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4899发布日期:2023-06-03 08:0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二极管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具体涉及一种二极管器件。


背景技术:

1、二极管通常用在逆变器中,且是逆变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起到电流换向后续流的重要作用,因此,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速度快慢直接影响到逆变器的最终效率。

2、现有的二极管通常是基于传统pin结构获得,并采用重金属掺杂技术控制寿命,但是,该二极管在高频率下工作,其正向导通时,空穴的注入效率过高,从而导致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极管器件,以解决现有的二极管器件在正向导通时空穴的注入效率高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二极管器件,包括:

3、阴极;

4、漂移层,设置于所述阴极上;

5、p型掺杂部,设置于所述漂移层远离所述阴极的一侧,所述p型掺杂部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沟槽,所述沟槽还延伸入部分所述漂移层;

6、多晶硅部,所述多晶硅部填充于所述沟槽中;

7、第一n型掺杂部和第二n型掺杂部,设置于所述p型掺杂部中,且位于每两相邻的所述沟槽之间,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接触;以及

8、阳极,设置于所述p型掺杂部远离所述阴极的一侧。

9、其中,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的宽度相等。

10、其中,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的宽度。

11、其中,自一所述沟槽到相邻的另一所述沟槽的方向上,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呈阶梯式排布。

12、其中,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的掺杂浓度小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的掺杂浓度。

13、其中,所述p型掺杂部的掺杂浓度为1e14~1e16cm-3。

14、其中,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的掺杂浓度为1e14~1e16cm-3。

15、其中,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到所述漂移层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到所述阳极的距离。

16、其中,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以及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均与所述多晶硅部间隔设置。

17、其中,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的长度相等。

18、本申请公开一种二极管器件,包括阴极、漂移层、p型掺杂部、多晶硅部、第一n型掺杂部、第二n型掺杂部以及阳极,漂移层设置于阴极上,p型掺杂部设置于漂移层远离阴极的一侧,p型掺杂部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沟槽,沟槽还延伸入部分漂移层,多晶硅部填充于沟槽中,第一n型掺杂部和第二n型掺杂部设置于p型掺杂部中且位于每两相邻的沟槽之间,第一n型掺杂部与第二n型掺杂部接触,阳极设置于p型掺杂部远离阴极的一侧。在本申请中,通过在p型掺杂部中设置有第一n型掺杂部和第二n型掺杂部,因p型掺杂部是因半导体中掺杂p型杂质离子形成,第一n型掺杂部和第二n型掺杂部是由半导体掺杂n型杂质离子形成,以中和掉部分p型掺杂部的掺杂浓度,从而可以降低正向导通时空穴的注入效率,进而可以降低反向恢复峰值电流,减少反向恢复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自一所述沟槽到相邻的另一所述沟槽的方向上,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呈阶梯式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的掺杂浓度小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的掺杂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掺杂部的掺杂浓度为1e14~1e16cm-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的掺杂浓度为1e14~1e16cm-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到所述漂移层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到所述阳极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以及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均与所述多晶硅部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n型掺杂部的长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二极管器件,包括阴极、漂移层、P型掺杂部、多晶硅部、第一N型掺杂部、第二N型掺杂部以及阳极,漂移层设置于阴极上,P型掺杂部设置于漂移层远离阴极的一侧,P型掺杂部具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沟槽,沟槽还延伸入部分漂移层中,多晶硅部填充于沟槽中,第一N型掺杂部和第二N型掺杂部设置于P型掺杂部中且位于每两相邻的沟槽之间,第一N型掺杂部与第二N型掺杂部接触,阳极设置于P型掺杂部远离阴极的一侧。在本申请中,通过在P型掺杂部中设置有第一N型掺杂部和第二N型掺杂部,以中和掉部分P型掺杂部的掺杂浓度,从而降低正向导通时空穴的注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聪,伍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威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