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用母端电连接器及公端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5491发布日期:2023-08-27 11:50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充电用母端电连接器及公端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充电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1、由于3c电子产品多为行动装置,充电需求高,故原讯号电连接器亦兼具有充电功能,方便于数据传输同时进行充电;惟目前电子产品要求快速充电,使得讯号电连接器输出充电用电源的功率增加,如此将影响充电安全性,而有必要提出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讯号电连接器提供大功率充电电源安全性欠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专门供充电用的母端电连接器及公端电连接器。

2、欲达上述目的所欲达成的技术手段是令该充电用的母端电连接器包含:

3、一外壳,包含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

4、一绝缘座,设置于该外壳内,并包含:

5、一基座,固定在该外壳近该后开口处;以及

6、一舌片,自该基座的一前侧中间向该前开口延伸;

7、一第一充电端子组,包含:

8、一正极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舌片的一第一表面;以及

9、二负极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舌片的该第一表面,且分别位在该正极端子的二侧。

10、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充电用的母端电连接器主要设置三支充电用端子,其中将正极端子设置在该二负极端子之间,单纯作为充电使用。

11、其中,各该负极端子的一前端较该正极端子的一前端更靠近该舌片的一前侧。

12、其中,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充电端子组,其包含:一正极端子,固定在该基座中,并向前延伸至该舌片的一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上、下相对;以及二负极端子,固定在该基座中,并向前延伸至该舌片的该第二表面,且分别位在该第二充电端子组的该正极端子的二侧。

13、其中,该第二充电端子组的各该负极端子的一前端较该第二充电端子组的该正极端子的一前端更靠近该舌片的一前侧。

14、其中,进一步包含一讯号端子,其固定在该基座中,并向前延伸至该舌片的一第一表面,并设置于该二负极端子的其中之一与该正极端子之间,且该讯号端子的一前端较该正极端子的该前端远离该舌片的该前侧。

15、其中,一第一讯号端子,固定在该基座中,并向前延伸至该舌片的该第一表面,并设置于该第一充电端子组的该二负极端子的其中之一与该第一充电端子组的该正极端子之间,且该第一讯号端子的一前端较其对应的该正极端子的该前端远离该舌片的该前侧;以及一第二讯号端子,固定在该基座中,并向前延伸至该舌片的该第二表面,并设置于该第二充电端子组的该二负极端子的其中之一与该第二充电端子组的该正极端子之间,且该第二讯号端子的一前端较其对应的该正极端子的该前端远离该舌片的该前侧。

16、其中,各该正极端子较各该负极端子宽。

17、其中,各该正极端子及各该二负极端子分别由多支子端子间隔并排而成;其中该正极端子的子端子数量较各该负极端子的子端子数量为多。

18、其中,各该正极端子及各该二负极端子分别由多支子端子并排而成。

19、其中,该二负极端子以第一间距分别位在该正极端子的二侧;该第一讯号端子以一第二间距间隔设置于该第一充电端子组的该二负极端子的其中之一与该第一充电端子组的该正极端子之间;该第二讯号端子以该第二间距间隔设置于该第二充电端子组的该二负极端子的其中之一与该第二充电端子组的该正极端子之间;以及各该正极端子及各该二负极端子分别由多支子端子以第三间距间隔并排而成;其中该第三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

20、其中,进一步包含一金属中隔板,其嵌合于该舌片内,且其一前端自该舌片的一前侧外露。

21、其中,该金属中隔板的该前端进一步向该前开口延伸,且该前端的最大厚度大于该金属中隔板嵌合于该舌片的部分的厚度,并小于该舌片的厚度。

22、其中,该金属中隔板的该前端弯折而呈一钩状,或分别向上、向下交错延伸而形成多个凸包。

23、其中,进一步包含一金属中隔板,其嵌合于该舌片内,且其一前端自该舌片的一前侧外露。

24、其中,该金属中隔板的该前端进一步向该前开口延伸,且该前端的最大厚度大于该金属中隔板嵌合于该舌片的部分的厚度,并小于该舌片的厚度。

25、其中,该金属中隔板的该前端弯折而呈一钩状,或分别向上、向下交错延伸而形成多个凸包。

26、欲达上述目的所欲达成的技术手段是令该充电用的公端电连接器包含:

