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65926发布日期:2024-03-28 18:48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随着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使用场景多元化,光伏组件与建筑的结合应用,如大型商业建筑屋顶、建筑墙体外立面和办公写字楼等。然而,现有的光伏组件(从上到下一般为前玻璃a10、前封装胶膜a20、电池层a30、后封装胶膜a40和背玻璃a50)仅将太阳辐射辐照全波段的小部分如300-1100nm波段转化为电能,而其余主要是1100-2500nm波段的光子会转化为热量,会增加太阳能电池的温度,导致光伏电池工作温度升高系统效率降低。同时这种热量传导不断向室内传播,会增加室内的制冷能耗。

2、目前,光伏组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每天受到的光照时长最多也不超过12个小时,即使是具有弱光发电功能的光伏组件,如薄膜组件,在夜间没有光照的环境下也无法继续发电,这使得其应用范围和发电量大大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结合了光伏发电和辐射制冷,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还实现了光伏组件的全天候电能输出,解决了夜间太阳能夜间无法发电的问题,又能阻隔太阳热能辐射,达到隔热效果。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光伏发电板、气体层和蓄热基板,光伏发电板和蓄热基板四周通过连接结构形成封闭空腔,该封闭空腔填充气体后形成所述气体层,光伏发电板中存在转光层;

3、所述蓄热基板的内表面为蓄热层。

4、进一步地说,所述光伏发电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叠放的前玻璃、封装胶膜、电池层、所述转光层和中间玻璃,所述封闭空腔位于所述中间玻璃和所述蓄热层之间。

5、进一步地说,所述转光层中的转光材料为无机材料。

6、进一步地说,所述连接结构的上端连接光伏发电板且下端连接蓄热层,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隔条和结构胶,隔条外侧通过结构胶进行密封。

7、进一步地说,所述结构胶为硅酮类结构胶或有机硅结构胶;

8、所述隔条为聚酯弹性微孔结构材料隔条、聚丙烯隔条、不锈钢隔条或玻纤增强复合材料隔条。

9、进一步地说,所述蓄热基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叠放的蓄热层、制冷层和背板。

10、进一步地说,所述蓄热层为黑化陶瓷材料层。

11、进一步地说,光伏发电板为晶硅组件或薄膜组件。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光伏发电板、气体层和蓄热基板,光伏发电板和蓄热基板四周通过连接结构形成封闭空腔,该封闭空腔填充气体后形成所述气体层,光伏发电板中存在转光层;蓄热基板的内表面为蓄热层,本实用新型结合了光伏发电和辐射制冷,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还实现了光伏组件的全天候电能输出,解决了夜间太阳能夜间无法发电的问题,又能阻隔太阳热能辐射,达到隔热效果。

14、具体如下:其中,转光层将大于780nm波长近红外光的激发下可发射可见光继续给电池片进行发电使用;蓄热层用于吸收穿过的红外光和可见光,并用于夜间释放所储存的热量,减少热量传播而实现制冷,同时蓄热层辐射出的热量进转光层后继续在夜间供给光伏组件发电,制冷层用于在夜间将蓄热层的热量对外反射进行制冷,维持室内温度,延长夜间发电时长;

15、即:白天太阳光照射,蓄热层吸光升温储存热量,减少光线穿透,有降低内侧温度的效果,晚上蓄热层以热辐射的形式发射长波长光线,转光层吸收长波长光转为短波长光,用于夜间发电。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技术特征:

1.一种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光伏发电板、气体层和蓄热基板,光伏发电板和蓄热基板四周通过连接结构形成封闭空腔,该封闭空腔填充气体后形成所述气体层,光伏发电板中存在转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叠放的前玻璃、封装胶膜、电池层、所述转光层和中间玻璃,所述封闭空腔位于所述中间玻璃和所述蓄热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光层中的转光材料为无机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的上端连接光伏发电板且下端连接蓄热层,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隔条和结构胶,隔条外侧通过结构胶进行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胶为硅酮类结构胶或有机硅结构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基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叠放的蓄热层、制冷层和背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层为黑化陶瓷材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光伏发电板为晶硅组件或薄膜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兼具隔热与夜间发电的光伏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光伏发电板、气体层和蓄热基板,光伏发电板和蓄热基板四周通过连接结构形成封闭空腔,该封闭空腔填充气体后形成所述气体层,光伏发电板中存在转光层;所述蓄热基板的内表面为蓄热层。本技术结合了光伏发电和辐射制冷,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还实现了光伏组件的全天候电能输出,解决了夜间太阳能夜间无法发电的问题,又能阻隔太阳热能辐射,达到隔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苏维燕,初文静,林俊良,林金锡,林金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