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1877发布日期:2023-08-24 20:1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具体为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1、电池组,是指分串联和并联,并联的电池组要求每个电池电压相同,输出的电压等于一个电池的电压,并联电池组能提供更强的电流,串联电池组没有过多的要求,电池组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的十分广泛,电视遥控器,电子玩具,手电筒中都有串联电池组。

2、目前在现有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的连接布置过程中,电池组在连接中,电池组安装后不稳定,不便于取出更换的情况,同时在使用中,电池组安装使用中内部热量不便于散出,容易造成电池组中热量堆积,增加后续的电池组的使用隐患,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包括布置箱体,所述布置箱体底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表面开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相对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散热腔内壁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腔顶侧与开设在布置箱体底端的散热孔连通,所述散热孔顶端与开设在布置箱体内的通孔连通,所述通孔顶端与开设在布置箱体内的放置槽连通,所述放置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末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夹持有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相对连接有导电组件。

3、优选的,所述放置槽与电池组件数目相等,所述电池组件正下方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截面积小于电池组件底端截面面积,所述通孔底端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底端与散热腔连通,所述散热腔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散热腔横向平行开设在底座内,同一所述散热腔顶部的相邻放置槽等距分布。

4、优选的,所述底座底侧表面螺纹贯穿有若干个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末端与布置箱体底侧表面螺纹连接。

5、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内壁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弧形凸面与放置槽内壁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橡胶柱。

6、优选的,所述放置槽顶端设置有电池盖,所述电池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布置箱体顶端,所述电池盖滑动套接在第一连接线柱表面。

7、优选的,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组壳、放置腔、固定柱、导热放置壳、散热导孔以及电池,所述电池组壳顶部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末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放置壳,所述导热放置壳侧表面开设有散热导孔,所述导热放置壳内放置有电池。

8、优选的,所述放置腔数目为三个,三个所述放置腔在电池组壳内呈品字形分布,所述放置腔内同轴线设置有导热放置壳,所述导热放置壳外侧表面通过固定柱与放置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放置壳侧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散热导孔,所述散热导孔与放置腔以及导热放置壳内腔连通,所述放置腔贯穿电池组壳。

9、优选的,所述导电组件包括第一星形连接片、第一连接线柱、连接导线、锁紧帽盖、正极连接端、第二星形连接片、第二连接线柱、导电块以及负极连接端,所述第一星形连接片与电池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星形连接片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柱,所述第一连接线柱表面安装有连接导线,所述第一连接线柱顶端螺纹连接有锁紧帽盖,所述第一连接线柱与正极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星形连接片与电池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星形连接片底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线柱,所述第二连接线柱末端贴合有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固定连接在通孔内壁。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星形连接片与第二星形连接片分别设置在电池组壳相对两端,相邻所述第一星形连接片顶部的第一连接线柱之间通过连接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柱通过连接导线与正极连接端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导电块一侧与第二星形连接片紧密贴合,相邻所述导电块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且导电块通过导线与负极连接端电性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发明在电池工作的散热效果中,通过启动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作用下,电池放置腔中的热量通过散热导孔导出,导出的热量通过通孔以及散热孔进入散热腔中,散热风扇将散热腔中热量导出,提高散热效果,且散热腔末端设置过滤网,便于对杂质进行过滤拦截,避免外部灰尘杂质的影响,满足散热需求。

14、2、本发明在电池组壳的组装中,将电池放置在导热放置壳中,电池组壳中电池安装稳定后第一星形连接片与电池正极连接,电池负极与第二星形连接片底侧电性连接,然后将组装后的电池组壳放置在放置槽中,通过电池盖贯穿第一星形连接片顶侧的第一连接线柱表面,然后电池盖底侧与布置箱体顶侧贴合,旋转螺栓,通过螺栓将电池盖稳定固定,保障电池组壳的放置稳定,同时保障第二星形连接片底侧通过第二连接线柱与导电块紧密贴合,提高连接稳定性,最后通过将底座放置在布置箱体底端,旋转螺栓,通过螺栓将底座稳定固定在布置箱体底端,便于后续散热操作,满足使用需求。

