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3333发布日期:2024-03-22 10:26阅读:7来源:国知局
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安全性能要求、快充要求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大圆柱电池作为一种备受认可的解决方案,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目前市面上大圆柱电池通常通过两侧出连续正负极耳的方式进行卷绕,同时在正负极两端进行极耳与集流盘的焊接后再通过导电柄与极柱焊接,最后通过圆周焊接与壳体相连达到密封的目的。但上述圆柱电池多存在以下问题:

2、(1)、正极、负极极耳为连续极耳,该连续极耳在拍平后形成的封闭端面对后续电解液浸润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电解液浸润速度慢、完全浸润时间过长。

3、(2)、正极、负极极耳在卷绕时在异侧伸出,通过集流盘焊接后再与极柱/壳体连接,异侧出极耳的方式会降低电池在高度方向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能量密度,且在壳体充当导流体时会增大电池内阻,降低电池能量转换效率。

4、(3)、部分同侧出极耳电池在极耳与集流盘焊接后同时伸出正、负极两个极性的导电柄,并分别对这两个导电柄进行与盖板的焊接;同时伸出两个导电柄的设计容易在焊接时造成干涉,并在后续的电芯使用过程中误触搭接导致电池内短路,造成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以至少解决上述其中一个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卷芯、以及盖设在壳体端部开口侧的盖板,所述盖板用以将卷芯密封至壳体内;

4、卷芯的一端面延伸有正极耳簇和负极耳簇,正极耳簇与负极耳簇环绕卷芯中心孔并呈对称设置,且正极耳簇和负极耳簇呈切叠式结构布设,正极耳簇与负极耳簇的边缘部位之间预留有空隙;

5、正极耳簇、负极耳簇上分别对应设置有正极集流盘和负极集流盘,正极集流盘与壳体内壁连接,负极集流盘通过其上设置的导电柄与盖板上设置的负极柱连接。

6、进一步地,正极耳簇与负极耳簇的相邻边缘部位呈60°夹角。

7、进一步地,正极耳簇包括若干正极耳,若干正极耳由卷芯中心位置向卷芯边缘位置呈发散式阵列排布,拍平后的正极耳簇呈扇形结构;

8、负极耳簇包括若干负极耳,若干负极耳由卷芯中心位置向卷芯边缘位置呈发散式阵列排布,拍平后的负极耳簇呈扇形结构。

9、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极耳之间预留有间隙,以形成电解液流通空间;

10、间隙宽度为0.3~1.0mm。

11、进一步地,正极集流盘、负极集流盘均为扇形结构设置,且靠近卷芯中心孔的边缘位置向内凹陷形成内凹部,正极集流盘与正极耳簇电连接,负极集流盘与负极耳簇电连接。

12、进一步地,正极集流盘、负极集流盘呈120°夹角设置。

13、进一步地,正极集流盘向外延伸有凸起部,凸起部通过透焊与壳体内壁连接。

14、进一步地,负极集流盘上开设有用以容纳导电柄的容置槽,导电柄的一端与负极集流盘相连,其另一端与负极柱连接。

15、进一步地,导电柄的末端端部设有pi胶带,以对导电柄的末端进行绝缘包裹。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具有以下

17、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通过在电池的正、负极同侧出极耳,提高高度方向卷芯的空间利用率,提升能量密度;同时,正极集流盘与壳体进行穿透焊连接,负极集流盘引出导电柄与负极柱连接,仅一个导电柄的设计,其安全性得到极大保障,另外电流流经路径短,有效降低电池内阻。



技术特征:

1.一种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卷芯(2)、以及盖设在壳体(1)端部开口侧的盖板(3),所述盖板(3)用以将卷芯(2)密封至壳体(1)内,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卷芯、以及盖设在壳体端部开口侧的盖板,所述盖板用以将卷芯密封至壳体内,卷芯的一端面延伸设置有正极耳簇和负极耳簇,正极耳簇与负极耳簇环绕卷芯中心孔呈对称设置,且正极耳簇和负极耳簇呈切叠式结构布设,正极耳簇与负极耳簇的边缘部位预留有空隙;正极耳簇、负极耳簇上分别对应设置有正极集流盘和负极集流盘,正极集流盘与壳体内壁连接,负极集流盘通过其上设置的导电柄与盖板上设置的负极柱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正负极同侧极耳圆柱电池可有效降低壳体内阻、增加电池高度利用率,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肖骏,古金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蓝京新能源(嘉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1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