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79168发布日期:2024-04-18 20:51阅读:6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在电池包的装配模式中,由于ctp(cell to pack,电芯直接组装成为电池包)省去了中间的模组,提高了电池包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了能量密度,同时降低了电池包的重量,有利于提高整车的续航。

2、由于电池包内的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通常会在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设置散热通道,以将热量散出。但ctp模式组装的电池包中电芯的布局密度较高,电池包产生的热量更多,仅通过相邻两个电芯之间的散热通道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出,会影响电池包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热失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及车辆,以解决电芯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的问题。

2、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和多个电芯,所述壳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电芯放置通道、多个第一散热通道和多个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电芯放置通道在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电芯放置通道在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各所述电芯放置通道内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电芯。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包括壳体和多个电芯,壳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电芯放置通道、多个第一散热通道和多个第二散热通道,通过将第一散热通道在左右方向上设于电芯放置通道的至少一侧,同时将第二散热通道在上下方向上设于电芯放置通道的至少一侧,使得第一散热通道可对电芯放置通道内的电芯在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进行散热,第二散热通道可对电芯放置通道内的电芯在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进行散热,使得电芯放置通道内的电芯能够快速、充分地散热,解决了电芯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的问题,保证电池包的正常使用,避免了热失控的发生。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放置通道和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在左右方向上交替布置。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多个防撞凸部,至少部分所述防撞凸部设于所述壳本体的下侧面并分别处于多个所述电芯放置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形成于所述防撞凸部内。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在前后方向上分别固设于所述壳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通道串联连通。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本体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8、其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或者,

9、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或者,

10、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通道;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通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沿左右方向布置有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壳体之间设有使二者固定连接的卡接结构。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壳体焊接连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槽和卡扣,相邻两个所述壳体的相对侧分别设有凹槽和凸起,所述卡扣设于所述凹槽的上槽壁和下槽壁,所述卡槽设于所述凸起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卡槽的槽口背向所述凸起。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用于封盖所述电芯放置通道的端口的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对应的通孔。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为软包电芯;和/或,所述壳体为铝型材壳体。

17、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包。

18、该车辆采用了上述电池包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19、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多个电芯,所述壳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电芯放置通道、多个第一散热通道和多个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电芯放置通道在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电芯放置通道在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各所述电芯放置通道内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电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放置通道和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在左右方向上交替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多个防撞凸部,至少部分所述防撞凸部设于所述壳本体的下侧面并分别处于多个所述电芯放置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形成于所述防撞凸部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在前后方向上分别固设于所述壳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通道串联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本体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通道;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通道。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沿左右方向布置有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壳体之间设有使二者固定连接的卡接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壳体焊接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槽和卡扣,相邻两个所述壳体的相对侧分别设有凹槽和凸起,所述卡扣设于所述凹槽的上槽壁和下槽壁,所述卡槽设于所述凸起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卡槽的槽口背向所述凸起。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用于封盖所述电芯放置通道的端口的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对应的通孔。

11.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软包电芯;和/或,所述壳体为铝型材壳体。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电池包及车辆,电池包包括壳体和多个电芯,壳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电芯放置通道、多个第一散热通道和多个第二散热通道;电芯放置通道在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一散热通道,电芯放置通道在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二散热通道;各电芯放置通道内设有至少一个电芯。上述电池包中的第一散热通道可对电芯放置通道内的电芯在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进行散热,第二散热通道可对电芯放置通道内的电芯在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进行散热,使得电芯放置通道内的电芯能够快速、充分地散热,解决了电芯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宗孟,周赛军,童恩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大富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