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7476818发布日期:2024-03-28 19:0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集流体制备,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在锂离子电池中,集流体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承载电极活性物质,同时传导电流。作为连接电池内部与外部电路的桥梁,集流体必须具备高电导率、良好的化学与电化学稳定性、高机械强度,以及与电极活性物质良好的结合能力。传统锂电集流体是铜箔和铝箔,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化学稳定性以及机械强度,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适合大规模应用。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研究者们探索新型的集流体材料,例如新型合金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型材料,这些新型集流体可以满足电池对柔性、异型和高导电的需求。同时,对集流体进行三维结构设计也是提高电池性能的有效方法,三维结构集流体可以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增大活性材料与集流体接触面积,使集流体与活性材料形成极其完善的导电网络,改善电子和离子分布,降低电池内部的电阻,从而提高电池的电导率,而且,三维结构的设计可以为锂离子提供足够的容纳空间,引导锂离子在基体表面均匀沉积,防止锂枝晶的形成,改善锂离子沉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2、传统的集流体制造方法主要是通过机械压延和拉伸工艺,将金属箔(如铝箔或铜箔)加工成所需厚度和宽度的连续箔材。然而,这种工艺很难制备出三维结构或异型集流体,而3d打印技术可以轻松应对这一挑战。3d打印技术通过逐层打印金属粉末或其他材料,实现复杂的三维结构和个性化的定制。但是,传统3d打印技术为激光选区熔化技术、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激光熔融沉积技术等,不仅对金属粉末球形颗粒形貌和粒度有较高要求,而且打印均需要采用高能量融化金属粉末(通常1000℃以上),设备资金投入较大,且只适合打印金属材料。

3、3d打印墨水直写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技术,其可以用来制备锂电池的电极,例如可参考申请人在先专利cn114792804a,3d打印墨水直写技术所得产品的三维结构以及孔隙率可控,适合打印金属材料以及非金属材料,具有较强商业应用前景。但是,3d打印墨水直写技术在成型过程中需加入多种非电化学活性的添加剂,非电化学活性的添加剂占比量高,导致打印电极电化学性能不够理想。如果采用该技术打印集流体,所采用的添加剂往往不导电,造成集流体导电性能下降,引起电流传输受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3d打印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3d打印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a、以导电材料为基体,向基体中加入溶剂、粘结剂、分散剂以及流动助剂,混合配置成浆料1;

4、b、将浆料1置于真空球磨机中球磨,球磨后得到浆料2;

5、c、将浆料2置于3d打印机料筒中,设置打印机参数,打印气氛为惰性气氛,在基板上打印得到具有三维结构的集流体前驱体;

6、d、对得到的集流体前驱体进行真空干燥,然后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

7、在本发明中,本发明利用3d打印墨水直写技术制备具有三维复杂结构的金属或非金属集流体,克服了传统3d打印技术(例如激光选区熔化技术、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激光熔融沉积技术)所存在的对金属粉末球形颗粒形貌和粒度有较高要求、打印过程中需要采用高能量融化金属粉末(通常1000℃以上)、只适合打印金属材料等问题。本发明通过在浆料中添加少量的粘结剂、同时调节打印温度达到促进集流体快速成型的目的,从而实现三维结构的集流体打印,其不仅可以打印金属基集流体,也可以打印非金属基集流体,适用材料体系较宽,且制备流程简单,容易执行。本发明的3d打印墨水直写技术可以精细化控制集流体三维结构,按照设置结构实现可控精密打印,不仅可以打印异型结构集流体和超薄集流体,而且能够制备三维骨架集流体,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增大活性材料与集流体接触面积,使集流体与活性材料形成极其完善的导电网络,同时可以更快电子传输、提供更多的离子吸附沉积点,促进锂离子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形成,促使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产品一致性较高,更适合商品化应用。

8、进一步,所述导电材料为铝粉、铜粉、银粉、镍粉、石墨烯、导电炭黑、乙炔黑或碳纳米管中的一种。

9、进一步,所述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去离子水、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0、进一步,在本发明中,导电材料粉末团聚现象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在制备浆料时会经过球磨处理,进而可有效解决团聚问题,但通过试验发现,仅靠球磨处理并不能完全避免团聚问题,为了彻底解决团聚问题,本发明在原工艺基础上,向墨水浆料中加入了分散剂,分散剂的引入会促进润湿粉末颗粒表面,进而促进其分散均匀,配合球磨工艺,完全避免了导电材料粉末的团聚问题。

11、进一步,本发明的分散剂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中一种或多种,优选为聚乙烯醇。

12、进一步,由于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包含了球磨步骤,受到粉末颗粒表面凹陷结构以及比表面积大的影响,球磨过程中颗粒间的摩擦力较大,易导致颗粒粉末受损。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向墨水浆料中加入了流动助剂,通过流动助剂来降低粉末颗粒表面的粗糙度,进而降低颗粒间的摩擦,避免粉末颗粒在球磨过程中受到损伤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

