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移动设备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34658发布日期:2024-03-06 16:53阅读:12来源:国知局
自移动设备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充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移动设备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1、在相关技术中,充电站对自移动设备充电时,充电站的发射端电极需要与接收端电极插接。但是,当自移动设备需要充电时,充电站的发射端电极与自移动设备的接收端电极在插接的过程中难以准确对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自移动设备及充电系统,以改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2、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移动设备,自移动设备包括自移动设备本体和接收端电极组件,接收端电极组件包括接收端电极和导向件,接收端电极和导向件均设于自移动设备本体,且接收端电极邻近导向件,导向件具有相连接的导向部和配合部,导向部具有导向面,导向面从自移动设备本体的外侧向自移动设备本体的方向呈逐渐收口状。导向部被配置为能够与充电站的连接件接触,并引导连接件向配合部移动,以使配合部能够与连接件配合。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配合部位于导向面靠近自移动设备本体的一侧。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部限定出导向通孔,导向通孔的孔壁为导向面,导向面为锥形面;或者,导向面为内凹球面;或者,导向面为内凹弧面。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部限定出导向通孔,配合部设有避让空间、配合孔和固定结构之中的其中一者。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件形成有配合孔和导向通孔,导向通孔连通于配合孔,配合孔和导向通孔沿背离自移动设备本体的方向依次排布,导向通孔位于导向部,导向通孔的孔壁为导向面,配合孔位于配合部。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通孔的孔径从导向通孔向配合孔的方向逐渐缩小,配合孔的孔径小于导向通孔的最大孔径。导向通孔的孔壁被配置为能够与连接件接触,以引导连接件向配合孔滑动。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配合孔的孔径d1和导向通孔的最大孔径d2的比值d1/d2取值范围为:0.18~0.25。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配合孔的孔径d1和导向通孔的最大孔径d2的比值d1/d2取值范围为:0.2~0.22。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配合孔的横截面积s1与导向通孔的最大横截面积s2的比值s1/s2取值范围为:0.03~0.06。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配合孔的横截面积s1与导向通孔的最大横截面积s2的比值s1/s2取值范围为:0.04~0.05。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收端电极设有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第二插接孔连通于第一插接孔,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沿背离自移动设备本体的方向依次排布,第二插接孔的孔径从第二插接孔向第一插接孔的方向逐渐缩小。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插接孔的孔壁为锥形面;或者,第二插接孔的孔壁为内凹球面;或者,第二插接孔的孔壁为内凹弧面。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部限定出导向通孔,配合部设有配合孔,接收端电极组件还包括滚珠套筒,滚珠套筒位于配合部。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收端电极组件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连接于导向件并位于配合部背离导向部的一侧,配合部和导向部的连接处的孔径小于滚珠套筒的外径。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收端电极组件还包括安装件,安装件安装于自移动设备本体,导向件可选择性地处于固定状态和转动状态,导向件处于固定状态时,导向件与安装件相对固定;导向件处于转动状态时,导向件与安装件相对转动。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义自移动设备的进退方向为前后方向,导向件处于转动状态时,导向件能够相对于安装件在左右方向上转动;或者,导向件能够相对于安装件在上下方向上转动。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收端电极组件还包括连接于导向件与安装件之间的转动件和限位件,导向件通过与安装件相连的转动件以实现相对于安装件转动,导向件通过与安装件相连的限位件以实现相对于安装件固定;限位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导向件与安装件之间且与转动件相间隔,以使导向件可选择性地处于固定状态和转动状态。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件处于转动状态时,导向件与安装件的转动轴线与水平方向一致;或者,导向件与安装件的转动轴线与竖直方向一致。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收端电极组件还包括紧固件,导向件处于固定状态时,导向件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与安装件相对固定;导向件处于转动状态时,导向件通过一个紧固件与安装件相对转动;其中,紧固件可以是螺钉或者插销。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收端电极组件还包括阻尼结构,阻尼结构设置于导向件和安装件的连接处。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收端电极的数量为两个,导向件位于两个接收端电极之间。

2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括自移动设备和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充电站,充电站设有与导向部和配合部配合的连接件,以及设有与接收端电极配合的发射端电极。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为连接柱,连接件被配置为能够与自移动设备的导向部的导向面接触,并能与配合部配合。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射端电极的数量为两个,连接件位于两个发射端电极之间。

