安装,所述动引弧部安装结构上可拆安装有至少两个由耐烧蚀材料制成的引弧单元件,各引弧单元件并排布置拼组成动引弧触头的引弧部,所述静引弧触头包括静安装座,静安装座包括静端安装结构和静引弧部安装结构,静端安装结构与敞开式隔离开关的静端配合,以实现静引弧触头在敞开式隔离开关静端上的安装,所述静引弧部安装结构与动引弧部安装结构相同,静引弧部安装结构上可拆安装有至少两个由耐烧蚀材料制成的引弧单元件,各引弧单元件并排布置拼组成静引弧触头的引弧部。

13、有益效果是:动引弧触头的引弧部和静引弧触头的引弧部采用引弧单元件拼组而成,在引弧触头组件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局部烧蚀而需要进行维修更换时,只需更换被烧蚀的引弧单元件即可,无需对动引弧触头和静引弧触头进行整体更换,降低引弧触头组件维修更换的成本,更进一步地,由于动引弧触头的引弧部和静引弧触头的引弧部采用相同的引弧单元件拼组而成,使得引弧单元件在动引弧触头和静引弧触头上通用,提高引弧触头组件仓储和运输的方便性。

1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引弧单元件为引弧单元管,所述静引弧部安装结构和动引弧部安装结构为安装杆,引弧单元管并排套装在对应的安装杆上。

15、有益效果是:引弧部安装结构和引弧单元件采用杆管配合形式,组装引弧部时,只需将引弧单元管套装在安装杆上即可,使得引弧部的组装操作方便易进行。

1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引弧单元管上开设有螺纹孔通孔,螺纹通孔内旋装有顶丝,通过顶丝顶紧安装杆实现引弧单元管在安装位的固定。

17、有益效果是:采用顶丝固定的方式将引弧单元管固定在安装杆上,松动顶丝,可以对引弧单元管的位置进行任意的调整,便于根据实际工况调整引弧触头的结构,提高因弧触头组使用的方便性。

1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动安装座和静安装座其中一个为y形,y形结构的两个分支杆构成相应的引弧部安装结构,动安装座和静安装座中另一个包括两直杆状安装杆,该两直杆状安装杆垂直于y形结构的各分支并间隔平行布置,以与y形结构的两分支的相对侧配合。

19、有益效果是:动引弧触头与静引弧触头采用y形结构与两平行杆状结构配合,两平行杆状结构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可与y形结构的两分支进行配合的配合位置,如此保证两引弧触头能够可靠的配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