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绝缘座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8625发布日期:2023-12-14 07:5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绝缘座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的,尤其涉及一种含绝缘座的电池。


背景技术:

1、目前大容量的电池通常都会采用电池能量分配系统,电池能量分配系统在本领域又被称为bdu,bdu全称是battery energy distribution unit,bdu又称电池切断单元(battery disconnect unit),是新能源车高压回路中的重要配件,控制着高压电气回路的上下电过程、预充过程、充电过程。

2、基于采用了bdu,为了使电池结构既紧凑又便于安装,bdu和电芯模块的总正极和总负极之间都会采用铜排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线缆连接,换而言之,电芯模块上的总正极连接有第一导电排,电芯模块上的总负极连接有第二导电排,bdu上连接有第三导电排和第四导电排,安装时,需要将第一导电排和第三导电排互相连接,并将第二导电排和第四导电排互相连接,但是,当将两组导电排分别连接完成后,第一导电排和第三导电排互相连接的导电部位会裸露出来,第二导电排和第四导电排互相连接的导电部位也会裸露出来,所裸露的导电部位易和其他零部件接触而引发短路问题,特别是易使箱体带电,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作业人员在拆箱维护时也有一定概率触碰到所露出的导电部位,此时对作业人员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绝缘座的电池,主要解决基于采用导电排的方式实现电芯模块和bdu电连接的前提下如何确保电池运行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含绝缘座的电池,包括箱体、电芯模块、电池能量分配系统及至少两个绝缘座;

4、所述电芯模块及所述电池能量分配系统均容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电芯模块的总正极连接有第一导电排,所述电芯模块的总负极连接有第二导电排,所述电池能量分配系统上连接有第三导电排及第四导电排,所述第一导电排与所述第三导电排相互连接并形成电导通,所述第二导电排与所述第四导电排相互连接并形成电导通;

5、两所述绝缘座均固定于所述箱体内,且其一所述绝缘座笼罩所述第一导电排与所述第三导电排互相连接的导电部位,另一所述绝缘座笼罩所述第二导电排与所述第四导电排互相连接的导电部位。

6、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座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绝缘底座及绝缘上盖;

7、所述绝缘底座固定于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绝缘上盖的下方;

8、所述绝缘底座与所述绝缘上盖共同围设形成一个防护空间,其一所述绝缘底座的防护空间用于笼罩所述第一导电排与所述第三导电排互相连接的导电部位,另一所述绝缘底座的防护空间用于笼罩所述第二导电排与所述第四导电排互相连接的导电部位。

9、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芯模块包括多个电芯主体,各所述电芯主体的正极及负极均倒置于所述箱体内,以使所述第一导电排及所述第二导电排靠近所述箱体的内壁的底部,所述绝缘底座上延伸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置于所述防护空间之外并用于托起且分隔所述第一导电排/所述第二导电排与所述箱体的内壁。

10、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的内壁的底部设置有集流管及多条冷却流道;

11、多条所述冷却流道均与所述集流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集流管用于向多条所述冷却流道内提供冷却液,或者,用于供多条所述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液向外排出,两所述绝缘座的防护板的正下方均为所述集流管,其一所述绝缘座的防护板用于分隔所述集流管及所述第一导电排,另一所述绝缘座的防护板用于分隔所述集流管及所述第二导电排。

12、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含绝缘座的电池还包括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分别与多个所述电芯主体的正极及负极电连接,所述箱体内还容置有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采集模块通过线缆电连接,以使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多个所述电芯主体的电压信息及温度信息,所述绝缘上盖的外壁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线缆的避让结构。

13、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避让结构包括由所述绝缘上盖的顶面向所述绝缘底座的方向向下凹陷的凹槽。

14、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避让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上盖外壁的倒角结构。

15、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上盖包括顶面防护部及多个凸设于所述顶面防护部的侧面防护部;

16、所述绝缘底座正对所述顶面防护部的一面为支撑面,所述顶面防护部、所述支撑面及多个所述侧面防护部共同围设形成所述防护空间;