27、一外壳,包含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

28、一绝缘座,设置于该外壳内,并包含:

29、一第一固定座,固定在该外壳近该后开口处;以及

30、一第二固定座,自该第一固定座的一前侧向该前开口延伸,并形成一插槽,以匹配上述母端电连接器的该舌片;

31、一第一充电端子组,包含:

32、一正极弹性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第一固定座中,并沿着该第二固定座的第一内表面向前延伸至该插槽中,以对应上述母端电连接器的该正极端子;以及

33、二负极弹性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第一固定座中,并沿着该第二固定座的第一内表面向前延伸至该插槽中,且分别位在该正极弹性端子的二侧,以对应上述母端电连接器的该二负极端子。

34、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充电用的公端电连接器同样设置三支充电用弹性端子,其中将正极弹性端子设置在该二负极弹性端子之间,当插入上述母端电连接器时,该公端电连接器的第二固定座会套入该母端电连接器的该舌片,令该正极弹性端子及该二负极弹性端子分别对应接触该母端电连接器的该正极端子及该二负极端子,而单纯进行充电使用。

35、其中,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充电端子组,其包含:一正极弹性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第一固定座中,并沿着该第二固定座的第二内表面向前延伸至该插槽中;其中该第二内表面与该第一内表面上、下相对;以及二负极弹性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第一固定座中,并沿着该第二固定座的第二内表面向前延伸至该插槽中,且分别位在该第二充电端子组的该正极弹性端子的二侧。

36、其中,进一步包含一讯号端子,其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第一固定座中,并沿着该第二固定座的第一内表面向前延伸至该插槽中,并设置于该第一充电端子组的该二负极弹性端子的其中之一与该第一充电端子组的该正极弹性端子之间。

37、其中,进一步包含:二第一讯号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第一固定座中,并沿着该第二固定座的该第一内表面向前延伸至该插槽中,并设置于该第一充电端子组的该二负极弹性端子与该第一充电端子组的该正极弹性端子之间;以及二第二讯号端子,设置于该绝缘座的该第一固定座中,并沿着该第二固定座的该第二内表面向前延伸至该插槽中,并设置于该第二充电端子组的该二负极弹性端子与该第二充电端子组的该正极弹性端子之间。

38、其中,各该正极弹性端子较各该负极弹性端子宽。

39、其中,各该正极弹性端子及各该二负极弹性端子分别由多支子端子间隔并排而成;其中该正极弹性端子的子端子数量较各该负极弹性端子的子端子数量为多。

40、其中,各该正极弹性端子及各该二负极弹性端子分别由多支子端子并排而成;其中该正极弹性端子的子端子数量较各该负极弹性端子的子端子数量为多。

41、其中,该二负极弹性端子,以第一间距分别位在该正极弹性端子的二侧;该二第一讯号端子以一第二间距间隔设置于该第一充电端子组的该二负极弹性端子与该第一充电端子组的该正极弹性端子之间;该二第二讯号端子以该第二间距间隔设置于该第二充电端子组的该二负极弹性端子与该第二充电端子组的该正极弹性端子之间;以及各该正极弹性端子及各该二负极弹性端子分别由多支子端子以第三间距间隔并排而成;其中该第三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

42、其中,进一步包含二卡合端子,该二卡合端子分别穿经该绝缘座的该第一固定座,并分别沿着该第二固定座的二相对内侧面向前伸入至该插槽中,且该第二固定座的该二内侧面对应该二卡合端子形成开槽,又各该卡合端子的一前端远离该前开口。

4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