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端子组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91092发布日期:2023-06-08 09:5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端子、端子组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端子、端子组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端子采用s形的端子接触部,在公端和母端互配时,s形的端子接触部的端点会相互抵触,之后各自滑配至最终的接触位置。在此过程中,端子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弹性形变,这需要端子外露的弹性部分具有较强的抗降服能力,以保证在最终相互接触形态时的稳定配合。这不利于端子间保持稳定接触,特别是在长时间使用后易由于端子的强度性能衰减,影响端子的正常连接。另外,现有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对接时连接稳定性不高,难以满足未来对更高的高速传输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端子组及连接器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端子无法保持稳定接触,连接稳定性不高,难以满足未来对更高的高速传输要求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3、提供了一种端子,包括:

4、安装段;

5、接触段,自所述安装段一端沿远离所述安装段方向延伸,所述接触段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端和远端部,所述安装端与所述安装段连接,所述接触段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形成有靠近所述远端部的第一触点;

6、支撑段,位于所述接触段的所述第一表面一侧,所述支撑段位于所述远端部旁,且所述支撑段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的支撑端以及与所述远端部连接的连接端,以使所述支撑段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接触段配合形成封闭环;

7、其中,一对所述端子沿第一方向互配对接时,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与另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表面接触。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段和所述支撑段一体成型设置。

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部形成有沿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凸起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凸起顶点。

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段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凸起结构。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段包括沿所述安装端指向所述远端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接触区段和第二接触区段,所述第一接触区段和第二接触区段配合形成沿所述第二表面指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凸起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表面还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区段的第二触点,一对所述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互配对接完成时,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与另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触点接触。

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区段上设有至少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段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臂和至少一个延伸臂,所述支撑臂一端与所述远端部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以使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接触段配合形成封闭环,所述延伸臂一端与所述远端部固定,另一端朝所述安装端方向延伸趋近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延伸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和所述至少一个延伸臂靠近所述远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为一体。

1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区段、第二支撑区段和第三支撑区段,所述第一支撑区段一端与所述远端部固定,另一端朝所述安装端方向延伸趋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三支撑区段贴合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撑区段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区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区域连接。

1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延伸臂背离所述远端部一端之间的延伸长度为3.05~5mm。

1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远端部端部之间的延伸长度为0.5~0.95mm。

1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一对所述端子互配对接完成时,一对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触区段相互平行,且一对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触区段之间形成0.1~0.5mm的间隙。

1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段包括沿背离所述接触段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区段、第二安装区段和第三安装区段,所述第一安装区段与所述远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区段与所述第三安装区段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安装区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区段倾斜设置以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区段和所述第三安装区段。

2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区段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安装区段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1~0.5mm。

2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一对所述端子互配对接完成时,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与另一端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0.7~2.0mm,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与另一端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2.5~4.5mm。

2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23、提供一种端子组,包括:

24、多个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端子,所述多个端子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若干接地端子以及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在相邻所述接地端子的间隙处的若干信号端子;

25、绝缘体,用于固持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安装段;

26、其中,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接触段相互平行,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支撑段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为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

2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体面向所述接触段一端面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支撑块,所述若干支撑块布置在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第一表面一侧,且所述若干支撑块用于支撑各所述信号端子和各所述接地端子。

2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体面向所述接触段一段面上设有位于相邻所述端子之间的槽口。

2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

30、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31、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层叠间隔设置的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端子组,相邻所述端子组中,一侧所述端子组的所述支撑段面向另一侧所述端子组的所述支撑段,以形成第一八字形结构;

32、第二连接器,包括多个层叠间隔设置的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端子组,相邻所述端子组中,一侧所述端子组的所述第二表面面向另一侧所述端子组的所述第二表面,以形成第二八字形结构;

3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互配对接时,所述第一八字形结构插入所述第二八字形结构中将所述第二八字形结构撑开形成对接。

34、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35、本申请端子包括支撑段,支撑段包括与接触段第一表面接触的支撑端以及与接触段的远端部连接的连接端,使得支撑段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所述接触段配合形成封闭环,从而有效提高端子对接时的接触稳定性和信号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段和所述支撑段一体成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形成有沿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凸起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凸起顶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凸起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段包括沿所述安装端指向所述远端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接触区段和第二接触区段,所述第一接触区段和第二接触区段配合形成沿所述第二表面指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凸起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表面还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区段的第二触点,一对所述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互配对接完成时,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与另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触点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区段上设有至少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臂和至少一个延伸臂,所述支撑臂一端与所述远端部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以使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接触段配合形成封闭环,所述延伸臂一端与所述远端部固定,另一端朝所述安装端方向延伸趋近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延伸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和所述至少一个延伸臂靠近所述远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区段、第二支撑区段和第三支撑区段,所述第一支撑区段一端与所述远端部固定,另一端朝所述安装端方向延伸趋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三支撑区段贴合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撑区段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区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区域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延伸臂背离所述远端部一端之间的延伸长度为3.05~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远端部端部之间的延伸长度为0.5~0.95mm。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端子互配对接完成时,一对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触区段相互平行,且一对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触区段之间形成0.1~0.5mm的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包括沿背离所述接触段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区段、第二安装区段和第三安装区段,所述第一安装区段与所述远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区段与所述第三安装区段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安装区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区段倾斜设置以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区段和所述第三安装区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段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三安装区段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1~0.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端子互配对接完成时,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与另一端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0.7~2.0mm,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与另一端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2.5~4.5mm。

16.一种端子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面向所述接触段一端面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支撑块,所述若干支撑块布置在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第一表面一侧,且所述若干支撑块用于支撑各所述信号端子和各所述接地端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面向所述接触段一段面上设有位于相邻所述端子之间的槽口。

19.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端子、端子组及连接器组件,端子包括安装段;接触段自所述安装段一端沿远离所述安装段方向延伸,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端和远端部,所述安装端与所述安装段连接,所述接触段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形成有靠近所述远端部的第一触点;支撑段位于所述接触段的所述第一表面一侧,所述支撑段位于所述远端部旁,且所述支撑段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的支撑端以及与所述远端部连接的连接端。本申请支撑段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所述接触段配合形成封闭环,从而有效提高端子对接时的接触稳定性和信号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硕,顾海山,踪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