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79289发布日期:2024-03-01 12:35阅读:14来源:国知局
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电化学装置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交通工具、电动工具、无人机、储能设备等领域。随着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以及应用环境的多样化,对电化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设备,能够提高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2、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和壳体,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方向为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一底壁以及第二底壁围设形成容纳空间,电极组件收容于容纳空间。其中,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基部和第一凸部,第一凸部连接第一基部和第三侧壁,第一凸部的外表面沿第二方向凸出于第一基部的外表面,第一凸部的内表面相对于第一基部的内表面朝远离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

3、本技术的电化学装置通过在第一侧壁设置第一凸部,在电极组件膨胀时,其角位更不容易顶到第一侧壁,同时,由于第一凸部与第一基部之间存在高度差,壳体沿第一方向膨胀时,第一底壁和/或第二底壁拉扯第一侧壁使得第一侧壁塌陷变形的过程中,电极组件会先接触第一基部形成支撑,从而缓解电极组件对壳体拐角处的挤压,从而降低壳体拐角处破损的风险,提高电化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4、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还包括第二凸部,第二凸部连接第一基部和第四侧壁,第二凸部的外表面沿第二方向凸出于第一基部的外表面,第二凸部的内表面相对于第一基部的内表面朝远离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如此,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可降低壳体两侧拐角处破损的风险,提高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5、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第一基部的外表面与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l,第一凸部凸出于第一基部外表面的高度为l1,满足:0.005l≤l1≤0.1l。

6、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三方向,第三侧壁的外表面与第四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w,第一凸部的宽度为w1,满足:0.05w≤w1≤0.3w。

7、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第一基部的外表面与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l,第二凸部凸出于第一基部外表面的高度为l2,满足:0.005l≤l2≤0.1l。

8、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三方向,第三侧壁的外表面与第四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w,第二凸部的宽度为w2,满足:0.05w≤w2≤0.3w。

9、上述方案中,在提高电化学装置使用可靠性的同时,还可使电化学装置具备较高的体积能量密度。

10、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侧壁包括第三基部和第三凸部,第三凸部连接第三基部和第一凸部,第三凸部的外表面沿第三方向凸出于第三基部的外表面,第三凸部的内表面相对于第三基部的内表面朝远离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如此,通过在第三侧壁设置第三凸部,在电极组件膨胀时,其角位也更不容易顶到第三侧壁,同时,由于第三凸部与第三基部之间存在高度差,壳体沿第一方向膨胀使得第一底壁和/或第二底壁拉扯第三侧壁,第三侧壁塌陷变形的过程中,电极组件会先接触第三基部形成支撑,从而进一步缓解电极组件对壳体拐角处的挤压,降低壳体拐角处破损的风险,进一步提高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11、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四侧壁包括第四基部和第四凸部,第四凸部连接第四基部和第二凸部,第四凸部的外表面沿第三方向凸出于第四基部的外表面,第四凸部的内表面相对于第四基部的内表面朝远离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如此,通过在第四侧壁设置第四凸部,在电极组件膨胀时,其角位也更不容易顶到第四侧壁,同时,由于第四凸部与第四基部之间存在高度差,壳体沿第一方向膨胀使得第一底壁和/或第二底壁拉扯第四侧壁,第四侧壁塌陷变形的过程中,电极组件会先接触第四基部形成支撑,从而进一步缓解电极组件对壳体拐角处的挤压,降低壳体拐角处破损的风险,进一步提高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12、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三方向,第三基部的外表面与第四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w,第三凸部凸出于第三基部外表面的高度为w3,满足:0.05w≤w3≤0.3w。

13、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第一基部的外表面与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l,第三凸部的宽度为l3,满足:0.005l≤l3≤0.1l。

14、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三方向,第四基部的外表面与第三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w,第四凸部凸出于第四基部外表面的高度为w4,满足:0.05w≤w4≤0.3w。

15、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第一基部的外表面与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l,第四凸部的宽度为l4,满足:0.005l≤l4≤0.1l。

16、上述方案中,在进一步提高电化学装置使用可靠性的同时,还可使电化学装置具备较高的体积能量密度。

17、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壁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五凸部,第五凸部位于第一底壁的角位区域,第五凸部连接第一凸部和第三凸部,第五凸部的外表面沿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第五凸部的内表面相对于第一主体部的内表面朝远离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如此,由于第五凸部与第一主体部之间存在高度差,壳体沿第一方向膨胀时,可缓解对拐角处的拉扯,从而进一步缓解电极组件对壳体拐角处的挤压,降低壳体拐角处破损的风险,进一步提高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18、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壁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六凸部,第六凸部位于第一底壁的角位区域,第六凸部连接第二凸部和第四凸部,第六凸部的外表面沿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第六凸部的内表面相对于第一主体部的内表面朝远离电极组件的方向凹陷。如此,由于第六凸部与第一主体部之间存在高度差,壳体沿第一方向膨胀时,可缓解对拐角处的拉扯,从而进一步缓解电极组件对壳体拐角处的挤压,降低壳体拐角处破损的风险,进一步提高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19、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与第二底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t,第五凸部凸出于第一主体部外表面的高度为t1,满足:0.05t≤t1≤0.4t。

20、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与第二底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t,第六凸部凸出于第一主体部外表面的高度为t2,满足:0.05t≤t2≤0.4t。

21、上述方案中,在进一步提高电化学装置使用可靠性的同时,还可使电化学装置具备较高的体积能量密度。

22、在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组件为卷绕结构,卷绕结构的卷绕轴线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其卷绕端面由于存在集流体的切割面,在挤压第一侧壁的过程中,更容易导致壳体拐角处的破损,因此,将卷绕结构的卷绕轴线方向设置与第二方向相同,第一凸部等的存在可更好地提高电化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23、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以上任意一个或多个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由于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化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壳体角位破损的风险较低,因此包括上述电化学装置的用电设备使用时的可靠性较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