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及卷芯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63184发布日期:2024-02-02 20:4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及卷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及卷芯。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极片卷绕后形成电芯,电芯放在壳体中组装形成电池。其中,电池的锂离子在脱嵌过程中会使得极片膨胀,导致极片的内应力增大,从而使电芯膨胀。电芯膨胀的时候,内圈的极片和外圈的极片的膨胀情况不一致,比如内圈的极片膨胀较大,而外圈的极片膨胀较小。这会导致电芯中内圈的极片和外圈的极片性能不一致,也即,内圈的极片的性能和外圈的极片的性能差异较大,进一步地,这会使电芯的性能恶化较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避免电池恶化较快。

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卷芯。

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对卷绕完成的卷芯充电或者放电,并得到所述卷芯的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和所述卷芯的外层的压力变化值,其中,所述内层的起点为所述卷芯卷绕的起点,所述内层的圈数占据所述卷芯的总圈数的三分之一,所述外层的终点为所述卷芯卷绕的终点,所述外层的圈数占据所述卷芯的总圈数的三分之二;

5、根据所述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和所述外层的压力变化值,调整待卷绕的极片的卷绕张力。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对卷绕完成的卷芯的不同层分别进行压力检测,比如对卷芯的内层和外层,得到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和外层的压力变化值,并且对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和外层的压力变化值比对,从而调整待卷绕的极片的卷绕张力。如此,通过调节待卷绕的极片的卷绕张力,可以使卷芯的内圈(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和卷芯的外圈(外层)的压力变化值保持一致,从而使卷芯的内圈和外圈的性能保持一致,避免卷芯的性能恶化较快。具体地,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避免电池恶化较快。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当所述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大于所述外层的压力变化值,对待卷绕的所述极片卷绕时,调低所述极片的初始段的卷绕张力,其中,所述初始段的起点为所述极片的起点,且所述初始段的长度占据所述极片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当所述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大于所述外层的压力变化值,对待卷绕的所述极片卷绕时,调高所述极片的中后段的卷绕张力,其中,所述中后段的终点为所述极片的终点,且所述中后段的长度占据所述极片的长度的三分之二。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当所述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小于所述外层的压力变化值,对待卷绕的所述极片卷绕时,调高所述极片的初始段的卷绕张力,其中,所述初始段的起点为所述极片的起点,且所述初始段的长度占据所述极片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当所述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小于所述外层的压力变化值,对待卷绕的所述极片卷绕时,调低所述极片的中后段的卷绕张力,其中,所述中后段的终点为所述极片的终点,且所述中后段的长度占据所述极片的长度的三分之二。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所述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卷芯中,并沿从所述卷芯的中心到所述卷芯的外围的方向,使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卷芯的内层的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卷芯的外层的压力值。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相对于所述卷芯的中心对称设置。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所述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顶盖上设置出线孔,将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连接线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连接线共同穿过所述出线孔,并和压力记录仪连接。

14、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卷芯,通过极片卷绕形成,对所述极片的卷绕张力通过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得到。

1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卷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通过对卷绕完成的卷芯检测后,调整了待卷绕的极片的卷绕张力,从而使后续的极片卷绕形成的卷芯的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和外层的压力变化值保持一致,如此,卷芯能够有效避免性能恶化较快。

16、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大于所述外层的压力变化值,对待卷绕的所述极片卷绕时,调低所述极片的初始段的卷绕张力,其中,所述初始段的起点为所述极片的起点,且所述初始段的长度占据所述极片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大于所述外层的压力变化值,对待卷绕的所述极片卷绕时,调高所述极片的中后段的卷绕张力,其中,所述中后段的终点为所述极片的终点,且所述中后段的长度占据所述极片的长度的三分之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小于所述外层的压力变化值,对待卷绕的所述极片卷绕时,调高所述极片的初始段的卷绕张力,其中,所述初始段的起点为所述极片的起点,且所述初始段的长度占据所述极片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小于所述外层的压力变化值,对待卷绕的所述极片卷绕时,调低所述极片的中后段的卷绕张力,其中,所述中后段的终点为所述极片的终点,且所述中后段的长度占据所述极片的长度的三分之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卷芯中,并沿从所述卷芯的中心到所述卷芯的外围的方向,使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卷芯的内层的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卷芯的外层的压力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相对于所述卷芯的中心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顶盖上设置出线孔,将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连接线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连接线共同穿过所述出线孔,并和压力记录仪连接。

9.卷芯,其特征在于,通过极片卷绕形成,对所述极片的卷绕张力通过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得到。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卷绕完成的卷芯充电或者放电,并得到所述卷芯的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和所述卷芯的外层的压力变化值,其中,所述内层的起点为所述卷芯卷绕的起点,所述内层的圈数占据所述卷芯的总圈数的三分之一,所述外层的终点为所述卷芯卷绕的终点,所述外层的圈数占据所述卷芯的总圈数的三分之二;根据所述内层的压力变化值和所述外层的压力变化值,调整待卷绕的极片的卷绕张力。本发明的极片卷绕张力调整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避免电池恶化较快。

技术研发人员:王诚文,李恺,周崇旺,黄善鹏,林碧威,孙江湖,黎惠锋,郑明清,项海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锂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