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7004发布日期:2023-10-14 16:4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的。


背景技术:

1、目前广泛应用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与线缆的屏蔽层连接的方式主要有压接和焊接两种形式,其中的焊接方式可以使二者具有良好的电气接地性能和连接的完整性能,可以实现最佳的rf传输,并在应力下连接牢固。但当焊料和热量被施加到同轴连接器的外导体上时,焊料会被吸进线缆的屏蔽层中,以形成“焊尾”的刚性部分,当焊尾被迫弯曲时则会出现断裂现象,而断裂后的裂纹在振动和热变化下会继续增大,最终将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并且也会影响同轴连接器在小型化系统中的应用。而相较于焊接形式,压接形式通常不会影响电缆组件的弯曲性能,但其使用频率范围低,在特高频(shf)的频率下电气性能变得不稳定,并且通常有一个较长的压接套管或挤压螺套,这对于有限的安装空间,会导致无法安装这种较长的同轴连接器。为此,中国专利授权申请号为202110835185.8的文献披露了一种新的连接结构,它包括外导体,外导体设有台阶孔,台阶孔内设有台阶面和第一环形凹槽;套筒,套筒包括通孔,套筒的一个端面设有倒刺,另一个端面贴合在台阶面上;衬套,衬套的外圆周与台阶孔过盈配合,衬套包括穿线孔,穿线孔内设有第二环形槽。该技术方案采用免焊式的连接方式,通过套筒和衬套的挤压方式对线缆的屏蔽层进行固定,同时尾部借助于对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槽灌封的方式来保证线缆的稳定性,以实现射频组件在毫米波频段下具有优越的弯曲性能。但是,由于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槽并不连通,必须要对二者分别灌胶,无法快速、精准地实现灌封,操作复杂同时效率较低。此外,上述文献中的技术方案要实现技术效果,必须要有套筒,这导致配接结构上不够紧凑,其配接的稳定性仍具有提升空间。并且最重要的是,当同轴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倍增效应时,其内部结构极有可能出现过热而发生烧毁现象。

2、故针对现有技术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允许滞留在内部的气体流动的同轴连接器。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具有轴向通孔的外导体和通过绝缘支撑体位于轴向通孔中的内导体,所述外导体的后端面上设有与所述轴向通孔相连通的安装腔,而使得该安装腔具有内周面和处于所述中心孔外围的安装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坐落并固定于所述安装腔中的连接套,该连接套的中部具有供线缆轴向穿设的穿线孔,所述连接套上开有与所述穿线孔相连通且延伸至连接套的外周面及内、外端面上的缝隙,该连接套的内端面与所述安装面相配合而能将线缆的屏蔽层压持在所述安装面上,同时该连接套内设有能贯通所述穿线孔和安装腔的引流通道,该引流通道的外端口则设置在外露于安装腔的连接套的表面上。

3、为了加工方便,所述缝隙从连接套的穿线孔向连接套的外周面径向直线延伸而形成横截面成c形的弹性结构。当然,需要时,可以设计成曲折或波浪形的径向延伸。

4、更进一步的,为了使得连接套与线缆连接更加牢固,所述穿线孔的内表面上设有用来与线缆的外护层配合以防止线缆脱离于连接套的多个倒齿。

5、为了更好地释放气流,或者引入密封胶时封灌更完全,进一步改进的是,多个所述倒齿相互间隔分布而使得相邻倒齿之间形成周向、轴向互通的导流槽。

6、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面为自轴向通孔向外导体的前端面方向倾斜的锥面。如此,与此相配合的连接套的内端面也设计成锥面,即二者用锥面配合挤压线缆的屏蔽层,以获得更大的挤压面积,带来更稳定的接触性能。

7、上述各方案中,更进一步改进的是,外露于安装腔的连接套的周边具有与所述外导体的后端面相抵接的外凸缘,所述的缝隙延伸至该外凸缘。外凸缘的存在,可以防止连接套过度插入,同时也便于组装时施力于该部位,让连接套顺利地进入到安装腔中。

