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电池单元、软包模组以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83843发布日期:2023-09-27 11:4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包电池单元、软包模组以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特别涉及一种软包电池单元、软包模组以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大力推广,对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电芯能量密度已达到瓶颈,无法有更大的提高。故从物理集成上考虑,近年来ctp、ctc物理集成方式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电池包的集成效率。但目前主要ctp方案为方壳电芯和圆柱电芯,由于软包电芯的物理特性,目前很难有效使用ctp集成方式。

2、市场软包电芯的集成方式以模组集成为主,ctp方案还不成熟,多为电芯之前打胶,极耳间焊接方式,整体模组为一体,不利于维修,维修成本大。

3、故需对此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软包电池单元、软包模组以及电池包,其主要目的是将电芯之间进行并联,可通过进行叠加成组方式,设计可拆卸维修方式,装配方便以及维修方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软包电池单元,包括:单元支架,所述单元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设有一处以上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设有一处以上的限位凸条;电芯,为一个以上,所述电芯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电芯的极耳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电芯之间并联;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芯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同一侧面上设有一处以上的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侧面上设有一处以上的定位凸柱。

4、进一步地,所述汇流排的输出极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部。

5、进一步地,包括防火隔热板,所述防火隔热板设置在所述电芯外侧。

6、一种软包模组,包括两个以上的软包电池单元、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端板,所述下壳体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下方,所述端板分别连接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两侧,所述软包电池单元之间串联或者并联。

7、进一步地,一种软包模组,相邻的所述软包电池单元通过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凸条配合连接。

8、一种电池包,包括两个以上的软包模组,所述软包模组并排设置,相邻的所述软包模组之间并联或者串联,相邻的所述软包模组通过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凸柱限位固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软包电池单元中的电芯进行并联,在单元支架上进行设计限位凹槽和限位凸条的形式,便于进行叠加形成模组,装配简单、维修便利,可大大节省售后成本,同时,软包电池单元长度方向串联,集成为长刀片模式的模组,有利于电池包的ctp集成,大大增加集成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软包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同一侧面上设有一处以上的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侧面上设有一处以上的定位凸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的输出极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火隔热板,所述防火隔热板设置在所述电芯外侧。

5.一种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的权利要求4的软包电池单元、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端板,所述下壳体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下方,所述端板分别连接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两侧,所述软包电池单元之间串联或者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软包电池单元通过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凸条配合连接。

7.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的权利要求6的软包模组,所述软包模组并排设置,相邻的所述软包模组之间并联或者串联,相邻的所述软包模组通过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凸柱限位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单元,包括:单元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设有一处以上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设有一处以上的限位凸条;电芯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电芯的极耳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汇流排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芯连接。本技术单元集成方式为电芯先并联,再在长度方向串联,集成为长刀片模式的单元,有利于电池包的CTP集成,大大增加集成效率,同时,多个软包电池单元叠加成组方式,可拆卸维修方式,装配简单、维修便利,可大大节省售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何锐敏,龙海威,陈沪伟,李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轻橙时代(深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