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028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信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同轴电缆,属于通信工程传输电缆类。
现在连接天线与收发信机馈线,广泛使用实心聚乙稀绝缘同轴电缆,其外层为聚乙稀防护套,在防护套之内是铜线编织层,内层是圆铜线,在圆铜线与铜线编织层之间为实心的聚乙稀绝缘层,这种电缆成本低,柔性好,但损耗大,不适于长距离馈电。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的通信同轴电缆,具有柔性好,损耗小的优点,可广泛用于电信通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一种通信同轴电缆,由防护套(5),复合外导体(3)和(4),绝缘层(2),内导体(1)构成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复合外导体包括外层的铜线编织层(4)和内层的铝塑复合薄膜(3);绝缘层(2)的截面为藕状车轮型,在内环(21)和外环(24)之间有若干辐射状支撑体(22)及其所形成之空气绝缘腔(23),这种半空气绝缘的结构特点使电缆的衰减常数大大降低,即降低了传输损耗;内导体(1)处于绝缘屋(2)之内;上述结构型式的同轴电缆的射频阻抗为50±2.5欧姆。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还可以如下方式完成上述的通信同轴电缆,其铝塑复合薄膜(3)采取纵包方式,即以其宽度作为圆周包在绝缘层(2)的外围,这样屏蔽效果好,也可降低电缆的传输损耗,内导体(1)可采用单股圆铜线,绝缘层(2)和防护套(5)可采用聚乙稀或聚氯乙稀材料。铜线编织层(4)可采用镀锡铜线,防护套(5)也可以是双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还可以如下方式完成上述的通信同轴电缆,其结构尺寸为内导体(1)的外径是2.6±0.03毫米,绝缘层(2)的外径为7.3±0.3毫米,铝塑复合薄膜(3)的厚度为0.05-0.15毫米,铜线编织层(4)的外直径为7.9±0.3毫米,防护套(5)的外直径为10.2±0.3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可以如下方式完成上述的通信同轴电缆可采用第二组结构尺寸为内导体(1)的外径为3.2±0.035毫米,绝缘层(2)的外直径为9.1±0.35毫米,铝塑复合薄膜(3)厚度为0.05-0.15毫米,铜线编织层(4)的外直径为9.6±0.35毫米,防护套(5)的外径为12.4±0.35毫米。上述通信同轴电缆也可采用第三组结构尺寸如下内导体(1)的外径为4.0±0.04毫米,绝缘层(2)的外径为11.6±0.4毫米,铝塑复合薄膜(3)的厚度为0.05-0.15毫米,铜线编织层(4)的外直径为12.2±0.4毫米,防护套(5)的外直径为15.0±0.4毫米。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纵切示意图。最外层为聚乙稀防护套(5),向内依次为镀锡铜线编织层(4),铝塑复合薄膜(3),绝缘层(2),内导体(1),镀锡铜线编织层(4)和铝塑复合薄膜(3)构成复合外导体起屏蔽作用;绝缘层(2)为藕状车轮型截面,在内环(21)和外环(24)之间有5条辐射状支撑体(22),支撑体(22)与内环(21)、外环(24)之间形成空气绝缘腔(23),这种半空气绝缘具有损耗低,柔性好的特点,内导体(1)为单股圆铜线,外径2.6毫米,绝缘层(2)采用聚乙稀材料,外直径7.3毫米,铝塑复合薄膜(3)厚度0.16毫米,镀锡铜编织层外径为7.9毫米,聚乙稀防护套(5)外径为10.2毫米,这一同轴电缆射频阻抗为50欧姆,绝缘电阻为1500兆欧/千米,电容为50PF/M,驻波系数1.15,耐压1000V(AC)/1分,衰减常数为150MHZ时0。5dB/10m,400MHZ时0.95dB/10m,900MHZ时1.45dB/10m。上述实施例可以命名其型号为7D-FB或SDV(Y)-C-50-7,或SYKV-50-7。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结构型式及材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结构尺寸为内导体(1)外径3.2毫米,绝缘层(2)的外径9.1毫米,铝塑复合薄层(3)厚0.1毫米,铜编织层(4)外径9.6毫米,防护套(5)外径12.4毫米;其性能参数为射频阻抗50欧姆,绝缘电阻1500欧姆/千米,电容52PF/M,驻波系数1.10,耐压1000V(AC)/1分,衰减常数150MHZ时0.35dB/10m,400MHZ时0.75dB/10m,900MHZ时1.25dB/10m。