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2273发布日期:2023-11-22 14:1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角位移电位器(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


背景技术:

1、角位移电位器(传感器)多采用导电塑料电阻体,通过电刷在导电塑料电阻体的工作带上接触旋转实现角位移检测或改变电信号输出量的目的,被广泛用作伺服系统控制器件或电路调整器件,在运载火箭、导弹及其发射车、飞机、船舶、兵器、坦克等系统的伺服机构随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电源、运放、数字电路及仪器、仪表中得到大量运用。

2、常规角位移电位器(传感器)对启动力矩和旋转力矩的要求都较小,启动力矩一般在3mn·m以下,旋转力矩一般在2mn·m及其以下,所以常规角位移电位器(传感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示出的是一个双余度角位移电位器,包括电位器端外壳5、电位器中外壳3、电位器外壳盖板1、两个电位器电路组件2和电位器转轴6,电位器外壳盖板1、电位器中外壳3和电位器端外壳5相互连接组成电位器外壳,电位器转轴6的一端置于电位器端外壳5外、另一端穿过电位器端外壳5上的通孔和电位器中外壳3后与电位器外壳盖板1的内侧连接,电位器转轴6通过电位器轴承4与电位器端外壳5连接;上述电位器电路组件2一般包括绝缘套管、集流环、电刷和电阻体,电阻体安装在对应外壳内,绝缘套管套装在电位器转轴6上,集流环安装在绝缘套管上,一个电刷安装在集流环上并与电阻体的工作带接触,另一个安装在电阻体上并与集流环的电阻带接触,此为常规结构。

3、上述结构的常规角位移电位器,其电位器转轴6仅通过电位器轴承4与电位器端外壳5连接,没有其它增大阻力的结构,所以其启动力矩和旋转力矩都较小,能够满足常规应用需求。

4、但在航天等领域,特别是航空运输领域,大力矩(比如启动力矩不小于10mn·m)的角位移电位器需求越来越广泛,目前常规角位移电位器不能满足这种大力矩要求,更不能满足便于可调力矩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一种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包括外壳、转轴和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外壳上的转轴安装通孔并通过轴承与该转轴安装通孔的孔壁连接,所述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还包括调节盖板、限位环、密封圈、调节垫片和调节螺钉,所述调节盖板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调节盖板设有中心通孔且所述转轴穿过该中心通孔,所述调节盖板上靠近所述外壳的一端表面设有圆形的安装凹槽,所述调节盖板的中心通孔穿过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中心位置,所述密封圈和圆环形的所述调节垫片均置于所述安装凹槽内且所述调节垫片位于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之间,圆环形的所述限位环安装在所述转轴安装通孔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轴承的外圈一端和所述密封圈的一端抵紧,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外壳之间不能相对旋转,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限位环的中心通孔、所述密封圈的中心通孔和所述调节垫片的中心通孔,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中位于所述调节盖板的中心通孔外的位置设有多个调节螺孔且所述调节螺孔延伸至所述调节盖板的外侧表面并开口,多个所述调节螺钉分别穿过多个所述调节螺孔并抵紧所述调节垫片。

4、作为优选,为了对调节垫片的位置进行可靠的均衡调节,所述调节螺孔为两个且位于所述调节盖板的中心通孔外的相对两侧,所述调节螺钉为两个。

5、作为优选,为了避免调节螺钉的螺帽外露,所述调节螺孔的外侧为沉头孔且对应的所述调节螺钉的螺帽置于该沉头孔内。

6、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双余度功能且便于组装,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端外壳、中外壳和外壳盖板,所述电路组件为两个,所述调节盖板安装在所述端外壳的外侧。

7、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实现限位环与外壳之间的可靠防转连接,所述限位环的外壁与所述转轴安装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绑定胶粘贴连接,所述限位环的外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且该凹槽内填充有绑定胶。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9、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调节盖板、限位环、密封圈、调节垫片和调节螺钉,利用密封圈在限位环的限位作用和调节垫片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变形增大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大转轴的旋转阻力,最终实现增大电位器的启动力矩和旋转力矩的目的,并能够通过旋转调节螺钉,改变调节垫片的位置,从而改变密封圈被挤压而发生的变形量,且调节过程不用拆卸任何部件,最终实现了电位器启动力矩和旋转力矩便于调节的目的,满足了角位移电位器的大力矩和力矩可调的应用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包括外壳、转轴和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外壳上的转轴安装通孔并通过轴承与该转轴安装通孔的孔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还包括调节盖板、限位环、密封圈、调节垫片和调节螺钉,所述调节盖板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调节盖板设有中心通孔且所述转轴穿过该中心通孔,所述调节盖板上靠近所述外壳的一端表面设有圆形的安装凹槽,所述调节盖板的中心通孔穿过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中心位置,所述密封圈和圆环形的所述调节垫片均置于所述安装凹槽内且所述调节垫片位于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之间,圆环形的所述限位环安装在所述转轴安装通孔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轴承的外圈一端和所述密封圈的一端抵紧,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外壳之间不能相对旋转,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限位环的中心通孔、所述密封圈的中心通孔和所述调节垫片的中心通孔,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中位于所述调节盖板的中心通孔外的位置设有多个调节螺孔且所述调节螺孔延伸至所述调节盖板的外侧表面并开口,多个所述调节螺钉分别穿过多个所述调节螺孔并抵紧所述调节垫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孔为两个且位于所述调节盖板的中心通孔外的相对两侧,所述调节螺钉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孔的外侧为沉头孔且对应的所述调节螺钉的螺帽置于该沉头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端外壳、中外壳和外壳盖板,所述电路组件为两个,所述调节盖板安装在所述端外壳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的外壁与所述转轴安装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绑定胶粘贴连接,所述限位环的外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且该凹槽内填充有绑定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力矩且便于调节力矩的角位移电位器,包括外壳、转轴、电路组件、调节盖板、限位环、密封圈、调节垫片和调节螺钉,电路组件安装在外壳内,转轴穿过外壳上的转轴安装通孔并通过轴承与该转轴安装通孔的孔壁连接,调节盖板与外壳连接,调节盖板上靠近外壳的一端表面设有圆形的安装凹槽,调节盖板的中心通孔穿过安装凹槽的槽底中心位置,密封圈和圆环形的调节垫片均置于安装凹槽内,限位环安装在转轴安装通孔内且其两端分别与轴承的外圈一端和密封圈的一端抵紧,安装凹槽的槽底设有多个调节螺孔,多个调节螺钉分别穿过多个调节螺孔并抵紧调节垫片。本技术实现了电位器启动力矩和旋转力矩便于调节的目的,满足了应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唐飞,鲍红军,胡佑朴,郭刚,吴永胜,杜长春,卜若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