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储能机柜、储能单元及配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6453发布日期:2023-12-14 03:3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舰载储能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舰载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舰载储能机柜、储能单元及配电设备。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的舰载电池的设计方案中,采用储能机柜承载电池模组。储能机柜包括用来承载电池模组的承载板或者其他骨架结构,同时为了实现电池模组的温度调节,储能机柜内还额外设置有换热结构,例如在电池模组的底部或者侧面设置换热板。然而,现有的储能机柜因须额外设置换热板而造成储能机柜内部空间的浪费,降低储能机柜的空间利用率,影响储能单元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较高的舰载储能机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舰载储能机柜,其中,包括机架、多层承载板以及换热系统;所述多层承载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并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每层所述承载板分别用于承载至少一个电池模组,所述承载板的内部设置有换热流道,所述承载板具有连通于所述换热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换热系统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侧面,所述换热系统连通于多层所述承载板的换热流道,所述换热系统和所述换热流道中流通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系统包括进液集流管、出液集流管、多组进液管以及多组出液管,所述进液集流管和出液集流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侧面,所述进液集流管具有总进液口,且所述进液集流管经由所述多组进液管分别连通于所述多层承载板的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集流管具有总出液口,且所述出液集流管经由所述多组出液管分别连通于所述多层承载板的所述出液口;其中,所述舰载储能机柜被配置为:利用所述承载板与所述电池模组换热,实现对所述电池模组的温度调节。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进液集流管和出液集流管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进液集流管和出液集流管位于所述机架的相同一侧,并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总进液口位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总进液口的接口方向被配置为能够在4×90°的方向上可调节地布置;和/或,所述总出液口位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总出液口的接口方向被配置为能够在4×90°的方向上可调节地布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进液集流管呈板状结构且流道截面呈矩形;和/或,所述出液集流管呈板状结构且流道截面呈矩形。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层所述承载板具有多个所述进液口,每组所述进液管包括多根,多根所述进液管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进液口。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对于一层所述承载板,多根所述进液管的各一端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进液口,各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液集流管,且多根所述进液管的各另一端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列。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层所述承载板具有多个所述出液口,每组所述出液管包括多根,多根所述出液管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出液口。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对于一层所述承载板,多根所述出液管的各一端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出液口,各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出液集流管,且多根所述出液管的各另一端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列。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换热流道呈蛇形。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换热流道中设置有导流支撑块,所述导流支撑块支撑于所述换热流道的顶壁与底壁之间,且所述导流支撑块与所述换热流道的两侧壁均间隔布置,以使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导流支撑块处形成分流。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换热流道具有直线段以及弧形段,所述直线段沿直线路径延伸,所述弧形段沿弧形路径弯曲延伸;其中:所述导流支撑块包括第一导流支撑块,所述第一导流支撑块设置于所述直线段中,所述第一导流支撑块呈直线型;和/或,所述导流支撑块包括第二导流支撑块,所述第二导流支撑块设置于所述弧形段中,所述第二导流支撑块呈弧型。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承载板具有连通于所述换热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所述换热流道的邻近所述进液口的部分设置有阶梯状导流结构;和/或,所述换热流道的邻近所述出液口的部分设置有阶梯状集流结构。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机架包括框架以及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顶端,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框架中。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舰载储能机柜包括一层或者多层所述承载板,且其中一层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而作为所述机架的底板之用。

1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舰载储能机柜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舰载储能机柜包括机架、多层承载板以及换热系统。多层承载板沿竖直方向相间隔地设置于机架并用于承载电池模组,承载板的内部设置有换热流道。换热系统连通于多层承载板的换热流道,换热系统和换热流道中流通有换热介质。据此,舰载储能机柜能够利用承载板与电池模组换热,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温度调节。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承载板承载电池模组的同时,利用承载板的换热流道实现对电池模组的热管理。并且,本实用新型无需额外设置换热结构,有利于节省储能机柜的内部空间,提升储能单元的能量密度。

1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舰载储能机柜的储能单元。

2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储能单元,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

2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储能单元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2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储能单元,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舰载储能机柜,能够利用承载板同时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承载和热管理,同时有利于提升储能单元的能量密度。

24、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储能单元的配电设备。

2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配电设备,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储能单元。

2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配电设备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2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配电设备,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舰载储能单元的结构设计,能够利用承载板同时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承载和热管理,同时有利于提升储能单元的能量密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集流管和出液集流管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进液集流管和出液集流管位于所述机架的相同一侧,并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承载板具有多个所述进液口,每组所述进液管包括多根,多根所述进液管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进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对于一层所述承载板,多根所述进液管的各一端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进液口,各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液集流管,且多根所述进液管的各另一端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承载板具有多个所述出液口,每组所述出液管包括多根,多根所述出液管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出液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对于一层所述承载板,多根所述出液管的各一端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出液口,各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出液集流管,且多根所述出液管的各另一端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道呈蛇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道中设置有导流支撑块,所述导流支撑块支撑于所述换热流道的顶壁与底壁之间,且所述导流支撑块与所述换热流道的两侧壁均间隔布置,以使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导流支撑块处形成分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道具有直线段以及弧形段,所述直线段沿直线路径延伸,所述弧形段沿弧形路径弯曲延伸;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具有连通于所述换热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框架以及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顶端,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框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舰载储能机柜包括一层或者多层所述承载板,且其中一层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而作为所述机架的底板之用。

15.一种储能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舰载储能机柜。

16.一种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能单元。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舰载储能机柜及储能单元,舰载储能机柜包括机架、多层承载板及换热系统;多层承载板分别设置于机架并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每层承载板分别用于承载至少一个电池模组,承载板的内部设置有换热流道,承载板具有连通于换热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换热系统设置于机架侧面,换热系统连通于多层承载板的换热流道,换热系统和换热流道中流通有换热介质,换热系统包括进液集流管、出液集流管、多组进液管及多组出液管,进液集流管和出液集流管分别设置于机架侧面,进液集流管具有总进液口,且进液集流管经由多组进液管分别连通于多层承载板的进液口,出液集流管具有总出液口,且出液集流管经由多组出液管分别连通于多层承载板的出液口。

技术研发人员:薛利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