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49374发布日期:2023-12-21 14:3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


背景技术:

1、电池包目前包含多个电池单体,电池单体通常具有金属外壳。目前,为了提高整个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电池单体的极耳一般较长,且处于弯折状态。

2、这种弯折状态下的极耳容易与电池单体的金属外壳接触,从而造成电池包短路。也即是,目前的电池单体在组合成电池包之后,该电池包大多具有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该端盖通过容纳并限制极耳的部分外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极耳与电池单体的外壳接触,最终能够降低电池包短路的风险。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端盖组件,适配于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具有可弯折的极耳;所述端盖组件具有由端盖内壁围绕形成的容纳槽,以及朝向所述电池单体的开口;所述容纳槽配置为在所述端盖与所述电池单体连接的情况下,容纳处于弯折状态下的所述极耳、并限制所述极耳的部分露出于所述端盖组件之外。

3、上述端盖组件,由于弯折状态的极耳,由于其本身具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进而使得其具有较大可能因其恢复形变的趋势没有被限制,而导致与电池单体的壳体等接触而造成短路。而通过容纳槽容纳处于弯折状态极耳,实现了对极耳的保护与其发生形变的束缚,以限制整个极耳或者极耳的一部分露于端盖组件之外,进而降低了电池包短路的风险。

4、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包括端盖本体和隔板,所述端盖内壁包括隔板内壁,所述隔板内壁位于所述隔板上朝向所述容纳槽的表面;所述端盖本体具有长度方向、高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其中,所述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极耳各弯折方向所在的平面,所述高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开口的朝向,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长度方向、高度方向均不平行;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端盖本体上沿所述宽度方向分布的两侧中的一侧,并与所述端盖本体可拆卸连接。

5、上述端盖组件,通过端盖本体与隔板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在极耳与端盖组件进行焊接等连接的过程中,可以拆下或者暂时先不安装该隔板,进而为端盖组件与极耳的连接过程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最终方便了极耳与端盖组件之间连接操作。

6、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隔板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分布的隔板端部;所述端盖本体上开设导向槽;所述导向槽配置为接收、并引导隔板端部沿靠近所述端盖本体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隔板与所述端盖本体连接。

7、上述端盖组件,通过在端盖本体上设置导向槽,一方面,通过引导隔板与导向槽的结合,起到了对隔板进行更准确定位的作用,进而方便了端盖本体与隔板之间的组装;另一方面,通过导向槽对隔板端部的容纳,减少了隔板凸出于端盖本体之外的部分,甚至能够完全消除隔板凸出于端盖本体之外的部分。进而减小了端盖组件的空间占用。

8、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隔板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隔板端部的隔板中部;所述隔板端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导向槽在高度方向上的宽度相等;所述隔板中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隔板端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宽度,且所述隔板中部靠近所述电池单体的一侧与所述端盖本体上所述容纳槽开口的边缘平齐。

9、上述端盖组件,通过隔板的中部边缘与端盖本体上容纳槽的开口边缘部分平齐,使得隔板与端盖本体结合之后形成的容纳槽,具有平齐的开口,进而端盖组件在与电池单体连接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容纳空间的密封性更好,或者说更加便于对端盖组件在与电池单体连接处的密封。

10、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隔板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匹配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配置为通过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卡接实现所述隔板与端盖本体的连接。

11、上述端盖组件,通过卡接实现隔板与端盖本体的可拆卸连接,相较于螺接等方式,这样的连接方式更为简便快捷,进而降低了端盖组件的制造成本。

12、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导向槽包括用于阻挡所述隔板端部在所述导向槽滑动的底壁;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开设在所述底壁上的卡接孔;第二卡接部包括沿从所述隔板端部朝向所述端盖本体的一面向所述卡接孔延伸的凸起部;凸起部包括凸起本体,以及从所述凸起本体靠近所述端盖本体的一端沿其径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卡接孔的直径、且大于所述凸起本体的直径;所述凸起部上开设让位槽;所述让位槽贯穿所述凸起部的侧壁,并配置为供所述凸起部发生形变而卡入所述卡接孔。

13、上述端盖组件,通过在凸起部上延伸出的延伸部,以及其上所开设的让位槽,实现了端盖本体与隔板之间的卡接。这样的原理与结构简便,方便生产制造。

14、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延伸部具有沿其径向分布的楔面;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端盖本体一端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卡接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端盖本体一端的径向宽度,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端盖本体一端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本体的直径。

15、上述端盖组件,延伸部沿其径向分布的楔面可以理解为其径向分布的表面具有导角,其在凸起部卡入可接孔的过程中,仅需用户将其对准卡接孔,而无需其他辅助操作。在导角的引导下会发生相应的形变以适应与卡接孔的尺寸,进而实现卡接。这样的结构使得用户在进行端盖本体与隔板之间卡接的过程更加简便。

16、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端盖组件包括极柱;所述端盖内壁设置有通孔;所述极柱包括极柱本体,以及从所述极柱本体的一端沿所述端盖内壁延伸的抵接部;所述极柱贯穿所述通孔,所述极柱本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纳槽之外,并且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通孔边缘抵接;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所述极耳电连接。

17、上述端盖组件,实现了在端盖组件与电池单体组装在一起的情况下,将极耳所传输电池单体的电能的导出。在此基础之上,还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极耳的外露。

18、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极柱本体具有延期径向围绕设置的凹槽;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位于所述通孔内,以实现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通孔之间的密封连接。

19、上述端盖组件,通过密封圈对通孔与极柱本体的连接处进行密封,提高了容纳槽的密封性,进而更好的保护了极耳。此外,极柱本体上设置的凹槽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密封圈与极柱本体之间的相对滑动,进而也就一定程度上防止极柱与端盖本体之间的相对滑动。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端盖组件。

21、上述电池单体,具有与上述第一方面或这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选的实施方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组件及电池单体,通过容纳槽容纳处于弯折状态极耳,实现了对极耳的保护与其发生形变的束缚,以限制整个极耳或者极耳的一部分露于端盖组件之外,进而降低了电池包短路的风险。通过端盖本体与隔板之间可拆卸连接,为端盖组件与极耳的连接过程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最终方便了极耳与端盖组件之间连接操作。通过在端盖本体上设置导向槽,起到了对隔板进行更准确定位的作用,以及减小了端盖组件的空间占用的作用。隔板与端盖本体之间的卡接使得其二者之间的组装更为简便快捷。进一步地,通过在凸起部上所开设的让位槽延、及其上伸出的延伸部与卡接孔之间的卡接,进一步地简化端盖本体与隔板之间的组装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