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29314发布日期:2024-02-02 21:5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导电端子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1、导电端子是汽车配件中常见的一种用于实现电流信号传输用途的配件,其较为常见的安装方式是与线路板配合进行连接。例如申请人日前申请公开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双用双向复合接触式电机端子(cn217010629u),结合该专利公开附图可知,该专利记载的导电端子(即电机端子)包括有插设在电路板上的插脚,插脚的端部穿过电路板上的焊盘孔后置于电路板的另一侧。实际实施时,插脚的端部还需要再进行弯折加工,从而才能够将导电端子限制在电路板上,形成和电路板之间的可靠连接。

2、以上述专利为代表的传统的这种导电端子及其安装结构存在如下缺陷:

3、(1)插脚和电路板的焊盘孔之间存在间隙,容易晃动,因而导电端子通常需要通过多组插脚与电路板建立连接,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4、(2)插脚与焊盘孔插接之后还需要再进行弯折加工,工序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提高与电路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包括有一体连接的导电连接部、插接部,其中导电连接部用于外部配件实现导电连接,所述插接部用于与电路板的焊盘孔配合插接以及定位,所述插接部的前端为插入端,插接部的后端与导电连接部一体连接,插接部呈梭形结构,插接部的宽度自其前端朝插接部的中部渐大设置,插接部的宽度自插接部的中部朝后端渐小设置,插接部的中部具有沿插接部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通孔,实际实施时,插接部的中部的宽度要略大于电路板上焊盘孔的宽度,插接部的前端的最小宽度和后端的最小宽度均小于焊盘孔的宽度,使得插接部在插入焊盘孔的过程中,通过插接部外侧与焊盘孔之间的导向配合,插接部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能够逐渐的形变并压紧在焊盘孔的内孔侧壁上,实现插接部与焊盘孔的插接定位配合。采用这种插接连接方式,能够提高插接部的焊盘孔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连接处不容易产生晃动,并且插接完成之后后续也不需要再进行弯折加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也能够减少对插脚数量的要求,降低对公差配合的要求。通孔的设置能够提高插接部的形变效果。

3、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插接部的宽度。能够方便导电连接部与外部配件之间的导电连接,此外也能够用于与电路板之间形成限位配合,防止导电端子沿焊盘孔的另一侧穿过。

4、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的前端一体成型有锥形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至少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斜面/弧面。导向部的设置能够方便的将插接部导向插入到焊盘孔中,方便导电端子的插接安装。

5、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的中部两侧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插接部在与焊盘孔插接定位配合时,插接部的中部两侧能够和焊盘孔内壁可靠接触连接,减少晃动,提高连接效果。

6、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呈梭形结构,通孔的前后端分别对应插接部的前端和后端设置,通孔的宽度自其前端朝通孔的中部渐大设置,插接部的宽度自通孔的中部朝其后端渐小设置。通孔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在保证插接部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还能够提高插接部的弹性形变效果。

7、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中部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通孔的中部的宽度与插接部的外侧宽度相适应,能够提高插接部的结构强度和与焊盘孔之间的支撑效果。

8、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中部和其后端之间通过锥形段过渡连接,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插接部中部的形变效果,进而提高和焊盘孔之间的支撑效果。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的安装结构,除了包括有上述的导电端子之外,还包括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焊盘孔,所述导电端子的插接部与焊盘孔构成过盈的插接定位配合。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及其安装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安装方便,导电端子和电路板的焊盘孔之间可直接的进行插接连接,不需要后续再对导电端子进行弯折加工,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导电端子与电路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有一体连接的导电连接部、插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用于与电路板的焊盘孔配合插接以及定位,所述插接部的前端为插入端,插接部的后端与导电连接部一体连接,插接部呈梭形结构,插接部的宽度自其前端朝插接部的中部渐大设置,插接部的宽度自插接部的中部朝后端渐小设置,插接部的中部具有沿插接部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插接部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前端一体成型有锥形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至少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斜面/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中部两侧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呈梭形结构,通孔的前后端分别对应插接部的前端和后端设置,通孔的宽度自其前端朝通孔的中部渐大设置,插接部的宽度自通孔的中部朝其后端渐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中部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中部和其后端之间通过锥形段过渡连接。

8.一种导电端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焊盘孔,所述导电端子的插接部与焊盘孔构成过盈的插接定位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包括有一体连接的导电连接部、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与电路板的焊盘孔配合插接以及定位,所述插接部的前端为插入端,插接部的后端与导电连接部一体连接,插接部呈梭形结构,插接部的宽度自其前端朝插接部的中部渐大设置,插接部的宽度自插接部的中部朝后端渐小设置,插接部的中部具有沿插接部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通孔。此外,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的安装结构,包括有上述的导电端子,包括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焊盘孔,所述导电端子的插接部与焊盘孔配合插接以及胀紧定位配合。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提高与电路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奥海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4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