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99610发布日期:2023-08-04 00:4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接触器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电气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接触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成套柜是一种电子设备,其主要指的是高压开关柜和低压配电柜等成套布置的电气控制柜。

2、在相关技术中,成套柜中配置有接触器。接触器主要包括壳体、动触桥、静触头和驱动件。在驱动件未得电时,动触桥和静触头相互间隔,接触器断开。在驱动件得电后,驱动件驱动动触桥朝向静触头移动,使得二者接触,接触器随之导通。在驱动件失电后,动触桥和静触头分离。在此过程中,动触桥和静触头之间会产生电弧,电弧会烧蚀动触桥和静触头,导致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大幅降低。

3、因此,如何减少电弧对动触桥和静触头的烧蚀,以提高接触器的使用寿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及电子设备,能够提高接触器的使用寿命。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包括壳体、导电组件和驱动组件;

3、所述导电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动触桥、静触头和灭弧组件,所述动触桥和所述静触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灭弧组件为电导体,所述灭弧组件位于所述间隙的一侧,所述灭弧组件具有引弧结构,引弧结构与所述间隙相邻,所述引弧结构背向所述间隙延伸;

4、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在得电时,驱动所述动触桥朝向所述静触头移动,以使得所述间隙闭合。

5、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灭弧组件包括主板;

6、所述主板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间隙相对;

7、所述引弧结构位于所述通孔的四周,且所述引弧结构与所述主板相连。

8、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引弧结构包括第一栅板和第二栅板;

9、所述第一栅板和所述第二栅板相对布置,所述第一栅板和所述第二栅板均与所述通孔的内边缘相连。

10、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栅板和所述第二栅板位于所述主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栅板和所述第二栅板背向所述主板的一端,均朝向所述间隙延伸。

11、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栅板、所述第二栅板和所述静触头沿所述动触桥的移动方向依次排布;

12、所述第一栅板和所述第二栅板之间形成第一引弧通道,所述第一引弧通道与所述通孔连通;

13、所述第二栅板和所述静触头之间形成第二引弧通道。

14、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沿所述动触桥的移动方向依次排布;

15、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第一引弧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孔与所述第二引弧通道连通。

16、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灭弧组件还包括安装结构;

17、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主板的外边缘相连,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装配在一起。

18、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

19、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分别位于所述引弧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均与所述主板的外边缘相连;

20、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抵。

21、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插板;

22、所述插板位于所述主板的背向所述引弧结构的一侧,且所述插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板的外边缘相连,所述插板的第二端插接在所述壳体的壳壁中。

23、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引弧结构相邻,所述插板的第二端背向所述间隙延伸。

24、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三排气孔;

25、所述插板的第二端插接在所述第三排气孔中。

26、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文所述的接触器。

2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是:

28、在动触桥和静触头分离时,动触桥和静触头之间的间隙处会产生电弧。由于间隙的一侧设置有灭弧组件,且灭弧组件具有引弧结构,所以在引弧结构的作用下,电弧能够被引弧结构所引导,使得电弧从间隙处沿背向间隙的方向被引导至别处,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电弧对动触桥和静触头产生烧蚀,进而提高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导电组件(20)、灭弧组件(230)和驱动组件(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组件(230)包括主板(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结构(231)包括第一栅板(234)和第二栅板(2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板(234)和所述第二栅板(235)位于所述主板(232)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栅板(234)和所述第二栅板(235)背向所述主板(232)的一端,均朝向所述间隙(240)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板(234)、所述第二栅板(235)和所述静触头(220)沿所述动触桥(210)的移动方向依次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一排气孔(110)和第二排气孔(120),所述第一排气孔(110)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20)沿所述动触桥(210)的移动方向依次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组件(230)还包括安装结构(23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236)包括第一夹板(237)和第二夹板(23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236)还包括插板(23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239)的第一端与所述引弧结构(231)相邻,所述插板(239)的第二端背向所述间隙(240)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三排气孔(130);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


技术总结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及电子设备,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该接触器包括壳体、导电组件和驱动组件;导电组件位于壳体内,导电组件包括动触桥、静触头和灭弧组件,动触桥和静触头之间具有间隙,灭弧组件为电导体,灭弧组件位于间隙的一侧,灭弧组件具有引弧结构,引弧结构与间隙相邻,引弧结构背向间隙延伸;驱动组件位于壳体内,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在得电时,驱动动触桥朝向静触头移动,以使得间隙闭合。本公开能够提高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张慎虎,肖涵,徐江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公牛低压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