17、所述第一导电排与所述第三导电排互相连接的导电部位固定在其一所述绝缘座的所述支撑面上,所述第二导电排与所述第四导电排互相连接的导电部位固定在另一所述绝缘座的所述支撑面上。

18、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顶面防护部的内壁分别凸设有压块及倒扣,当所述绝缘上盖与所述绝缘底座互相连接后,所述倒扣向所述第三导电排/第四导电排的底面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三导电排/第四导电排的顶面抵接于所述压块上。

19、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一颗螺丝,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螺纹孔;

20、其一所述绝缘座内的所述螺丝穿过所述第一导电排及所述第三导电排后与对应的所述绝缘底座的螺纹孔连接;

21、另一所述绝缘座内的所述螺丝穿过所述第二导电排及所述第四导电排后与对应的所述绝缘底座的螺纹孔连接。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含绝缘座的电池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23、本方案设置了两个绝缘座,其中一个绝缘座用于笼罩第一导电排与第三导电排互相连接的导电部位,另外一个绝缘座用于笼罩第二导电排与第四导电排互相连接的导电部位,从而使得所裸露出来的两个导电部位不会由于与其他零部件接触而发生短路的情况发生,从而确保电池运行的稳定性,特别是不会致使箱体带电,当作业人员拆箱对电池进行维护或保养时,作业人员也不会误触到两个导电部位,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含绝缘座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7)、电芯模块(9)、电池能量分配系统(10)及至少两个绝缘座(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绝缘座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8)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绝缘底座(1)及绝缘上盖(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绝缘座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块(9)包括多个电芯主体(91),各所述电芯主体(91)的正极及负极均倒置于所述箱体(7)内,以使所述第一导电排(41)及所述第二导电排(42)靠近所述箱体(7)的内壁的底部,所述绝缘底座(1)上延伸有防护板(13),所述防护板(13)设置于所述防护空间(3)之外并用于托起且分隔所述第一导电排(41)/所述第二导电排(42)与所述箱体(7)的内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绝缘座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7)的内壁的底部设置有集流管(71)及多条冷却流道(7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绝缘座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绝缘座的电池还包括采集模块(20),所述采集模块(20)分别与多个所述电芯主体(91)的正极及负极电连接,所述箱体(7)内还容置有电池管理系统(30),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0)与所述采集模块(20)通过线缆(40)电连接,以使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0)能够通过所述采集模块(20)采集多个所述电芯主体(91)的电压信息及温度信息,所述绝缘上盖(2)的外壁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线缆(40)的避让结构(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绝缘座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结构(6)包括由所述绝缘上盖(2)的顶面向所述绝缘底座(1)的方向向下凹陷的凹槽(6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绝缘座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结构(6)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上盖(2)外壁的倒角结构(62)。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绝缘座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上盖(2)包括顶面防护部(21)及多个凸设于所述顶面防护部(21)的侧面防护部(2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绝缘座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防护部(21)的内壁分别凸设有压块(23)及倒扣(24),当所述绝缘上盖(2)与所述绝缘底座(1)互相连接后,所述倒扣(24)向所述第三导电排(43)/第四导电排(44)的底面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三导电排(43)/第四导电排(44)的顶面抵接于所述压块(23)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绝缘座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空间(3)内设置有至少一颗螺丝(5),所述支撑面(11)上设置有螺纹孔(11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绝缘座的电池,包括箱体、电芯模块、电池能量分配系统及至少两个绝缘座;所述电芯模块及电池能量分配系统均容置于箱体内,所述电芯模块的总正极连接有第一导电排,所述电芯模块的总负极连接有第二导电排,所述电池能量分配系统上连接有第三导电排及第四导电排,所述第一导电排与第三导电排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排与第四导电排相互连接;两所述绝缘座均固定于箱体内,且其一绝缘座笼罩第一导电排与第三导电排互相连接的导电部位,另一绝缘座笼罩第二导电排与第四导电排互相连接的导电部位;本申请主要解决基于采用导电排的方式实现电芯模块和BDU电连接的前提下如何确保电池运行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程振醒,杜俊丰,金佺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