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6777发布日期:2023-09-02 19:2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电池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提供一种电池以及具有该电池的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电池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用电设备中,电池一般是利用机械结构将各电池单体连接起来,并且,电池单体还需与系统中的电气件进行电性连接。因此电池单体、电气件以及电性连接件的集成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电池,旨在提供一种合理的电池集成方案。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箱体主体,所述箱体主体具有侧面以及与各所述侧面相连接的端面,所述箱体主体开设有贯穿至少一个所述侧面的电池舱,所述电池舱用于容置电池单体,所述箱体主体的所述端面设有电气舱,所述电气舱用于容置电气件,所述电池舱与所述电气舱相连通,以供用于连接所述电池单体和所述电气件的电性连接件通过。

4、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箱体主体具有侧面以及端面。在箱体主体上开设有贯穿至少一个侧面所形成的电池舱,可使电池单体容置在电池舱内来实现固定限位,以及,在箱体主体的端面上形成电气舱,以供相应的电气件进行安装,同时,电池舱和电气舱之间满足相连通的关系,那么,用于连接电池单体和电气件的电性连接件可由电池舱进入电气舱,并限定电性连接件的布设位置。综上,在该种箱体满足电池单体和电气件的集成性安装,提高安装效率,以及,降低质量管控难度。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舱具有底壁,所述底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池舱相连通的通孔结构。这样,走线通过通孔结构,由电气舱的底壁处进入电气舱。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舱具有侧壁,所述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池舱相连通的通孔结构。这样,走线通过通孔结构,由电气舱的侧壁处进入电气舱。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舱包括沿贯穿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用于容置所述电气件的电性连接件,所述第二空腔用于容置所述电池单体,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电气舱相连通。如此,对于电极极片在一端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安装在第二空腔中,电池单体的电极极片位于第一空腔内,电性连接件则可容置在第一空腔,空间上更加整洁且电性连接件的分布也更加清晰,同时,不同的电性连接件通过对应的通孔结构进入电气舱,与相应的电气件进行电性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舱还包括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空腔用于容置所述电气件的电性连接件,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电气舱相连通。如此,对于电极极片在相对两端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安装在第二空腔中,电池单体的两个电极极片分别位于第一空腔内和第三空腔内,同时,电性连接件则也分别容置在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如此,空间上更加整洁且电性连接件的分布也更加清晰。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腔包括多个子腔,所述子腔的空间形状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形轮廓相适配。这样,一个子腔容置一个电池单体,并且,电池单体的外形轮廓与子腔的内壁空间适配度更高,避免空间的浪费。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腔分成至少两个组,同一组的各所述子腔沿第一方向相间隔设置,不同组的所述子腔沿第二方向相层叠设置,并且,相邻的两组中的所述子腔相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这样,各子腔在箱体主体的分布更加合理,能够设置更多数量的子腔。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腔为圆柱状腔体,所述圆柱状腔体用于供圆柱形的所述电池单体适配安装,并且,相邻两组的所述圆柱状腔体相连通设置。这样,圆柱状腔体与圆柱形的电池单体的适配程度更高,以及,将相邻两组的圆柱腔体进行相连通设置可满足相应的部件安装需求,即,一次性地设置在各圆柱状腔体内完成相应部件的安装。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贯穿相邻两组所述圆柱状腔体的连通空隙处并与所述圆柱状腔体的内壁相适配。通过设置加热组件对各圆柱状腔体内的电池单体进行加热,以实现各电池单体的热量均匀化以及热管理统一化。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弧形导热翅片以及设于所述弧形导热翅片上的加热膜,所述弧形导热翅片与所述圆柱状腔体的内壁相适配,所述弧形导热翅片设于相邻两组的所述圆柱状腔体的连通空隙处。如此,弧形导热翅片能使加热膜更加贴合于与圆柱状腔体相适配的圆柱形的电池单体,并且,使得加热膜与每个圆柱形的电池单体贴合面积基本一致,以防止因加热面积大小的偏差所导致加热温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导热翅片上设有沿所述弧形导热翅片的弧形延展方向延伸布设的若干个凸筋结构,各所述凸筋结构沿垂直于所述弧形导热翅片的弧形延展方向相间隔设置。如此,凸筋结构可增加弧形导热翅片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弧形导热翅片的形状,并且,凸筋结构所围合形成半封区域,对加热膜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加热膜发生相对滑动。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筋结构凸出于所述弧形导热翅片的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加热膜的厚度。这样,加热膜与子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相应的空隙,能够避免加热膜受到物理损伤。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筋结构凸出于所述弧形导热翅片的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加热膜的厚度。这样的保证热传递介质的连续,能够避免加热膜空烧。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导热胶,所述导热胶设置于所述弧形导热翅片的朝向所述子腔内壁的一侧,或者,所述导热胶设置于所述加热膜朝向所述子腔内壁的一侧。如此,导热胶可保证加热膜将热量传递至圆柱形的电池单体的连续性,能够避免加热膜空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舱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电气件相连接的电气件安装结构。如此,外设电气件可直接安装在电气安装结构,减小相应的结构件设置工序,降低参与组装的零件数量,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舱的所述侧壁上设有用于与外设通讯设备相连接的通讯安装结构,所述侧壁上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外设通讯设备的接头的第一避让槽。如此,通讯插件可安装在通讯安装结构上,以与外设通讯设备相连接,实现箱体的高度集成化。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舱的所述侧面上开设有用于与防水透气件相连接的防水透气安装结构,所述第二空腔通过所述防水透气安装结构与外部相连通。如此,可供防水透气件直接安装在箱体主体上,实现箱体的高度集成化。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舱的所述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防水透气件相连接的防水透气安装结构,所述侧壁上形成用于容置所述防水透气件的第二避让槽。如此,可供防水透气件直接安装在箱体主体上,实现箱体的高度集成化。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包括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端面上且位于所述电气舱外,所述侧壁的拐角处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三避让槽。如此,导电端子可提供终端设备电路接口,实现电路导通。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包括电气舱封板以及电池舱封板,所述电气舱封板盖设于所述电气舱的开口端,所述电池舱封板盖设于所述电池舱的开口端。如此,电气舱与电气舱封板相围合形成密闭空间,对各电气件进行气密防护;以及,电池舱封板与电池舱相围合形成密封空间,对各电池单体进行气密防护。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多个电气件以及电性连接件,各所述电池单体设于所述电池舱内,各所述电气件设于所述电气舱内,所述电池单体通过所述电性连接件连接于相应的所述电气件。

2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