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正负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53516发布日期:2023-04-26 13:3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正负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池正负极结构。


背景技术:

1、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锂电池正在被应用于各个场景作为设备的主动电源或者备用电源。尤其是在物联网应用中,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入和多元化,对电池的需求也变得更加独特,如集合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适中的放电电流的电池要求,需要技术人员做进一步的设计和优化。

2、现有的主流叠片技术方案分为单层叠片和多层叠片。其中单层叠片的技术方案为,将一张正极片和一张负极片叠加组装在一起,中间采用隔膜隔离避免短路;多层叠片的技术方案为,将多张正极片和多张负极片按照一片正极叠一片负极的方式叠加组装在一起,中间采用隔膜隔离避免短路。

3、现有技术的缺点:单层的正负极叠片结构,虽然可以将正负极片都做的很厚而减少非活性物质,比如集流体、隔膜等的用量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由于正负极的正对面积较小,不能满足较大的电流放电需求。相反的,多层的正负极叠片结构,虽然正负极的正对面积较大,可以满足较大的电流放电需求,但是在保证电池尺寸的条件下正负极片都需要做的更薄,从而引入了较多的非活性物质的用量,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

4、另外,对于正极或者负极片数超过两层以上的叠片技术方案,集流的引出通常是采用将每一层都预留或者焊接一个极耳,然后将这些极耳焊接在一起汇流,最后裁剪剩下一个或者再焊接一个较长的极耳引出到包装外。该方案需要在包装壳内预留一定的空间放置汇流部件,在只有两层正极的方案设计中,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影响较大。同时,该方案需要考虑预留极耳和极耳转接,操作步骤繁琐,生产成本较高。

5、本发明专利的目的:通过设计一种电池的正负极结构和组装技术,来同时满足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兼具适中的放电电流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正负极结构,以期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池正负极结构,包括:

4、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具有两片;

5、金属网,所述金属网用于将两片所述正极片包覆,且所述两片正极片之间预留有可以使两片所述正极片对折的间隙;

6、正极耳,所述正极耳连接在所述金属网的一端;

7、负极片,所述负极片设置在两片正极片之间,且所述负极片套设有隔膜袋;

8、负极耳,所述负极耳连接在所述负极片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的面积小于两片正极片面积的总和。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的两端分别在两片正极片上的正投影均在两片正极片之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为铝网或铜网。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片正极片对折后,两边分别用胶带固定。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4、一片金属锂负极夹在两片正极片中间的技术方案。相较于单层的一片负极对一片正极叠片来说,正负极片的接触面积更大,可以提供较大的放电电流;相较于多层的正负极叠片来说,可以减少非活性物质,如集流体、隔膜等的用量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采用先将正极极耳焊接在铝网上,再在铝网的两端静压上正极片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每个极片都预留或者焊接极耳,然后再汇流、转接等,操作工艺步骤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正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的面积小于两片正极片面积的总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的两端分别在两片正极片上的正投影均在两片正极片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为铝网或铜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正极片对折后,两边分别用胶带固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正负极结构,包括: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具有两片;金属网,所述金属网用于将两片所述正极片包覆,且所述两片正极片之间预留有可以使两片所述正极片对折的间隙;正极耳,所述正极耳连接在所述金属网的一端;负极片,所述负极片设置在两片正极片之间,且所述负极片套设有隔膜袋;负极耳,所述负极耳连接在所述负极片上。本申请相较于单层的一片负极对一片正极叠片来说,正负极片的接触面积更大,可以提供较大的放电电流;相较于多层的正负极叠片来说,可以减少非活性物质。

技术研发人员:高剑,韩洪川,赵方辉,周雪,李小龙,王铭,周川冀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