13、进一步,发明人在筛选流动助剂时发现,将纳米级铝粉、纳米级铜粉、纳米级银粉、纳米级镍粉、纳米级炭黑、纳米级乙炔黑中的一种作为流动助剂时,其不仅可通过纳米级尺寸来填补粉末颗粒表面凹陷,进而降低粉末颗粒间的摩擦,其还能起到润滑颗粒间摩擦的作用。同时,在后续碳化热处理时,此类流动助剂可在结构间隙内流动并填补碳化时留下的孔洞,进而明显改善成品集流体的力学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提高离子电导率),技术效果突出。

14、进一步,本发明的纳米级流动助剂的粒径最好在50-300nm范围内,例如可以是50nm、100nm、150nm、200nm、300nm等。

15、进一步,为了提高集流体在高温处理后的导电性能,所述粘结剂为羟乙基纤维素、羧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粘结剂在后续热处理时会碳化形成可导电的碳化层,进而避免了对集流体的电导率造成负面影响。

16、进一步,在浆料1中,以质量百分比计,导电材料占比为68-85%(例如可以为68%、70%、72%、75%、78%、80%、85%等),溶剂占比为5-10%(例如可以为5%、6%、8%、10%等),粘结剂占比为4-7%(例如可以为4%、5%、6%、7%等),分散剂占比为3-5%(例如可以为3%、3.5%、4%、5%等),流动助剂占比为3-10%(例如可以为3%、5%、8%、10%等),合计为100%。

17、在本发明中,流动助剂的占比不宜过少或过多,过少则对粉末颗粒球磨受损改善不明显,得到的集流体力学性能变化不大,过多则不仅会影响到集流体的力学性能,还会加剧粉末颗粒的团聚问题,导致分散剂使用量大,降集流体的电化学性能受到明显抑制。

18、进一步,热处理温度为400-900℃(例如可以为400℃、450℃、500℃、600℃、650℃、800℃、900℃等),热处理时间为1-8h。

19、进一步,当导电材料为金属材料时,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a1、以微米级金属粉末为基体,向金属粉末中加入溶剂、粘结剂、分散剂以及纳米级同种金属粉末,混合配置成浆料1;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微米级金属粉末占比68-85%,纳米级同种金属粉末占比3-10%,溶剂占比5-10%,分散剂占比3-5%,粘结剂占比4-7%;

21、b1、将浆料1置于真空球磨机中球磨,球磨后得到浆料2;

22、c1、将浆料2置于3d打印机料筒中,设置打印机参数,打印气氛为惰性气氛,在基板上打印得到具有三维结构的集流体前驱体;

23、d1、对得到的集流体前驱体进行真空干燥,然后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

24、进一步,当导电材料为非金属材料时,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5、a2、以非金属材料粉末为基体,向非金属材料粉末中加入去离子水、粘结剂、分散剂以及纳米级炭黑或纳米级乙炔黑,混合配置成浆料1;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非金属材料粉末占比68-85%,纳米级导电碳粉占比5-10%,去离子水占比5-10%,分散剂占比3-5%,粘结剂占比4-7%;

26、b2、将浆料1置于真空球磨机中球磨,球磨后得到浆料2;

27、c2、将浆料2置于3d打印机料筒中,设置打印机参数,打印气氛为惰性气氛,在基板上打印得到具有三维结构的集流体前驱体;

28、d2、对得到的集流体前驱体进行真空干燥,然后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

29、进一步,本发明还包括一种3d打印集流体,所述集流体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3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1、1、本发明利用3d打印墨水直写技术制备具有三维复杂结构的金属或非金属集流体,克服了传统3d打印技术所存在的对金属粉末球形颗粒形貌和粒度有较高要求、打印过程中需要采用高能量融化金属粉末、墨水直写只适合打印金属材料等问题,本发明通过在浆料中添加粘结剂、分散剂以及流动助剂,结合适宜的打印参数,可促进集流体快速成型,实现三维结构的金属基和非金属基集流体打印,适用材料体系较宽,且制备流程简单,容易执行;

32、2、本发明通过分散剂、流动助剂等组分改善了打印墨水的性能,同时优化了集流体的性能,解决了打印墨水所存在的团聚、颗粒受损、力学性能不高等问题;

33、3、本发明的3d打印墨水直写技术不仅可以精细化控制集流体三维结构,还能精细化控制集流体厚度,打印超薄结构实现集流体轻量化,按照设置结构实现可控精密打印,所制备的三维骨架集流体具有高纵横比结构,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增大活性材料与集流体接触面积,使集流体与活性材料形成极其完善的导电网络,同时具有更快电子传输、提供更多的离子吸附沉积点,促进锂离子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形成,可实现异形集流体制备,产品一致性较高,更适合商品化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