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轨道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4732发布日期:2024-03-22 10:27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轨道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轨道端子。


背景技术:

1、轨道端子又称导轨端子,其主要包括端子台和电组件,电组件设置在端子台上,端子台上设置有配合卡紧外置轨道条的卡脚组,卡脚组通常包括弹性卡脚和固定卡脚。需要把轨道端子固定在外置轨道条上时,把固定卡脚与外置轨道条的一边卡紧后,再给端子台施加下压力以使得弹性卡脚以弹性方式卡紧到外置轨道条的另一边。

2、不过,现有的轨道端子存在不足:用户施加下压力以把端子台卡到外置轨道条上时,端子台会受到较大的阻力,而且即便对组装在一起的多个端子台施加下压力时,端子台卡到外置轨道条上所受到的阻力更大。不仅如此,需要施力以把端子台从外置轨道条上拆卸时,端子台上的弹性卡脚很容易断裂,影响轨道端子正常使用,并进而增加轨道端子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受阻力小且容易卡到外置轨道条上的改进型轨道端子。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改进型轨道端子,包括:

3、端子台;

4、第一卡脚结构,设置在端子台上且配合卡固在外置轨道条的一侧边上;

5、第二卡脚结构,设置在端子台上,该第二卡脚结构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分别连接端子台,且第二弹性臂能以弹性方式配合卡固在外置轨道条的另一侧边上;

6、其特征在于,第二弹性臂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形成有朝该第二弹性臂中轴线方向凹陷的第一缺口。

7、改进地,在所述改进型轨道端子中,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均形成有所述第一缺口。

8、再改进,在所述改进型轨道端子中,所述第二弹性臂为竖向臂,所述第一缺口位于该第二弹性臂的中段。

9、再改进,在所述改进型轨道端子中,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至少一个第一侧壁上形成有朝该第一弹性臂中轴线方向凹陷的第二缺口。

10、改进地,在所述改进型轨道端子中,所述第一弹性臂与端子台的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弹性臂与端子台的第二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的连接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处设置为弧形状结构。

11、进一步,在所述改进型轨道端子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通过横臂连接。

12、再进一步地,在所述改进型轨道端子中,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横臂的第三连接处为朝外侧凸起的弧状结构。

13、再改进地,在所述改进型轨道端子中,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横臂的第三连接处所形成的弧状结构上形成有与外置轨道条配合卡固的卡固部,该卡固部呈自底部向上并朝外扩张延伸的曲面。

14、优选地,在所述改进型轨道端子中,所述卡固部呈现的曲面为抛物面。例如,此处的抛物面为满足y=x2的抛物面。

15、改进地,在所述改进型轨道端子中,所述端子台的底部为配合外置轨道条的无障碍滑动平面;或/和,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横臂的连接处设置有螺丝刀槽,该螺丝刀槽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首先,相对传统轨道端子的弹性卡脚结构没有缺口的方案,该实用新型中的改进型轨道端子通过在第二卡脚结构的第二弹性臂上形成第一缺口,以使得第二卡脚结构在打开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时,第二弹性臂上的易形变位置由第二弹性臂的端部转移到相对细薄且韧性更好的第一缺口处,从而提高了第二弹性臂卡入到外置轨道条上时的柔韧性,这样把轨道台卡入到外置轨道条上时更加省力,而且承受更小的阻力。

18、其次,通过在第一弹性臂与端子台的连接处、第二弹性臂与端子台的连接处、第一弹性臂与横臂的连接处以及第二弹性臂与横臂的连接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处设置为弧形状结构,使得对应连接处变成能承受更强机械强度的弧形状结构,减小第二卡脚结构相对外置轨道条打开时的应力形变,进而防止第二卡脚结构断裂。



技术特征:

1.改进型轨道端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轨道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3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32a)上均形成有所述第一缺口(3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轨道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32)为竖向臂,所述第一缺口(320)位于该第二弹性臂(32)的中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轨道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31)的至少一个第一侧壁(31a)上形成有朝该第一弹性臂(31)中轴线方向凹陷的第二缺口(3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轨道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31)与端子台(1)的第一连接处(x)以及所述第二弹性臂(32)与端子台(1)的第二连接处(y)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处设置为弧形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进型轨道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31)和所述第二弹性臂(32)通过横臂(3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轨道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32)与所述横臂(33)的第三连接处(z)为朝外侧凸起的弧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型轨道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32)与横臂(33)的第三连接处(z)所形成的弧状结构上形成有与外置轨道条(l)配合卡固的卡固部(321),该卡固部(321)呈自底部向上并朝外扩张延伸的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型轨道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部(321)呈现的曲面为抛物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轨道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1)的底部(1a)为配合外置轨道条(l)的无障碍滑动平面;或/和,所述第一弹性臂(31)与所述横臂(33)的连接处设置有螺丝刀槽(34),该螺丝刀槽(34)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3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轨道端子,包括端子台、第一卡脚结构和第二卡脚结构,两个卡脚结构均设置在端子台上,第二卡脚结构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分别连接端子台,且第二弹性臂能以弹性方式配合卡固在外置轨道条的另一侧边上;第二弹性臂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形成有朝该第二弹性臂中轴线方向凹陷的第一缺口,以使得第二卡脚结构在打开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时,第二弹性臂上的易形变位置由第二弹性臂的端部转移到相对细薄且韧性更好的第一缺口处,从而提高了第二弹性臂卡入到外置轨道条上时的柔韧性,这样把轨道台卡入到外置轨道条上时更加省力,而且承受更小的阻力。

技术研发人员:丁高松,高卫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高松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