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结构、电池和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5910发布日期:2024-03-12 19:17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冷却结构、电池和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结构、电池和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汽车、电动自行车、船舶、储能电柜等用电装置通常包括电池,电池可为用电装置提供电能。电池包括电池单体以及用于冷却电池单体的冷却板。

2、但在冷却板装配的过程中,冷却板往往由于压装出现压溃或者开裂的情况,导致装配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装配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却结构、电池和用电装置。

2、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却结构,包括:冷却主体,形成有冷却腔以及至少一个贯穿的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所述冷却腔连通;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流通孔对应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外周侧形成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槽底壁穿设所述流通孔,所述支撑槽的两侧槽壁分别贴设于所述冷却主体的两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3、如此,通过冷却主体形成有冷却腔以及至少一个贯穿的流通孔,连接件的外周侧形成有支撑槽以控制连接件在冷却板上的压接宽度,支撑槽的槽底壁穿设流通孔,支撑槽的两侧槽壁分别贴设于冷却主体的两侧,支撑槽的两侧的槽壁之间的槽宽决定了冷却板在流通孔处的板厚度,也决定了连接件在冷却板上的压接宽度;通过设置槽宽的数值,使得冷却主体的两侧板面恰好能够与支撑槽的槽壁紧贴,以方便后续焊接固定。当连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受到沿第一方向从两侧向中间挤压的压装力,支撑槽的槽底壁提供沿第一方向上的支撑力,从而避免较大的压装力通过支撑槽的两侧槽壁传递到冷却主体上,进而避免冷却主体的板面在装配的过程中出现凹溃或者开裂的情况,使得冷却结构的装配质量稳定,降低了不良率,无需返工,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由于无需在冷却腔的内部设置相应的支撑结构,不会引起冷却介质的紊流,兼顾了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槽的槽底壁与所述流通孔周向限位。

5、如此,可防止连接件相对于流通孔转动,连接件能够按照预设的角度向冷却腔中注入冷却介质,确保冷却效果稳定一致。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管与配合件;所述流通孔在所述冷却主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所述连接管插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配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上,所述配合件与所述连接管相互抵接以形成所述支撑槽。

7、如此,配合件与连接管抵触从而提供沿第一方向上的支撑力,该支撑力可与从两侧向中间挤压的压装力相互抵消,避免了连接管、配合件向冷却板传递较大的压装力,从而可以防止冷却板在装配连接件的过程中出现凹溃或者开裂的情况,使得冷却结构的装配质量稳定,降低了不良率,提高了装配效率。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一连接法兰以及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一抵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的两侧;所述第一抵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并与所述配合件相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法兰贴设于所述冷却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件包括第二管体、第二连接法兰以及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法兰贴设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四周板面上,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所述第二抵接部插设于所述流通孔,并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相抵接。

10、如此,连接件与冷却板进行装配时,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沿第一方向分别插入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直至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抵接;上侧槽壁贴设于第一开口的四周板面上,下侧槽壁贴设于第二开口的四周板面上,方便后续焊接密封固定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相抵以形成所述支撑槽的槽底壁;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形成为所述支撑槽的一侧槽壁,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形成为所述支撑槽的另一侧槽壁。

12、如此,通过设计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即可合理的控制槽宽;槽宽决定了冷却板在流通孔处的板厚度,也决定了连接件在冷却板上的压接宽度。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或所述第一抵接部上形成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通孔被构造为具有至少一条直边段的穿孔;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外廓形状与所述流通孔的内廓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外廓形状与所述流通孔的内廓形状相适配。

15、如此,能够确保第一开口与第一抵接部的周向安装位置一致、第二开口与第二抵接部的周向安装位置一致;连接件以合适的角度安装在流通孔后,既可以起到防呆的效果,确保装配角度不会混乱,又可以按照预设的角度向冷却腔中注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流量朝向固定,提高了串联后的流量均匀性;确保冷却效果稳定一致。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件包括一端封闭的堵头,所述配合件的下端插设于所述流通孔中并与所述连接管相抵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槽的槽底壁上形成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冷却腔。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在所述流通孔处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槽的槽宽。如此,可以使得冷却板的两侧板面恰好能够与支撑槽的槽壁紧贴,以方便后续焊接固定。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界定形成所述冷却腔;所述流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包括换热部;所述换热部设置在所述冷却腔中。

21、如此,冷却腔内部流动冷却介质时,通过换热部增大换热面积,提高对电池单体的散热降温效果。

22、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单体以及上述的冷却结构,所述电池单体贴设于所述冷却主体上。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括多组所述冷却结构,全部所述冷却结构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电池单体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主体之间;所述第一方向定义为与所述冷却主体的板面相交的方向。

24、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230)的槽底壁与所述流通孔(120)周向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0)包括连接管(210)与配合件(2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10)包括第一管体(211)、第一连接法兰(212)以及第一抵接部(213),所述第一管体(211)与所述第一抵接部(21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法兰(212)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220)包括第二管体(221)、第二连接法兰(222)以及第二抵接部(223),所述第二管体(221)与所述第二抵接部(22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法兰(222)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部(223)与所述第一抵接部(213)相抵以形成所述支撑槽(230)的槽底壁;所述第一连接法兰(212)形成为所述支撑槽(230)的一侧槽壁,所述第二连接法兰(222)形成为所述支撑槽(230)的另一侧槽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部(223)和/或所述第一抵接部(213)上形成有连接通道(240),所述连接件(200)通过所述连接通道(240)与所述冷却腔(11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孔(120)被构造为具有至少一条直边段(121)的穿孔;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220)包括一端封闭的堵头,所述配合件(220)的下端插设于所述流通孔(120)中并与所述连接管(210)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230)的槽底壁上形成有连接通道(240),所述连接件(200)通过所述连接通道(240)连通所述冷却腔(11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主体(100)在所述流通孔(120)处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槽(230)的槽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主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30)以及第二壳体(140),所述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之间界定形成所述冷却腔(110);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主体(100)包括换热部(150);所述换热部(150)设置在所述冷却腔(110)中。

14.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单体(900)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所述电池单体(900)贴设于所述冷却主体(100)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多组所述冷却结构,全部所述冷却结构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电池单体(900)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主体(100)之间;所述第一方向定义为与所述冷却主体(100)的板面相交的方向。

16.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结构、电池和用电装置,包括:冷却主体,形成有冷却腔以及至少一个贯穿的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所述冷却腔连通;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流通孔对应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外周侧形成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槽底壁穿设所述流通孔,所述支撑槽的两侧槽壁分别贴设于所述冷却主体的两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冷却腔连通。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冷却结构、电池和用电装置,具有装配质量稳定以及装配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建,黄小腾,覃论,郭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8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