15、3、本发明在通电连接中,第一星形连接片与电池正极连接,通过连接导线将相邻的第一星形连接片顶侧的第一连接线柱连接,同时最后通过连接导线与正极连接端电性连接,第二星形连接片底侧通过第二连接线柱与导电块紧密贴合,通过导线将导电块进行稳定连接,同时导线与负极连接端电性连接,便于导电连通,方便电池安装后的稳定使用。



技术特征:

1.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包括布置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箱体(1)底端通过紧固螺栓(5)与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表面开设有散热腔(201),所述散热腔(201)相对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4),所述过滤网(4)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散热腔(201)内壁的散热风扇(3),所述散热腔(201)顶侧与开设在布置箱体(1)底端的散热孔(103)连通,所述散热孔(103)顶端与开设在布置箱体(1)内的通孔(102)连通,所述通孔(102)顶端与开设在布置箱体(1)内的放置槽(101)连通,所述放置槽(10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柱(6),所述橡胶柱(6)末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7),所述弧形板(7)内夹持有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相对连接有导电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101)与电池组件数目相等,所述电池组件正下方设置有通孔(102),所述通孔(102)截面积小于电池组件底端截面面积,所述通孔(102)底端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03),所述散热孔(103)底端与散热腔(201)连通,所述散热腔(201)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散热腔(201)横向平行开设在底座(2)内,同一所述散热腔(201)顶部的相邻放置槽(101)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底侧表面螺纹贯穿有若干个紧固螺栓(5),所述紧固螺栓(5)末端与布置箱体(1)底侧表面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101)内壁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板(7),所述弧形板(7)弧形凸面与放置槽(101)内壁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橡胶柱(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101)顶端设置有电池盖(14),所述电池盖(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布置箱体(1)顶端,所述电池盖(14)滑动套接在第一连接线柱(13)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组壳(8)、放置腔(801)、固定柱(9)、导热放置壳(10)、散热导孔(1001)以及电池(11),所述电池组壳(8)顶部开设有放置腔(801),所述放置腔(801)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末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放置壳(10),所述导热放置壳(10)侧表面开设有散热导孔(1001),所述导热放置壳(10)内放置有电池(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腔(801)数目为三个,三个所述放置腔(801)在电池组壳(8)内呈品字形分布,所述放置腔(801)内同轴线设置有导热放置壳(10),所述导热放置壳(10)外侧表面通过固定柱(9)与放置腔(80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放置壳(10)侧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散热导孔(1001),所述散热导孔(1001)与放置腔(801)以及导热放置壳(10)内腔连通,所述放置腔(801)贯穿电池组壳(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包括第一星形连接片(12)、第一连接线柱(13)、连接导线(16)、锁紧帽盖(15)、正极连接端(17)、第二星形连接片(18)、第二连接线柱(19)、导电块(20)以及负极连接端(21),所述第一星形连接片(12)与电池(11)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星形连接片(12)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柱(13),所述第一连接线柱(13)表面安装有连接导线(16),所述第一连接线柱(13)顶端螺纹连接有锁紧帽盖(15),所述第一连接线柱(13)与正极连接端(17)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星形连接片(18)与电池(11)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星形连接片(18)底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线柱(19),所述第二连接线柱(19)末端贴合有导电块(20),所述导电块(20)固定连接在通孔(102)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星形连接片(12)与第二星形连接片(18)分别设置在电池组壳(8)相对两端,相邻所述第一星形连接片(12)顶部的第一连接线柱(13)之间通过连接导线(16)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柱(13)通过连接导线(16)与正极连接端(17)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块(20)一侧与第二星形连接片(18)紧密贴合,相邻所述导电块(20)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且导电块(20)通过导线与负极连接端(21)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供给系统的电池组排列连接布置结构,包括布置箱体,所述布置箱体底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表面开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相对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散热腔内壁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腔顶侧与开设在布置箱体底端的散热孔连通,所述散热孔顶端与开设在布置箱体内的通孔连通,所述通孔顶端与开设在布置箱体内的放置槽连通,所述放置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柱。本发明在电池工作的散热效果中,通过启动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作用下,电池放置腔中的热量通过散热导孔导出,导出的热量通过通孔以及散热孔进入散热腔中,散热风扇将散热腔中热量导出,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浙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