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31306发布日期:2023-09-04 15:0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


背景技术:

1、在锂电池的裸电芯主要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通过卷绕或叠片的方式形成。

2、裸电芯形成后,经过热压、入壳、超声波焊接、顶盖焊接、注液等工序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半成品电芯,电解液填充在裸电芯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内。

3、注液后的电芯需要长时间静置,作用是使得电解液充分浸润正极极片、负极极片,浸润方向为从裸电芯周边到内部,这个浸润时间很长,且电芯尺寸越长、越宽、越厚,则浸润时间越长。静置后的电芯需要化成,由于化成过程中,裸电芯内部会产生气体,该气体只能从极片与隔膜的间隙中缓慢溢出,这个时间也会很长,同时如果排气不及时,可能造成电芯鼓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了一种电芯结构,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浸润时间长以及可能出现电芯鼓胀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电池,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浸润时间长以及可能出现电芯鼓胀的技术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结构,包括相叠合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

5、所述正极极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负极极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隔膜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相互连通设置,且贯穿形成通道;

6、其中,在叠合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的开口轮廓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开口轮廓的内部。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8、由于在正极极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在负极极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在隔膜上开设有第三通孔,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连通形成通道,基于此,在进行电解液浸润的情况下,电解液可以自通道浸入至电芯结构内部,并且从通道向电芯结构的其他位置进行浸润,能提高浸润效率,降低浸润时间。并且,在化成阶段,由于电芯结构上形成通达,可以自通道排出气体,减少了排气时间,避免了排气不及时导致电芯鼓胀的风险。基于此,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浸润时间长以及可能出现电芯鼓胀的技术问题。

9、可选地,在叠合方向上,所述第三通孔的开口轮廓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开口轮廓的内部。

10、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均为圆形孔,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中的至少两个同心设置。

11、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

12、可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差值为2mm-6mm。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差值为2mm-6mm。

14、可选地,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为3mm-10mm。

15、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正极极片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负极极片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三通孔开设于所述隔膜的中部位置。

16、可选地,所述正极极片为多个,所述负极极片为多个,所述隔膜为多个;多个所述正极极片和多个所述负极极片交错叠合,且在叠合方向上的外侧为所述负极极片。

17、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结构。所述电芯结构包括相叠合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

18、所述正极极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负极极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隔膜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相互连通设置,且贯穿形成通道;

19、其中,在叠合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的开口轮廓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开口轮廓的内部。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采用了上述的电芯结构,该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电芯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叠合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叠合方向上,所述第三通孔的开口轮廓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开口轮廓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均为圆形孔,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中的至少两个同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差值为2mm-6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差值为2mm-6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为3mm-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正极极片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通孔开设于所述负极极片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三通孔开设于所述隔膜的中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为多个,所述负极极片为多个,所述隔膜为多个;多个所述正极极片和多个所述负极极片交错叠合,且在叠合方向上的外侧为所述负极极片。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电芯结构包括相叠合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正极极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负极极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隔膜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互连通设置,且贯穿形成通道。在叠合方向上,第二通孔的开口轮廓的投影位于第一通孔开口轮廓的内部。本技术提供的电池采用了上述的电芯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电芯结构及电池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浸润时间长以及可能出现电芯鼓胀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