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以及电池、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18735发布日期:2023-10-02 07:3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电池单体以及电池、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单体以及电池、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相关技术中的电池单体的极柱安装在壳体上的倾斜布置的安装面,在焊接汇流部件时,不利于汇流部件的摆放,导致焊接困难,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设于所述壳体;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极柱、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包括沿其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本体面和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本体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本体面,所述第一极柱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在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一本体面之间的距离为5mm-8mm。

3、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侧面设置为包括第一本体面和第一安装面,将第一极柱设于第一安装面,并限制第一极柱与第一本体面之间的距离,不仅可以减少第一极柱在垂直于第一安装面的方向上所占用电池的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而且在对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可以调整壳体的摆放方向以使第一安装面水平布置,再将汇流部件水平摆放在第一安装面,减少了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与壳体发生干涉的概率,方便二者的连接,有利于提高电池生产时汇流部件与第一极柱的连接效率,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柱在所述第一安装面所在平面的第一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内,可以减少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与壳体发生干涉的概率。

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一安装面位于同一侧的外边沿之间的距离为5mm-8mm。如此设置,使第一极柱的外轮廓线不超出第一安装面的外周沿,减少了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与壳体发生干涉的概率。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设于所述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极柱低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极柱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所述预设值为1mm-2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不仅可以使第一极柱与第一侧面在第一方向上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汇流部件,减小了电池在第一方向上的空间,提高了电池的空间利用率,避免电池内部空间的浪费,而且可以减少第一极柱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的概率。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在对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可以调整壳体的摆放方向以使第一安装面水平布置,再将汇流部件水平摆放在第一安装面,从而方便二者的连接,进一步提高电池生产时汇流部件与第一极柱的连接效率,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低于所述第二侧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极柱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侧面上设置第二安装面,并将第二极柱设于第二安装面,不仅可以减少第二极柱在垂直于第二安装面的方向上所占用电池的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而且在对第二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可以调整壳体的摆放方向以使第二安装面水平布置,再将汇流部件水平摆放在第二安装面,从而方便二者的连接,有利于提高电池生产时汇流部件与第二极柱的连接效率,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壳体的同一个侧面。如此设置,在对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第二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只需要调整一次壳体的摆放方向,以使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水平布置,不需要多次翻转电池,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生产时汇流部件与第一极柱、汇流部件与第二极柱的连接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为同一个安装面且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对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第二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只需要调整一次壳体的摆放方向,以使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水平布置,不需要多次翻转电池,还可以同时连接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第二极柱与汇流部件,进一步提高电池生产时汇流部件与第一极柱、汇流部件与第二极柱的连接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此外,将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间隔布置,可以减少两个汇流部件发生干涉的概率。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为不同的两个安装面且二者间隔布置。如此设置,在对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第二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可以减少两个汇流部件发生干涉的概率。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壳体的两个不同侧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设置为壳体的两个不同侧面,不仅可以减少第一极柱在垂直于第一安装面的方向上、第二极柱在垂直于第二安装面的方向上所占用电池的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而且在对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第二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可以先后两次调整壳体的摆放方向,以使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分别水平布置,从而可以将两个汇流部件分别水平摆放在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从而方便一个汇流部件与第一极柱、另一个汇流部件与第二极柱的连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壳身,所述壳身的至少一端具有开口;壳盖,所述壳盖盖合于所述开口。壳身和壳盖可以将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均设于所述壳身。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设于壳身,不仅可以提高壳身的结构强度,而且在对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第二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可以调整一次或者先后两次调整壳体的摆放方向,将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分别水平布置,从而方便一个汇流部件与第一极柱、另一个汇流部件与第二极柱的连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均设于所述壳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设于壳盖,不仅可以提高壳盖的结构强度,而且在对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第二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只需要调整一次壳体的摆放方向,将壳盖水平布置,不需要多次翻转电池,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生产时汇流部件与第一极柱、汇流部件与第二极柱的连接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中的一个设于所述壳盖且另一个设于所述壳身。如此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壳身和壳盖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减少第一极柱在垂直于第一安装面的方向上、第二极柱在垂直于第二安装面的方向上所占用电池的空间,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在对第一极柱与汇流部件、第二极柱与汇流部件连接时,可以先后两次调整壳体的摆放方位,将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分别水平布置,从而方便一个汇流部件与第一极柱、另一个汇流部件与第二极柱的连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

18、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电池单体,不仅可以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而且方便极柱与汇流部件的连接,有利于提高电池生产时汇流部件与第一极柱的连接效率,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19、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或者,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

20、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电池单体或电池,不仅可以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而且方便极柱与汇流部件的连接,有利于提高电池生产时汇流部件与第一极柱的连接效率,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2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