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电池模组、电池、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72350发布日期:2024-04-18 20:4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连接件、电池模组、电池、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件、电池模组、电池、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新能源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能源产业中,电池技术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保证电池内部的各元件性能正常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保护电池内部元件,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件、电池模组、电池、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能够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件,用于电池模组,该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该电池模组中的作为输出极或输入极的电池单体电连接;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外接用电设备电连接;第三连接部,该第三连接部设置在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之间;其中,该第三连接部的沿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凹部。

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该连接件的第三连接部沿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凹部,能够改善该连接件的应力集中现象,以降低在运输、振动等工况下该连接件发生变形失效以及表面开裂的可能性,同时,当流经该连接件的电流过大时,该连接件能够在该内凹部的位置处发生熔断,以降低因过载或短路而对电池造成的损坏的风险,从而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

4、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内凹部沿该连接件的厚度方向贯穿该连接件。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该连接件的第三连接部沿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凹部,且该内凹部沿该连接件的厚度方向贯穿该连接件,能够有效改善该连接件的应力集中现象,以降低在运输、振动等工况下该连接件发生变形失效以及表面开裂的可能性,从而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

5、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三连接部的沿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置有多个该内凹部,多个该内凹部相对于该连接件的轴线方向交错分布。

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该第三连接部的沿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置多个该内凹部,且多个该内凹部相对于该连接件的轴线方向交错分布,能够通过多个该内凹部改变连接件的应力场分布,能够有效改善或者消除应力集中现象,以降低在运输、振动等工况下该连接件发生变形失效以及表面开裂的可能性,从而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

7、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内凹部包括弧形结构。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沿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上的内凹部的形状设置为弧形结构,能够进一步改善该连接件的应力集中现象,以降低在运输、振动等工况下该连接件发生变形失效以及表面开裂的可能性,从而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

8、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三连接部的靠近该内凹部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沿该连接件的厚度方向贯穿该连接件。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通过该连接件的电流过大时,连接件能够及时在该第三连接部的设置有至少一个该第一通孔以及内凹部的区域发生熔断,以提高该连接件发生熔断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因过载或短路而对电池造成的损坏的风险,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同时,该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制造。

9、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三连接部的垂直于该连接件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

1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该第三连接部的垂直于该连接件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可以通过该第一凹槽调节和分散该连接件的变形和应力,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公差,以优化电池在运输、振动工况下的耐受性,进而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

11、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凹槽沿该连接件的宽度方向贯穿该连接件。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该第三连接部的垂直于该连接件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凹槽,且该第一凹槽沿该连接件的宽度方向贯穿该连接件,该第一凹槽可以有效调节和分散该连接件的变形和应力,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公差,以优化电池在运输、振动工况下的耐受性,进而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

12、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凹槽的沿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该内凹部。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该第一凹槽的沿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凹部,能够改善该连接件的应力集中现象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公差,以降低在运输、振动等工况下该连接件发生变形失效以及表面开裂的可能性,从而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

13、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三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折弯部,该折弯部用于沿弯折方向绕弯折轴线弯折。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该第三连接部处设置至少一个弯折部,该弯折部用于沿弯折方向绕弯折轴线弯折,即通过在该连接件上施加弯曲力可以调节和分散该连接件的变形和应力,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公差,以优化电池在运输、振动工况下的耐受性,进而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

14、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和该第三连接部一体成型。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和该第三连接部一体成型制造,能够提高该连接件的加工及制造效率。

15、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任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连接件。

16、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根据第二方面的任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电池模组。

17、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电池,该电池用于为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18、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包括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的电池,该电池用于为储能设备储存电能。

19、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用电设备可为车辆、船舶或航天器等。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模组,所述连接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540)沿所述连接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530)的沿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所述内凹部(540),多个所述内凹部(540)相对于所述连接件的轴线方向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540)包括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530)的靠近所述内凹部(540)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570),所述第一通孔(570)沿所述连接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530)的垂直于所述连接件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5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580)沿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580)的沿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内凹部(5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530)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590),所述弯折部(590)用于沿弯折方向绕弯折轴线弯折。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510)、所述第二连接部(520)和所述第三连接部(530)一体成型。

1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

1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13.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14.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储能设备储存电能。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件、电池模组、电池、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能够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该连接件应用于电池模组,该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该电池模组中的作为输出极或输入极的电池单体电连接;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外接用电设备电连接;第三连接部,该第三连接部设置在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之间;其中,该第三连接部的沿该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凹部。

技术研发人员:陈宜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8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