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力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34204发布日期:2024-03-06 16:51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力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电力电容器。


背景技术:

1、电力电容器是一种用于储存和释放电能的设备。它由两个导体板之间夹着绝缘介质(通常是电介质)构成,形成一个电场,当加在电容器上的电压改变时,电容器能够存储和释放电荷。这种设备常用于电源滤波、功率补偿、电力因数校正等电力系统中,能够提高电路的功率质量和稳定性。

2、现有的电容器在工作时,经常会发出噪音,该种噪音被称之为电容啸叫,其原因是电容被加电后,产生电场力,使电容器的极板受到电场力作用而产生振动,并通过与极板连接的结构传递给外壳,引起电容器外壳的振动产生噪声并向周围辐射。

3、为了减小电力电容器的噪声污染,通常采取在电力电容器外部安装屏蔽罩,用于降噪,但是由于体积大,存在安装,难度提高、检修复杂化、成本增加,同时不利于电容器散热,影响产品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电力电容器。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电力电容器,包括芯体、壳体和套管,所述芯体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套管安装在壳体的顶部并通过导线与芯体连接,所述壳体采用隔声挡板构成,所述壳体内且位于芯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减振降噪装置,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风扇。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隔声挡板包括外层金属板和内层金属板,所述内层金属板为波浪形结构,所述内层金属板与外层金属板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靠近内层金属板的一侧与内层金属板的形状一致。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减振降噪装置包括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用于与壳体和芯体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连接有减振垫,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且位于减振垫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缓冲组件。

6、其中,所述限位缓冲组件包括限位筒和穿插在限位筒上的限位杆,所述限位筒和限位杆相背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内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杆固定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减振垫内设置有多层金属质量体,所述金属质量体呈倾倒的“s”型延伸设置,多层所述金属质量体将减振垫由上至下分为多层减振垫与金属质量体交替叠加的结构。多层所述金属质量体的蜿蜒方向相同且相互平行。

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9、一、本方案通过在芯体顶部与底部设置减振降噪装置,可有效抑芯体工作时振动所造成的噪音,并通过有隔声挡板构成的壳体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而通过散热风扇实现对芯体的散热,实现降噪、散热的双重目的。

10、二、本方案通过波浪形结构将内层金属板的表面设计为凹凸形结构,从而打破声线的直线传播路径,使声波多次反射和折射,增加声能的耗散,达到吸音的效果,同时配合隔音层和外层金属板使得由该隔声挡板做成的壳体既在坚固上得到了提升,同时又提升了隔音效果,且结构简单。

11、三、本方案通过限位缓冲组件限制芯体的振动方向,然后通过减振垫的伸缩形变将振动力逐渐减缓,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而通过在减振垫内嵌设多层金属质量体,可以进一步增大减振垫运动时的阻力,提高了振动传播的衰减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电力电容器,包括芯体(1)、壳体(2)和套管(3),所述芯体(1)位于壳体(2)内部,所述套管(3)安装在壳体(2)的顶部并通过导线与芯体(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采用隔声挡板(4)构成,所述壳体(2)内且位于芯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减振降噪装置(5),所述壳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风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挡板(4)包括外层金属板(41)和内层金属板(42),所述内层金属板(42)为波浪形结构,所述内层金属板(42)与外层金属板(41)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隔音层(43),所述隔音层(43)靠近内层金属板(42)的一侧与内层金属板(42)的形状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降噪装置(5)包括两个连接板(51),两个所述连接板(51)分别用于与壳体(2)和芯体(1)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51)之间连接有减振垫(52),两个所述连接板(51)之间且位于减振垫(52)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缓冲组件(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52)内设置有多层金属质量体(54),所述金属质量体(54)呈倾倒的“s”型延伸设置,多层所述金属质量体(54)将减振垫(52)由上至下分为多层减振垫(52)与金属质量体(54)交替叠加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缓冲组件(53)包括限位筒(531)和穿插在限位筒(531)上的限位杆(532),所述限位筒(531)和限位杆(532)相背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5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531)内设置有缓冲弹簧(533),所述缓冲弹簧(5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34),所述限位块(534)与限位杆(53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力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金属质量体(54)的蜿蜒方向相同且相互平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力电容器,包括芯体、壳体和套管,所述芯体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套管安装在壳体的顶部并通过导线与芯体连接,所述壳体采用隔声挡板构成,所述壳体内且位于芯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减振降噪装置,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风扇。本方案通过在芯体顶部与底部设置减振降噪装置,可有效抑芯体工作时振动所造成的噪音,并通过有隔声挡板构成的壳体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而通过散热风扇实现对芯体的散热,实现降噪、散热的双重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杨茂平,姚志坚,赵呈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菲尔顿电气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8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