上述实施例可命名其型号为9D-FB或SDV(Y)C-50-9或SYKV-50-9。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结构型式及材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结构尺寸为内导体(1)外径4.0毫米,绝缘层(2)外径11.6毫米,铝塑复合薄层厚0.1毫米,铜编织层(4)外径12.2毫米,防护套(5)外径15.0毫米;其性能参数为射频阻抗50欧姆,绝缘电阻1500欧姆/千米,电容55PF/M,驻波系数1.15,耐压1000V(AC)/15,衰减常数为150MHZ时0.35dB/10m,400MHZ时0.60DbB/10m,900MHZ时1.0dB/10m。上述实施例可命名其型号为12D-FB或SDV(Y)C-50-12或SYKV-50-12。
本襟用新型比较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绝缘层为藕状车轮型,半空气绝缘,损耗低,柔性好。
2、防护套外径及绝缘层外径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因此可与南有设备,测试仪表,模具,工装及其它附件配套使用,便于推广应用。
3、生产容易,成本低。
权利要求1.一种通信同轴电缆是由防护套(5),复合外导体(3)和(4),绝缘层(2),内导体(1)构成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复合外导体包括外层的铜线编织层(4)和内层的铝塑复合薄膜(3);绝缘层(2)在铝塑复合薄膜(3)之内,其截面为藕状车轮型,在外环(24)和内环(21)之间有若干辐射状支撑体(22)及其所形成之空气绝缘腔(23);内导体(1)处于绝缘层(2)之内;上述结构型式的同轴电缆的射频阻抗为50±2.5欧姆。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铝塑复合薄膜(3)采取纵包方式。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内导体(1)为单股圆铜线,绝缘层(2)和防护套(5)采用聚乙稀或聚氯乙稀材料。
4.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通信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内导体(1)的外径为2.6±0.03毫米,绝缘层(2)的外径为7.3±0.3毫米,铝塑复合薄膜(3)的厚度为0.05-0.15毫米,铜线编织层(4)的外直径为7.9±0.3毫米,防护套(5)的外直径为10.2±0.3毫米。
5.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通信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内导体(1)的外径为3.2±0.035毫米,绝缘层(2)的外直径为9.1±0.35毫米,铝塑复合薄膜(3)有厚度为0.05-0.15毫米,铜线编织层(4)的外直径为9.6±0.35毫米,防护套(5)的外直径为12.4±0.35毫米。
6.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通信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内导体(1)的外径为4.0±0.04毫米,绝缘层(2)的外直径为11.6±0.4毫米,铝塑复合薄膜(3)的厚度为0.05-0.15毫米,铜线编织层(4)的外直径为12.2±0.4毫米,防护套(5)的外直径为15.0±0.4毫米。
7.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铜线编织层(4)采用镀锡铜线编织而成。
8.按权利 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防护套(5)采用双层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同轴电缆,由防护套(5),铜线编织层(4),铝塑复合薄膜(3),绝缘层(2),内导体(1)组成多层结构,绝缘层(2)的截面为藕状车轮型,上述同轴电缆的射频阻抗为50欧姆,它具有损耗低及柔软的特点,可用于VHF及UHF频段的通信、电视及调频广播中发射机与天线的连接。
文档编号H01B11/18GK2062106SQ9020122
公开日1990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2月6日 优先权日1990年2月6日
发明者陈国梁, 叶婉芳, 陈国栋 申请人:陈国梁, 叶婉芳, 陈国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