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极片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8604发布日期:2023-07-28 11:1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锂电池极片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制造,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池极片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1、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按照正极材料化可以分为三元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按照电池包装形式可分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软包电池,按照极片的组装方式可分为卷绕式和叠片式;这些电池目前采用的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而石墨又可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大类。石墨材料在进行充电后会形成与碳的化合物,发生一系列相变,导致新材料体积会发生膨胀,满充状态的体积膨胀率一般可达20%。对于卷绕式的方形锂离子电池,极片是一圈一圈紧紧卷绕在一起的,导致充电过程中负极片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其膨胀,容易引发极片的褶皱和电芯的鼓胀。

2、目前大多通过给卷绕电芯的极片进行压花处理,使原本平滑的极片不平整,可以为极片膨胀预留一些空间,从而缓解电芯鼓胀的问题。然而,现有技术对极片的处理方式往往比较复杂,而且由于极片有一定的脆性,对极片进行双面辊压处理容易导致极片断带、粉料脱落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及二次电池,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极片表明容易产生褶皱并导致电芯鼓胀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包括:

3、极片本体,所述极片本体具有沿厚度方向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4、所述极片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排沿宽度方向排布的压花,每个所述压花沿所述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呈长条形;每个所述压花在所述第一表面形成内凹部,并在所述第二表面形成与所述内凹部对应的凸出部。

5、可选地,所述压花沿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排,且多排所述压花沿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

6、可选地,所述压花沿极片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多排,且多排所述压花沿极片本体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列。

7、可选地,所述压花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呈圆弧形。

8、可选地,所述锂电池极片为负极片。

9、可选地,所述极片本体沿宽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极耳,靠近所述极耳一侧的压花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边缘距离,所述第一边缘距离的范围为1mm~500mm。

10、可选地,远离所述极耳一侧的压花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边缘距离,所述第二边缘距离的范围小于所述压花的宽度与相邻压花沿极片本体宽度方向的距离之和。

11、可选地,所述压花的长度为5mm~500mm,所述压花的宽度为1mm~100mm,所述压花的深度为1um~50um.

12、可选地,相邻所述压花沿极片本体宽度方向的距离为1mm~100mm。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卷绕电芯,所述卷绕电芯包括多层卷绕堆叠的的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和/或负极片为如上所述的锂电池极片。

14、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通过对极片本体单侧表面设计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并沿宽度方向排布的压花,可以缓冲充电时负极片沿长度方向的挤压力,改善负极片的褶皱情况,进而解决电芯的厚度鼓胀问题,同时压花位也可以存储电解液,有利于提升极片吸收电解液的速度,从而提升电池的电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花沿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排,且多排所述压花沿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花沿极片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多排,且多排所述压花沿极片本体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花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呈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极片为负极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本体沿宽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极耳,靠近所述极耳一侧的压花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边缘距离,所述第一边缘距离的范围为1mm~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极耳一侧的压花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边缘距离,所述第二边缘距离的范围小于所述压花的宽度与相邻压花沿极片本体宽度方向的距离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花的长度为5mm~500mm,所述压花的宽度为1mm~100mm,所述压花的深度为1um~50u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压花沿极片本体宽度方向的距离为1mm~100mm。

10.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卷绕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电芯包括多层卷绕堆叠的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和/或负极片为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极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及二次电池,锂电池极片包括极片本体,所述极片本体具有沿厚度方向相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极片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排沿宽度方向排布的压花,每个所述压花沿所述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呈长条形;每个所述压花在所述第一表面形成内凹部,并在所述第二表面形成与所述内凹部对应的凸出部。本技术通过对极片本体的单侧表面设计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并沿宽度方向排布的压花,可以缓冲充电时负极片沿长度方向的挤压力,改善负极片的褶皱情况,进而解决电芯的厚度鼓胀问题,同时压花的部位也可以存储电解液,有利于提升极片吸收电解液的速度,从而提升电池的电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