27、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自移动设备及充电系统中,自移动设备包括自移动设备本体和接收端电极组件,接收端电极组件包括接收端电极和导向件,接收端电极和导向件均设于自移动设备本体,且接收端电极邻近导向件,导向件具有相连接的导向部和配合部,导向部具有导向面,导向面从自移动设备本体的外侧向自移动设备本体的方向呈逐渐收口状。导向部被配置为能够与充电站的连接件接触,并引导连接件向配合部移动,以使配合部能够与连接件配合。如此,由于导向部的导向面从自移动设备本体的外侧向自移动设备本体的方向呈逐渐收口状,所以,当自移动设备需要进行充电时,充电站的连接件可以与导向部接触,导向部的导向面可以引导充电站的连接件向配合部移动,使得配合部能够与连接件配合,从而有助于接收端电极能够准确、快速地与充电站的发射端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导向面靠近所述自移动设备本体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限定出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的孔壁为所述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为锥形面;或者,所述导向面为内凹球面;或者,所述导向面为内凹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设有限定出导向通孔,所述配合部设有避让空间、配合孔或者固定结构之中的其中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形成有配合孔和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连通于所述配合孔,所述配合孔和所述导向通孔沿背离所述自移动设备本体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导向通孔位于所述导向部,所述导向通孔的孔壁为所述导向面,所述配合孔位于所述配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孔的孔径从所述导向通孔向所述配合孔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配合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导向通孔的最大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的孔径d1和所述导向通孔的最大孔径d2的比值d1/d2取值范围为:0.18~0.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的孔径d1和所述导向通孔的最大孔径d2的比值d1/d2取值范围为:0.2~0.2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的横截面积s1与所述导向通孔的最大横截面积s2的比值s1/s2取值范围为:0.03~0.0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的横截面积s1与所述导向通孔的最大横截面积s2的比值s1/s2取值范围为:0.04~0.0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电极设有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连通于所述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沿背离所述自移动设备本体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插接孔的孔径从所述第二插接孔向所述第一插接孔的方向逐渐缩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孔的孔壁为锥形面;或者,所述第二插接孔的孔壁为内凹球面;或者,所述第二插接孔的孔壁为内凹弧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限定出导向通孔,所述配合部设有配合孔,所述接收端电极组件还包括滚珠套筒,所述滚珠套筒位于所述配合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电极组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连接于所述导向件并位于所述配合部背离所述导向部的一侧,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导向部的连接处的孔径小于所述滚珠套筒的外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电极组件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自移动设备本体,所述导向件可选择性地处于固定状态和转动状态,所述导向件处于所述固定状态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安装件相对固定;所述导向件处于所述转动状态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安装件相对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自移动设备的进退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导向件处于所述转动状态时,所述导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件在左右方向上转动;或者,所述导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件在上下方向上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电极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安装件之间的转动件和限位件,所述导向件通过与所述安装件相连的所述转动件以实现相对于所述安装件转动,所述导向件通过与所述安装件相连的所述限位件以实现相对于所述安装件固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电极组件还包括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设置于所述导向件和所述安装件的连接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电极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向件位于两个所述接收端电极之间。

20.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柱,所述连接件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自移动设备的所述导向部的所述导向面接触,并能与所述配合部配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电极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件位于两个所述发射端电极之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移动设备及充电系统,自移动设备包括自移动设备本体和接收端电极组件,接收端电极组件包括接收端电极和导向件,接收端电极和导向件均设于自移动设备本体,且接收端电极邻近导向件,导向件具有相连接的导向部和配合部,导向部具有导向面,导向面从自移动设备本体的外侧向自移动设备本体的方向呈逐渐收口状。导向部被配置为能够与充电站的连接件接触,并引导连接件向配合部移动,以使配合部能够与连接件配合。如此,充电站的连接件可以与导向部接触,导向部的导向面可以引导充电站的连接件向配合部移动,使得配合部能够与连接件配合,从而有助于接收端电极能够准确、快速地与充电站的发射端电极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黄阳,朱涛涛,宋永琪,李海涛,韩宝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汉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