8、为了在更好地释气或灌胶,较好的是,所述连接套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与安装腔相连通的引流通道的内端口位于该第一环形凹槽内。此时,所述安装腔的内周面上也可以设有与第一环形凹槽相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利用两个环形槽的配合,让气流顺利地从引流通道中逸出;也便于下述密封胶的流动。

9、为了提高密封性能,所述引流通道的外端口中还灌入有填充引流通道以及穿线孔、安装腔中空隙的密封胶。

10、为了便于加工和组装,所述连接套紧配于或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腔中。

11、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腔中仅设置了用来安装线缆的连接套,且该连接套因缝隙而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穿设有线缆的连接套在安装腔的包围下能紧紧地卡持线缆,并在连接于安装腔的过程中,使得线缆的屏蔽层被可靠地压持在内端面和安装面之间,因此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需要套筒的支持,仅以连接套这一个结构即可替代上述文献中套筒与衬套共同发挥的技术效果,使结构精简、紧凑,配接更加牢固。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于该连接套中的引流通道,可以成为轴向通孔、安装腔、穿线孔中的气体的释气通道,以允许滞留在内部的气体流动而实现通风,用以对抗和缓解太空中的倍增效应。而在需要时,又可以在引流通道的外端口中灌入密封胶,即可以一次性地将外导体、连接套以及屏蔽层构筑为一体,配接的稳定性更强,灌注效率更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具有轴向通孔(11)的外导体(1)和通过绝缘支撑体(2)位于轴向通孔中的内导体(3),所述外导体(1)的后端面上设有与所述轴向通孔(11)相连通的安装腔(12),而使得该安装腔具有内周面(121)和处于所述轴向通孔外围的安装面(1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坐落并固定于所述安装腔(12)中的连接套(5),该连接套(5)的中部具有供线缆(6)轴向穿设的穿线孔(51),所述连接套(5)上开有与所述穿线孔相连通且延伸至连接套的外周面及内、外端面上的缝隙(55),该连接套的内端面(53)与所述安装面(122)相配合而能将线缆的屏蔽层(62)压持在所述安装面(122)上,同时该连接套内设有能贯通所述穿线孔和安装腔的引流通道(56),该引流通道的外端口(561)则设置在外露于安装腔的连接套(5)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55)从连接套的穿线孔(51)向连接套的外周面(52)径向直线延伸而形成横截面成c形的弹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51)的内表面上设有用来与线缆的外护层配合以防止线缆脱离于连接套的多个倒齿(5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倒齿(57)相互间隔分布而使得相邻倒齿之间形成周向、轴向互通的导流槽(58)。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122)为自轴向通孔(11)向外导体(1)的前端面方向倾斜的锥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露于安装腔的连接套的周边具有与所述外导体的后端面相抵接的外凸缘(59),所述的缝隙(55)延伸至该外凸缘(59)。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的外周面(52)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521),与安装腔相连通的引流通道的内端口(562)位于该第一环形凹槽(5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内周面上设有与第一环形凹槽相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12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的外端口中还灌入有填充引流通道以及穿线孔、安装腔中空隙的密封胶(7)。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5)紧配于或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腔(12)中。


技术总结
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具有轴向通孔的外导体和通过绝缘支撑体位于轴向通孔中的内导体,外导体的后端面上设有与轴向通孔相连通的安装腔,而使该安装腔具有内周面和处于轴向通孔外围的安装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坐落并固定于安装腔中的连接套,该连接套的中部具有供线缆轴向穿设的穿线孔,连接套上开有与穿线孔相连通且延伸至连接套的外周面及内、外端面上的缝隙,连接套的内端面与安装面相配合而能将线缆的屏蔽层压持在安装面上,该连接套内设有能贯通穿线孔和安装腔的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的外端口设置在外露于安装腔的连接套的表面上。该同轴连接器结构紧凑,且有利于对抗和缓解太空中的倍增效应。当引流通道中需灌胶时,灌注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佟贺,詹少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高新区新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