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防拒分联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37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防拒分联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压电气控制装置的改进。在本发明未作出之前,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采用悬挂式电磁操作机构,多年的实践证明,此种结构形式的真空断路操作机构存在拒分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原机构的结构中存在拒分因素,即当合闸时,分闸掣子[6]的下触头在滚子[10]上的着力、合闸掣子[8]的下触头在滚子[16]上的着力,它们之间形成了以带孔销[15]为支点,以抬杠[9]为杠杆的力矩平衡状态。分闸时,分闸电磁铁[1]向左运动,带动分闸按钮[2],使拐臂[4]逆时针旋转,由于分闸掣子[6]作用于滚子[5]的力很小,特别是该力小到当滚子[5]离开分闸掣子[6]上部的卡口时,分闸掣子[6]仍处于原来位置,因此,有时难以破坏上面所述的力矩平衡状态,而导致拒分。除此之外,在合闸时,分闸掣子[6]的下触头与滚子[10]上的着力点还会出现移入死区(以滚子[10]的顶点与滚子[10]轴心连线为边,逆时针旋转0°~3°形成的圆心角所对应的滚子表面称为死区。)现象,如果分闸掣子[6]的下触头进入死区内,从受力角度看,分闸掣子[6]的下触头在滚子[10]上的着力,合闸掣子[8]的下触头在滚子[16]上的着力,以及以带孔销[15]为支点,以抬杠[9]为杠杆所形成的力矩平衡状态就会更加稳定,这是导致真空断路器拒分的最主要因素。
在高压供电网络中,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最主要的性能是应保证分、合闸的正确动作率为百分之百,否则,将会由此扩大停电事故,给正常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据统计,在一年时间内,八十四组运行在电力网络中的真空断路器因短路故障应分闸二百八十七次,而有六次拒分,拒分率为百分之二点一,在停电操作中,拒分六次,总拒分率分百分之四点二,由于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拒分,造成的损失达数拾万元。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而作的改进发明。附图是改进后的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防拒分联锁装置原理图,图中[1]分闸电磁铁、[2]分闸按钮、[3]联锁器、[4]拐臂、[5]滚子、[6]分间掣子、[7]调正螺钉、[8]合闸掣子、[9]抬杠、[10]滚子、[11]支架、[12]合闸电磁铁、[13]压缩弹簧、[14]拉杆、[15]带孔销、[16]滚子、[17]滚子、[18]装置主轴、[19]支持框架、其中新设计的联锁器[3]由折板、螺钉、调正螺栓、螺母构成,并在原部件[2]分闸按钮的右端加工一螺孔,供连接联锁器[3]的上端。联锁器[3]的另一端,即调正螺栓的顶部要与分闸掣子[6]的上部保持一定的间距该间距应当通过手动分闸按钮[2]向左运动,带动拐臂[4],拐臂[4]沿本身的固定轴逆时针旋转,使滚子[5]脱离分闸掣子[6]上部的卡口,与此同时分闸按钮同样也带动了联锁器[3]向左运动,当滚子[5]完全脱离分闸掣子[6]上部卡口的一瞬,再用手动调正联锁器[3]的调正螺栓,使联锁器[3]的调正螺栓顶部紧靠近分闸掣子[6]的上部,以便对分闸掣子[6]的上部产生足够的冲击力,来破坏因分闸时以抬杠[9]为杠杆,带孔销[15]为支点,分闸掣子[6]与滚子[10]、合闸掣子[8]与滚子[16]之间所形成的力矩平衡状态,达到分闸之目的。即使分闸掣子[6]的下触头进入滚子[10]上的死区时,也会由于联锁器[3]对分闸掣子[6]上部的冲击力而达到分闸的目的。
改进后的真空断路操作机构防拒分联锁装置,在供电网络中,保证了分、合闸的正确性,据统计,真空断路因事故分闸三百九十五次,操作和试验分闸一百五十三次,共五百四十八次,分闸正确动作率为百分之百,保证了安全供电和正常生产。
权利要求
1.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防拒分联锁装置,由分闸电磁铁〔1〕、分闸按钮〔2〕、拐臂〔4〕、滚子〔5〕、分闸掣子〔6〕、调正螺钉〔7〕、合闸掣子〔8〕、抬杠〔9〕、滚子〔10〕、支架〔11〕、合闸电磁铁〔12〕、压缩弹簧〔13〕、拉杆〔14〕、带孔销〔15〕、滚子〔16〕、滚子〔17〕、装置主轴〔18〕、支持框架〔19〕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将分闸按钮〔2〕的右端加工成一螺孔。用以联接联锁器〔3〕的上端。该联锁器由折板、螺钉、调正螺栓、螺母构成。联锁器〔3〕的另一端可以通过手动来调正联锁器〔3〕中的调正螺栓。使调正螺栓的顶端与分闸掣子〔6〕的上部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便在分闸时对分闸掣子〔6〕的上部产生足够的冲击力,保证分闸的正确性。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高压电气控制设备的改进。在本实用新型未作出之前,应用于供电网络中的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分、合闸正确动作率达不到百分之百,即存在拒分情况。本实用新型是在原装置的基础上作的改进,将原机构中的分闸按钮右端加工成一螺孔,供连接由折板、螺钉、调整螺栓、螺母构成的联锁器。当分闸时,在分闸电磁铁的作用下,分闸按钮带动联锁器运动,并对分闸掣子的上部产生足够的冲击力,保证了分闸动作正确可靠。
文档编号H01H33/28GK85203391SQ85203391
公开日1986年6月4日 申请日期1985年8月13日
发明者徐国献, 张继彦 申请人:鞍山钢铁公司, 鞍钢供电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