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6612发布日期:2023-09-08 00:1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在所有能源形式中,电能是最容易使用、最清洁环保和效率最高的能源,电池是最好的储存电能的装置,电池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电池技术的逐步发展,具有良好性能的电池愈发受到追求。

2、相关技术中,电池的极芯在壳体内的稳定性较差,导致极芯的耐机械振动冲击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单体,能够增强极芯的稳定性,且利于降低装配难度。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和盖板,所述壳体本体的端部设有所述盖板以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盖板设有极柱;极芯,所述极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极芯设有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盖板的内侧设有支撑部,在第一方向上,所述极耳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撑部的支撑宽度为w1,所述极芯的宽度为w,所述支撑宽度与所述极芯的宽度满足如下关系式:w1≤1/3w。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其盖板的内侧设有支撑部,且在第一方向上,极耳的两侧均设有支撑部,一方面,可通过支撑部与极芯相抵,以对极芯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强极芯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两个支撑部分别位于极耳的两侧,以便于避让极耳,以使极耳与极柱电连接,利于降低装配难度。

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在所述电池单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垂直,所述极芯的厚度为t1,所述容纳腔的厚度为t2,所述支撑部的厚度为t3,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满足如下关系式:t1-2≤t3<t2。

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在第二方向,所述壳体本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盖板,每个所述盖板均设有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在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极芯两侧的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l间距,所述极芯的隔膜的长度为l隔膜,所述电池单体满足如下关系式:l隔膜-6<l间距≤l隔膜。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还包括隔圈,所述隔圈设于所述盖板的内侧,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隔圈,所述隔圈限定出环形的隔离腔,所述极耳位于所述隔离腔内,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隔离腔的两侧。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所述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极芯的其余表面的面积;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两个绝缘膜,两个所述绝缘膜分别贴合在两个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表面的宽度方向,所述绝缘膜分别与所述壳体本体粘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绝缘膜的同一侧的侧边搭接相连以将所述极芯与所述壳体组件绝缘隔开。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极芯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胶粘件,所述胶粘件与每个所述绝缘膜具有重叠区。

1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箱体;多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设于所述箱体内。

1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

15、所述车辆、所述电池模组与上述的电池单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单体(100)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垂直,所述极芯(20)的厚度为t1,所述容纳腔的厚度为t2,所述支撑部(30)的厚度为t3,其中所述电池单体(100)满足如下关系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向,所述壳体本体(11)本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盖板(12),每个所述盖板(12)均设有所述支撑部(30),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极芯(20)两侧的所述支撑部(30)之间的距离为l间距,所述极芯(20)的隔膜的长度为l隔膜,所述电池单体(100)满足如下关系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圈(40),所述隔圈(40)设于所述盖板(12)的内侧,所述支撑部(30)设于所述隔圈(40),所述隔圈(40)限定出环形的隔离腔,所述极耳(21)位于所述隔离腔内,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撑部(30)位于所述隔离腔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201),所述第一表面(201)的面积大于所述极芯(20)的其余表面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绝缘膜(50)的同一侧的侧边搭接相连以将所述极芯(20)与所述壳体组件(10)绝缘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极芯(2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202),所述第二表面(202)设有胶粘件(60),所述胶粘件(60)与每个所述绝缘膜(50)具有重叠区。

9.一种电池模组(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车辆(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20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和盖板,所述壳体本体的端部设有所述盖板以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盖板设有极柱;极芯,所述极芯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极芯设有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盖板的内侧设有支撑部,在第一方向上,所述极耳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撑部的支撑宽度为W1,所述极芯的宽度为W,所述支撑宽度与所述极芯的宽度满足如下关系式:W1≤1/3W。本技术的电池单体,可通过支撑部与极芯相抵,以对极芯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强极芯的稳定性,且两个支撑部分别位于极耳的两侧,以便于避让极耳。

技术研发人员:袁万颂,邓洞军,袁江,梁美浩,高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