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47085发布日期:2024-03-28 18:3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射频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开关。


背景技术:

1、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在当今越来越小型化的电子信息领域诸如移动电话、无线局域网装置等多种设备中,射频开关被用于检测各种电子设备的射频信号,请参阅中国第cn101765947b号公告的发明专利,其包括一个外部端子、上下分离设置的上壳、下壳、固定端子及固定端子弹性接触的可动端子,其中外部端子具有下端弯折以夹持下壳底面的脚部。由于电子设备的发展,射频开关也被要求进一步微型化,仅设置外部端子,即单个金属外壳的结构设置存在制造困难,以及单个金属外壳的脚部对下壳塑胶件的支撑有限,使微型射频开关在过ir炉后及检测插拔过程中,下壳塑胶件出现软化及变形的情况发生,各部件之间的固定强度较弱,致使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之间的弹性接触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使微型射频开关在过ir炉或者检测插拔过程中出现失效现象,对微型化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款更加微型化且可靠的射频开关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射频开关,既能在结构小型化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弹性接触性能,亦更易制造。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射频开关,用于与探针配合使用,包括金属壳体、固持于所述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下方的第二绝缘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被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在上下方向上固定的静端子及与所述静端子弹性接触的动端子,所述动端子和静端子分别位于所述射频开关的前、后两端,所述动端子包括被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在上下方向上固定的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且向上弹性接触于所述静端子的接触部,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前端壁及后端壁,所述前端壁向后抵持所述固持部前端,所述后端壁向前抵持所述接触部的末端,所述前挡壁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后挡壁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

3、进一步的,当所述前挡壁及后挡壁均为竖直延伸时,所述动端子的接触部呈整体向下轻微的凹陷的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被所述前挡壁及后挡壁前后抵持。

4、进一步的,在横向方向观察时,所述接触部末端向后弹性抵推所述后挡壁直至所述后挡壁向后倾倒,以令所述接触部呈近乎平面,从而向上与静端子弹性接触。

5、进一步的,所述射频开关在遇到高温或者被探针反复检测插拔的过程中,所述后端壁被所述接触部末端在前后方向上被弹性抵推至向后倾倒。

6、进一步的,当所述动端子被探针向下按压后,所述接触部呈整体向下凹陷的弹性变形直到接触部向下与所述静端子下端分离时,此时的接触部的底端相较于位于均为竖直延伸时的前挡壁与后挡壁之间呈整体向下轻微的凹陷的弹性变形的接触部的底端在上下方向上更向下靠近所述第二绝缘体。

7、进一步的,当所述动端子被探针向下按压后,所述接触部的末端翘起并朝向动端子的方向移动。

8、进一步的,所述后挡壁相较于所述前挡壁更容易在前后方向上被抵推倾倒。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下基部,所述前端壁及后端壁位于所述下基部上表面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下基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后挡壁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所述后挡壁相较于所述前挡壁及下基部更容易倾倒变形。

10、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第一绝缘体一体成型为上模组,所述下壳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一体成型为下模组,所述上模组、静端子、动端子及下模组在上下方向上组装好后,将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进行激光焊接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壳体为单壳体,所述单壳体至少包括平板部及自所述平板部横向两侧向下弯折以向上夹持第二绝缘体的折弯部。

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射频开关具有如下优点:由于第二绝缘体设置用于在前后方向上固定所述动端子的前挡壁和后挡壁,当所述射频开关在组装完成后,所述动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处于整体轻微向下凹陷变形的第一状态,当射频开关在过ir炉后或者检测插拔过程中,所述后挡壁优先被所述动端子向后抵推而出现倾倒,从而所述射频开关处于动端子与静端子之间正常弹性接触的第二状态,即所述动端子与静端子之间达到理想的弹性接触状态,有效避免ir炉的高温或者检测插拔过程中塑胶材料变形导致的弹性接触部不稳定或者失效的情况放生。



技术特征:

1.一种射频开关,用于与探针配合使用,包括金属壳体、固持于所述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下方的第二绝缘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被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在上下方向上固定的静端子及与所述静端子弹性接触的动端子,所述动端子和静端子分别位于所述射频开关的前、后两端,所述动端子包括被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在上下方向上固定的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且向上弹性接触于所述静端子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前端壁及后端壁,所述前端壁向后抵持所述固持部前端,所述后端壁向前抵持所述接触部的末端,所述前挡壁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后挡壁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挡壁及后挡壁均为竖直延伸时,所述动端子的接触部呈整体向下轻微的凹陷的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被所述前挡壁及后挡壁前后抵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横向方向观察时,所述接触部末端向后弹性抵推所述后挡壁直至所述后挡壁向后倾倒,以令所述接触部呈近乎平面,从而向上与静端子弹性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开关在遇到高温或者被探针反复检测插拔的过程中,所述后端壁被所述接触部末端在前后方向上被弹性抵推至向后倾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端子被探针向下按压后,所述接触部呈整体向下凹陷的弹性变形直到接触部向下与所述静端子下端分离时,此时的接触部的底端相较于位于均为竖直延伸时的前挡壁与后挡壁之间呈整体向下轻微的凹陷的弹性变形的接触部的底端在上下方向上更向下靠近所述第二绝缘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开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端子被探针向下按压后,所述接触部的末端翘起并朝向动端子的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壁相较于所述前挡壁更容易在前后方向上被抵推倾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下基部,所述前端壁及后端壁位于所述下基部上表面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下基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后挡壁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所述后挡壁相较于所述前挡壁及下基部更容易倾倒变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第一绝缘体一体成型为上模组,所述下壳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一体成型为下模组,所述上模组、静端子、动端子及下模组在上下方向上组装好后,将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进行激光焊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为单壳体,所述单壳体至少包括平板部及自所述平板部横向两侧向下弯折以向上夹持第二绝缘体的折弯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开关,用于与探针配合使用,包括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体及第二绝缘体,导电端子包括被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在上下方向上固定的静端子及动端子,动端子和静端子分别位于射频开关的前、后两端,动端子包括被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在上下方向上固定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向后延伸且向上弹性接触于静端子的接触部,第二绝缘体包括前端壁及后端壁,前端壁向后抵持固持部前端,后端壁向前抵持接触部的末端,前挡壁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大于后挡壁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后挡壁优先被动端子向后抵推而出现倾倒,从而令动端子与静端子之间达到理想的弹性接触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张自财,张凇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