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6111发布日期:2023-12-29 20:2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相关,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而新能源汽车在制作过程中,作为连接汽车各个零件的线缆制作和保护尤为重要。

2、经检索新能源汽车线缆-bing images,但是现有的汽车线缆,在制作该线缆时,由于新能源汽车使用较长的线缆,需要人工进行热缩管戴套,较为麻烦,无法实现自动对接和戴套功能,工作效率较低,故此,特别需要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制作该线缆时,由于新能源汽车使用较长的线缆,需要人工进行热缩管戴套,较为麻烦,无法实现自动对接和戴套功能,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包括加工装置主体和智能戴套机构,智能戴套机构包括移动外壳、保护壳、可编辑控制器、移动轨道、滑轨、移动电机、第一抓夹、红外接受器、热缩管、第二抓夹、红外发射器、开光电机、滚动轴、链条、旋转轴和旋转电机,所述加工装置主体的侧面设置有智能戴套机构,所述加工装置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智能控制机构。

3、优选的,所述智能戴套机构包括移动外壳、保护壳、可编辑控制器、移动轨道、滑轨、移动电机、第一抓夹、红外接受器、热缩管、第二抓夹、红外发射器、开光电机、滚动轴、链条、旋转轴和旋转电机,所述加工装置主体的前端端连接有移动外壳,所述移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可编辑控制器,所述可编辑控制器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的内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底端设置有移动电机,所述移动电机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第一抓夹,所述第一抓夹的侧面设置有红外接受器,所述第一抓夹的内部设置有热缩管,所述热缩管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抓夹,所述第二抓夹的侧面设置有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发射器的顶端电性连接有开光电机,所述移动外壳的底端焊接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的侧面活动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旋转电机。

4、优选的,所述移动外壳与滚动轴之间为焊接,所述移动外壳底端的滚动轴设置有2组。

5、优选的,所述第一抓夹通过滑轨与移动轨道之间构成滑动结构,所述第一抓夹与滑轨之间为活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第二抓夹之间为卡槽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呈圆形。

7、优选的,所述移动外壳通过链条与加工装置主体之间构成移动结构,所述移动外壳与链条之间为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机构包括固定架、收卷盘、圈数感应器、cpu处理器、控制面板和线缆,所述加工装置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卡槽连接有收卷盘,所述固定架的侧面设置有圈数感应器,所述圈数感应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有cpu处理器,所述cpu处理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收卷盘的内部设置有线缆。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戴套机构,通过移动外壳、保护壳、可编辑控制器、移动轨道、滑轨、移动电机、第一抓夹、红外接受器、热缩管、第二抓夹、红外发射器、开光电机、滚动轴、链条、旋转轴和旋转电机的设置,使用者可以将热缩管放置在第一抓夹内部,随后启动设备,可编辑控制器控制移动电机,移动电机控制滑轨在移动轨道向前滑动,辅助第一抓夹向前移动,在向前移动工程中,由于第一抓夹侧面设置有红外接受器,可以准确对准红外发射器移动,辅助热缩管戴套在第二抓夹内部的线缆,随后可编辑控制器会控制开光电机,开光电机控制第二抓夹放松,接下来可编辑控制器会控制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旋转轴,旋转轴带动链条移动,链条移动带动滚动轴移动,由于滚动轴与移动外壳焊接,因此会带动移动外壳向前移动,辅助热缩管戴套至线缆上,从而完成对线缆的智能戴套的作用。

10、该智能控制机构,通过固定架、收卷盘、圈数感应器、cpu处理器、控制面板和线缆的设置,使用者可以将需要戴套的线缆长度输入控制面板并启动设备,随后通过圈数感应器计算线缆长度,当达到规定长度时,圈数感应器会将数据传输至cpu处理器,cpu处理器会控制收卷盘停止工作,从而完成对线缆的控制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包括加工装置主体(1)和智能戴套机构(2),智能戴套机构(2)包括移动外壳(201)、保护壳(202)、可编辑控制器(203)、移动轨道(204)、滑轨(205)、移动电机(206)、第一抓夹(207)、红外接受器(208)、热缩管(209)、第二抓夹(210)、红外发射器(211)、开光电机(212)、滚动轴(213)、链条(214)、旋转轴(215)和旋转电机(216),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主体(1)的侧面设置有智能戴套机构(2),所述加工装置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智能控制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戴套机构(2)包括移动外壳(201)、保护壳(202)、可编辑控制器(203)、移动轨道(204)、滑轨(205)、移动电机(206)、第一抓夹(207)、红外接受器(208)、热缩管(209)、第二抓夹(210)、红外发射器(211)、开光电机(212)、滚动轴(213)、链条(214)、旋转轴(215)和旋转电机(216),所述加工装置主体(1)的前端连接有移动外壳(201),所述移动外壳(201)的内部设置有保护壳(202),所述保护壳(202)的内部设置有可编辑控制器(203),所述可编辑控制器(203)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轨道(204),所述移动轨道(204)的内部连接有滑轨(205),所述滑轨(205)的底端设置有移动电机(206),所述移动电机(206)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第一抓夹(207),所述第一抓夹(207)的侧面设置有红外接受器(208),所述第一抓夹(207)的内部设置有热缩管(209),所述热缩管(209)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抓夹(210),所述第二抓夹(210)的侧面设置有红外发射器(211),所述红外发射器(211)的顶端电性连接有开光电机(212),所述移动外壳(201)的底端焊接有滚动轴(213),所述滚动轴(21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链条(214),所述链条(21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旋转轴(215),所述旋转轴(215)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旋转电机(2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外壳(201)与滚动轴(213)之间为焊接,所述移动外壳(201)底端的滚动轴(213)设置有2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夹(207)通过滑轨(205)与移动轨道(204)之间构成滑动结构,所述第一抓夹(207)与滑轨(205)之间为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器(211)与第二抓夹(210)之间为卡槽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211)呈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外壳(201)通过链条(214)与加工装置主体(1)之间构成移动结构,所述移动外壳(201)与链条(214)之间为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机构(3)包括固定架(301)、收卷盘(302)、圈数感应器(303)、cpu处理器(304)、控制面板(305)和线缆(306),所述加工装置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架(301),所述固定架(301)的内部卡槽连接有收卷盘(302),所述固定架(301)的侧面设置有圈数感应器(303),所述圈数感应器(303)的一端电性连接有cpu处理器(304),所述cpu处理器(304)的一端电性连接有控制面板(305),所述收卷盘(302)的内部设置有线缆(30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线缆加工装置,在使用智能戴套机构,使用者可以将热缩管放置在第一抓夹内部,随后启动设备,可编辑控制器控制移动电机,移动电机控制滑轨在移动轨道向前滑动,辅助第一抓夹向前移动,在向前移动工程中,由于第一抓夹侧面设置有红外接受器,可以准确对准红外发射器移动,辅助热缩管戴套在第二抓夹内部的线缆,随后可编辑控制器会控制开光电机,开光电机控制第二抓夹放松,接下来可编辑控制器会控制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旋转轴,旋转轴带动链条移动,链条移动带动滚动轴移动,由于滚动轴与移动外壳焊接,因此会带动移动外壳向前移动,辅助热缩管戴套至线缆上,从而完成对线缆的智能戴套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曹林东,董辉军,曹林红,曹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东联航空线缆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