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负载和生产效率的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9720发布日期:2024-03-25 18:42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负载和生产效率的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负载和生产效率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1、cmp7继电器广泛使用在家电领域、自动化控制领域,客户群体对产品负载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比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产品的性能及生产效率,对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

2、发明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现有的内部结构要满足负载10a的提升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存在以下问题:动簧、静簧引出脚尺寸过小,影响散热;编织线与连接片为人工铆接,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动簧、静簧引出脚尺寸过小,影响散热;编织线与连接片为人工铆接,生产效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提高负载和生产效率的继电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负载和生产效率的继电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轭铁,所述轭铁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轭铁的一侧安装有动簧片,动簧片重新设计,增加导电面积,引出脚与动簧片一体,引出脚采用4叠片设计,提升负载端的散热性能,同时取消连接片与编织线,削减两道工序,提升生产效率并节省生产成本,此设计结构简单,无需内部机构的大整改,满足负载提升10a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

3、优选的,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卡孔,本方案提高导热面积,提高产品的性能,满足更高负载的要求。

4、优选的,所述轭铁的表面安装有衔铁,所述动簧片的表面通过金属触点与衔铁相连接,本方案取消点焊编织线工序、连接片铆接工序,提升生产效率并节省生产成本。

5、优选的,所述动簧片远离轭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动触点。

6、优选的,所述轭铁的内壁安装有静簧,所述静簧的一端贯穿底板。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8、1、本实用新型中,动簧片重新设计,增加导电面积,引出脚与动簧片一体,引出脚采用4叠片设计,提升负载端的散热性能,同时取消连接片与编织线,削减两道工序,提升生产效率并节省生产成本。

9、2、本实用新型中,此设计结构简单,无需内部机构的大整改,满足负载提升10a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

10、3、本实用新型中,提高导热面积,提高产品的性能,满足更高负载的要求。

11、4、本实用新型中,取消点焊编织线工序、连接片铆接工序,提升生产效率并节省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负载和生产效率的继电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一侧安装有轭铁(3),所述轭铁(3)位于外壳(1)的内部,所述轭铁(3)的一侧安装有动簧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负载和生产效率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表面开设有卡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负载和生产效率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3)的表面安装有衔铁(4),所述动簧片(7)的表面通过金属触点与衔铁(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负载和生产效率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7)远离轭铁(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动触点(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负载和生产效率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3)的内壁安装有静簧(6),所述静簧(6)的一端贯穿底板(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负载和生产效率的继电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轭铁,所述轭铁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轭铁的一侧安装有动簧片,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卡孔,所述引出脚的一端贯穿卡孔。本技术,动簧片重新设计,增加导电面积,引出脚与动簧片一体,引出脚采用4叠片设计,提升负载端的散热性能,同时取消连接片与编织线,削减两道工序,提升生产效率并节省生产成本,此设计结构简单,无需内部机构的大整改,满足负载提升10A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健,钱小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汇驰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